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中共掌權,它就永遠不會承認” 中國生物軍事研究不透明,美中是否還有合作可能?

2023825

 

美國最近發表《生物防禦態勢報告》,將中國列為長期威脅,關切中國生物技術的軍民融合;中國反稱生物軍事活動方面美國的疑點最多。美國國防部官員最近表示,中方說法不值一駁,美國將繼續對北京施壓,敦促其按照國際公約要求提高生物研究領域的透明度。

 

五角大樓官員:中方說法不值一駁

美國國防部8月17日發佈《2023年生物防禦態勢評估》報告,將中國列為關鍵長期威脅,質疑中方對現有禁止生物軍事技術的國際公約的遵約情況,對北京加速整合軍民兩用生物研究計畫提出關切。

報告出爐後,中國方面以將箭頭指向美國作為回應。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通過電子郵件回復美國之音的置評請求時說,注意到這一報告,並引述了中國外交部的統一口徑。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8月1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美國在生物安全威脅方面“是世界上生物軍事活動數量最多、疑點最多的國家”,並質疑美國是否暗中發展生物戰能力、是否利用其他國家,開展不符合《禁止生化武器公約》和美國國內法的活動等。

美國國防部負責核事務和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政策的副助理部長理查·詹森(Richard C. Johnson)星期三(8月23日)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一場討論活動上對此回應說,中國對《生物防禦態勢評估》的回擊方式是對美國在生物問題上的作法“灌注虛假資訊和錯誤資訊”。

詹森說: “我不會重複這些,因為它們不是真的,但我只是想說,(這些說法)我們以前聽過。”

詹森說,正如《生物防禦態勢評估》所說,美國在防止生化武器方面的工作重點是預防、保護和減輕生物事件(bioincident)對世界各地的影響。他強調,瞭解生物威脅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在事實和現實的基礎上進行討論”。

 

美國報告:中國對自己歷史上的生化武器專案諱莫如深

根據美國政府的評估,中國不但對自己歷史上曾經有過的生化武器項目遮遮掩掩,也未能履行其在國際條約下的義務,按國際條約要求披露可用於武器發展的生物技術能力,這讓美國方面感到擔憂。

美國兩黨生物防禦委員會(Bipartisan Commission on Biodefense)執行總監阿莎·喬治 (Asha M. George)星期三在CSIS的討論會上說:“俄羅斯和朝鮮有進行中的進攻性生化武器項目;中國和伊朗有‘受關注的專案’(programs of concerns),我想這是我們目前對這一問題的表述方式。”

1972年開放簽署、1975年生效的《禁止生化武器公約》(Biological Weapons Convention,簡稱BWC)禁止發展、生產以及儲存一整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國在1984年加入這一公約。

《公約》第一條禁止締約國發展、生產、儲存或以其他方式獲取或保有那些“類型和數量不屬於預防、保護或其他和平用途所正當需要的微生物劑或其他生物劑或毒素,不論其來源或生產方法如何”、和那些“為了將這類物劑或毒素使用於敵對目的或武裝衝突而設計的武器、設備或運載工具”。

中國裁軍大使李松2022年4月在出席《禁止生化武器公約》第九次審議大會第二次籌備會議時說,中國在歷史上曾深受生化武器之害,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包括生化武器在內的一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在任何情況下研發、擁有或使用生化武器。

不過,根據美國的評估,中華人民共和國從20世紀50年代初到至少80年代末一直進行過進攻性生化武器計畫。

根據美國國務院與美國情報、國防與能源部門合作編寫發表的2023年非保密版本《軍備控制、不擴散和裁軍協定與承諾尊約情況》(Adherence to and Compliance with Arms Control, Nonproliferation, and Disarmament Agreements and Commitments)報告,沒有資訊可以表明中國已採取措施履行《禁止生化武器公約》第二條規定的條約義務,該條要求中國有義務銷毀或將其過去進攻性生化武器計畫的所有物項轉用於和平目的。

報告說,中國保留了以前未申報的生化武器計畫的潛在知識和技術能力,這引起了人們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的兩用生物研究的擔憂。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國際條約研究員科瑞·弗魯克(Corey Pfluke)援引美國2010年到2014年的多份政府報告總結說,中國可能擁有生化武器計畫,但外界難以瞭解該計畫的範圍。她說:“如今,中國目前的軍民兩用基礎設施很可能是其進攻性生物能力的基礎。”

非營利性的無黨派組織核威脅倡議協會(NTI)說:“中國擁有大規模生產傳統生化武器製劑所需的技術和資源,以及空氣生物學方面的專業知識。”

另外,美國國務院2023年的遵約報告還說,雖然中國自1989年以來每年都按照提交《禁止生化武器公約》要求提交“信任措施報告”(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簡稱CBM),但中國的報告從未披露其曾實施過進攻性生化武器計畫,北京也從未公開或通過外交管道承認其過去的進攻性生化武器計畫。

按要求,《禁止生化武器公約》締約國需要定期披露其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的資料,疫苗生產設施的資料,國家生物防禦研究與發展方案的資料,關於以往在進攻性、防禦性生物研究與發展方案中的活動的說明,關於突發傳染病和毒素引起的類似情況的資料,關於發表有關成果、促進知識利用和促進聯繫的情況,關於立法、規章和其他措施的資料。

美國國務院的報告認為,中國歷史上的生化武器計畫包括將蓖麻毒素、肉毒桿菌毒素以及炭疽、霍亂、瘟疫和兔熱病的病原體武器化,而中國解放軍的醫療機構目前也進行了研究,以識別、測試和表徵具有雙重用途的各種強效毒素家族,但中國的年度CBM報告不包括在軍方機構進行的關於病原體、海洋和動物毒素的軍民兩用生物研究的資訊。

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高級研究員理查·費舍爾(Richard D. Fisher, Jr.)對美國之音說:“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被認為擁有非常強大的化學和生物戰能力。”

他說:“中國發展生物戰作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選擇,對其敵人造成可怕的大規模殺傷。但只要中共掌權,它就永遠不會承認這一點。”

 

中國屢次取消美中生物問題會談

在美中關係緊張、美國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威脅物件的同時,美中兩國在生物安全方面的交流遇到不少障礙。

2020年,中國政府以技術原因為由,取消了美中有關《禁止生化武器公約》的虛擬雙邊會議。2021年,美國與中國就重新安排這場雙邊會議進行了接觸,新的日期被提議為2022年初,但中國再次取消了會議。

美國繼續向中國施壓,要求北京就與《公約》有關的事務進行實質性的雙邊接觸,但北京方面在2022年底前沒有做出任何承諾。

美國國務院說,2022年《禁止生化武器公約》第九次審議大會期間,美國與中國進行了雙邊接觸,中國表示願意並有興趣努力加強《公約》,但尚未參與與其生物活動有關的進一步實質性雙邊討論。

國際公共衛生和災難應急問題專家、美國前海軍軍醫處副處長、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客座高級顧問湯瑪斯·卡利森(Thomas Cullison)星期三在CSIS的討論會上說:“如果要在世界各地實現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目標,中國需要成為這個答案的一部分。”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