2019年3月13日
可持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環境署今天在聯合國環境大會召開期間發布了第六期“全球環境展望” 。這份報告指出,地球環境污染形勢危急,對人類健康的危險日漸加劇,假如不立即採取緊急措施,到2050年,污染物質將影響人類的生育能力和神經發育,在亞洲,中東和非洲地區造成數百萬人過早死亡。
這份由全球70多個國家的250科學家名共同編制的報告擴展指出 ,按照目前的進度,全球無法在2030或是2050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淡水系統的污染將使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成為主要的致死原因,而污染物中的內分泌干擾物質則會影響人類的生育能力和兒童的神經發育。
但報告同時強調,國際社會已經具備了必要的知識,技術和資金,只要能夠爭取到公眾,企業和政治領導人的支持,就能改變過時的生產模式,轉向更加可持續的發展途徑。
“全球環境展望”指出,如果各國將國內生產總值中的2%用於綠色投資,就將帶來與目前預期水平相當的經濟增長,同時減少對氣候,以及水資源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 。
據估計,要在2050年為全球的90-100億人口提供足夠的糧食,世界需要將現有的食品生產量提高50%以上。展望報告建議各國減少肉類攝取和食物浪費,以降低食品行業的增產壓力。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有33%的食物遭到浪費,且其中有56%發生在發達國家。
在城市化問題上,展望報告指出,通過提升治理效力,完善土地規劃和增加綠色基礎設施,城市化就能夠在減輕環境影響的同時,改善居民的福祉。同時,對農村地區進行戰略投資則能夠減輕當地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壓力。
展望報告呼籲立即著手應對每年排入海洋的800萬噸塑料垃圾。報告指出,雖然近年來這一問題受到了日益廣泛的關注,但各國在應對方法上仍未達成全球性的協議。
撰寫展望報告的科學家們同時指出,隨著數據收集技術的不斷進步,充分利用大數據,以及在數據收集領域開展公私合作夥伴模式,將為增進對地球環境的了解,解決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注入新的動力。
展望報告同時表示,與應對某個特定問題的措施相比,覆蓋能源,食品或廢料處理等完整領域的系統性政策更為有效,因為生態環境本來就是一個彼此相連的整體。舉例而言,清潔的空氣與穩定的氣候密不可分,減輕氣候變化影響,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行動大約需要花費22萬億美元,但這些行動同時將為人類的健康帶來價值54萬億美元的積極影響。
聯合國環境署代理執行主任姆蘇亞(Joyce Msuya)表示,“科學的證據清楚無疑。人類的健康和繁榮與地球環境狀況有著直接的聯繫。這份報告所展望的是人類的未來 ,我們正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究竟是繼續現有的道路,讓地球變得荒涼暗淡,還是轉向更加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這是各國領導人必須立即做出的選擇“。
聯合國環境署於1997年年起推出“全球環境展望”報告,以可靠的科學知識為基礎,為政府,企業和個人提供關鍵的信息,幫助全球在2050年前向真正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