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
過去一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教職員不斷呼籲校方重新考慮和中國的商業關係,但沒有得到回應。星期五(4月29日)一些康奈爾教職員組織了一場對全體師生開放的說明會,討論康奈爾與中國的關係對學術自由構成的影響。
康奈爾與中國高校目前有超過20個合作專案。去年,康奈爾酒店管理學院不顧教職工們對中國學術自由現狀的擔憂,執意和北京大學成立一個雙學位專案。今年3月,康奈爾啟動了“全球中心”(Global Hubs)研究切換式網路,合作的學校來自全球多國,包括中國。部分康奈爾教授曾要求審議“全球中心”的政策內容,但這一要求尚未被滿足。
週五的說明會邀請了學校內外專家討論康奈爾與中國的關係,以及中國的學術自由狀況和中國當局對美國校園的言論影響。活動獲得10個校內外組織的贊助,包括由全體學生選舉產生的學生議會(Student Assembly)。
康奈爾師生對學校與中國商業關係的審視並不是個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高校師生開始用謹慎的態度看待和中國的商業關係以及中國對在美留學生言論的審查企圖。在一些案例中,校方也為師生提供了支援。
“學術交流項目本身不是問題,”人權觀察中國部高級研究員王亞秋告訴美國之音,“關鍵是你要在學術自由這個框架下開展項目。”
康奈爾困局
理查·本賽爾(Richard Bensel)在康奈爾大學教授美國政治,他也是教師評議會(Faculty Senate)的一員。教師評議會每個月召開一次會議,討論和教職工有關的議題,並對一些事務進行投票表決。
去年2月的一場會議上,康奈爾酒店管理學院向教授們介紹了一份新項目企劃。這個雙學位專案與北京大學合作,招收來自中國的企業中層管理人員,上課地點在北京和康奈爾校園之間交替。
提案寫道,“通過和聲望最高的大學合作,這個專案可以幫助酒店管理學院,同時達到擴展全球教育足跡、建立頂級聲譽和品牌的目標。”
本賽爾和其他一些教授對這份企劃感到擔憂。他們擔心前往北京的康奈爾教職工會因中國惡劣的學術自由環境而惹上麻煩。2018年,康奈爾大學工業和勞工關係學院教授伊萊·弗裡德曼(Eli Friedman)終止了與中國人民大學長達6年的合作專案,理由是人民大學對支援勞工運動的學生的騷擾和懲罰。
另外,教授們也對企劃強調專案能帶來的經濟收益感到警惕,懷疑專案的真正目標不是學術交流,而是為康奈爾帶來更多收入。
酒店管理學院副主任亞力克斯·薩斯金(Alex Susskind)在會議上否認了這一指責。他說:“這不是一份賺錢的協議。(賺錢)是結果之一,我們不會在虧損的情況下做這件事。我們也希望在未來,沒有新項目會虧損經營。(賺錢)不是全部原因,不過,增加收入和資金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大多數教授並沒有被他說服。去年3月底,教職工議會以16票贊成,39票反對的投票結果反對這個項目的啟動。
根據規定,教師評議會有權力審議與教育政策有關的事務,但他們的投票結果並沒有約束效力。5月,康奈爾的行政部門還是批准了這一項目。
去年秋天,康奈爾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教務長溫蒂·沃爾夫德(Wendy Wolford)向教職工議會介紹了另一份合作企劃---“全球中心”。這個學術研究合作網路會加強康奈爾與全球多國的頂級教育機構的合作關係,這些國家包括學術自由度較高的英國、澳大利亞等,但也包括教授們擔憂的中國。
11月,教師評議會以67票贊成22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一項決議案,要求行政部門在教師評議會審議、討論這一專案並給出建議前,不繼續擴大專案內容。
決議案指出,康奈爾在為“全球中心”挑選合作院校時,沒有提供衡量這些院校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標準。
決議案寫道:“康奈爾開發了兩套院校標準:一套適用於美國校園,在這裡執行的是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的標準。另一套適用於外國夥伴院校,在那裡,這些標準是有條件的,是在經濟議題之下的。”
對此,康奈爾副教務長沃爾夫德在一份給美國之音的聲明中寫道:“康奈爾大學為我們活躍的國際社區與合作感到光榮。在一些人建議我們向內發展、築起高牆而不是橋樑的時候,這樣的連結尤其重要。”
“全球中心”已於今年3月正式啟動。
經過一年沒有結果的努力,本塞爾和其他關注這一議題的教授們決定舉行一場說明會。
“(這)主要為了審閱康奈爾和中國的關係以及學術自由,也提供一套基本資訊,並把這套資訊傳達給康奈爾全體成員。”
在說明會上,康奈爾勞工關係教授弗裡德曼介紹了康奈爾與中國合作的歷史,歷史系教授孫沛東和亨利克斯(TJ Hinrichs)講解了中國學術自由狀況和如何支持跨國異議人士。人權觀察研究員王亞秋重點講述了中國對海外中國學生的言論審查。
多校學生發起從中國撤資運動
康奈爾大學教授對學校與中國經濟利益的擔憂遠遠不是個案。過去幾年來,美國多所高校的學生紛紛發起倡議,要學校審計與中國有關的投資,並從幫助侵犯新疆維吾爾人人權的實體中撤資。
“雅典學院”(Athenai Institute)是一個由來自全美各地學生組成的非營利組織。過去兩年裡,他們一直在推動各高校的撤資運動。
4月26日,“雅典學院”發表公開信,呼籲美國各州的旗艦公立學校進行審計和撤資。
“我們敦促你們採取一切可能的步驟,調查捐贈給你們院校的資金,包括來自和院校相關的基金會的資金,是否與參與維吾爾種族滅絕的實體有關聯,並從這些股份中撤資,” 公開信寫道。
這封公開信已經獲得一些美國政壇人物的簽名,包括國會眾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和前國務院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等。
“雅典學院”執行主任約翰·梅茨(John Metz)告訴美國之音,美國高校從中國實體中撤資可以有效保護他們自己的利益。
他說,在一個參與人權侵犯的國家投資可能會成為未來被制裁的對象。如果中國在不久的未來入侵臺灣,中國或許會遭到類似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而遭到的大規模制裁。屆時,同樣受到損失的將是在中國有經濟利益的美國大學。
“撤資不僅是出於道德因素,不僅是因為他們可以在這個議題上起帶頭作用,從財務的角度說也是合理的,避開風險,避開被迫撤資,避開售賣那些貶值了60-70%的投資,”他說。
去年,美國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回應了學生的呼聲,成為第一個承諾審計收到贈款並查找和新疆有關聯的學校。
1月,耶魯大學的投資者責任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on Investor Responsibility)也開始類似的審計工作。
“雅典學院”還和華盛頓特區的喬治城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維吉尼亞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生團體合作,在這些學校發起撤資運動。
最近,馬裡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的學生政府通過決議案,呼籲學校審計和新疆有關的投資,並為批評中國政府的學生提供保護。
中國審查借助留學潮進入美國校園
除了與中國的經濟關係,越來越多的美國高校師生也對來自中國的政治影響力日益警惕。
今年2月,喬治·華盛頓大學校園內出現批評中國冬奧會和人權侵犯的海報。中國學生會得知後,向校長馬克·萊頓(Mark Wrighton)投訴。洩露的內部郵件顯示,萊頓校長最初選擇站在中國學生會一邊,認為海報存在種族歧視,並稱會找出貼海報的人。
另一封美國之音發現的郵件顯示,校方就此事通知了員警。
校長的這一決定受到了學校民主黨與共和黨學生團體的譴責。一些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也加入了批評的隊伍。幾天後,萊頓改變想法。
在一份正式聲明中,他表示,在從學校教授那裡瞭解中國的人權情況後,他明白海報內容是政治批評,而不是種族歧視。他還承諾會保護學生的言論自由。
去年12月,普渡大學也發生類似事件。一名批評中國政府的中國學生被其他中國學生騷擾。普渡大學校長丹尼爾斯在一封給全校師生的電郵中,強調對這名中國學生的支援,並批評騷擾者。
“那些尋求剝奪他人這些權利的人,請另尋他處接受教育,更不用說是與外國政府共謀來打壓這些權利的那些人了,”丹尼爾斯在電郵的最後寫道。
但在紐約州伊薩卡,康奈爾校方對中國學生的類似騷擾行為做出了溫和處理。
3月10日,維吾爾學生熱孜萬古麗·努爾買買提(Rizwangul NurMuhammad)在一場公共管理碩士生講座中提及自己被囚禁的兄弟。因此,她受到在場中國學生的抗議。
目擊者稱,幾十名中國學生在她發言後對她發出噓聲和嘲笑,並走出了教室。
據康奈爾學生報紙《康奈爾太陽日報》(Cornell Daily Sun)報導,公共事務研究所主任馬特·霍爾(Matt Hall)後來曾在一封電郵中對努爾買買提表達了歉意。但康奈爾一直沒有公開譴責騷擾她的中國學生。
人權觀察研究員王亞秋說,過去五年裡,中國在國內的社交媒體和教育系統中加強了政治宣傳,導致出國留學的年輕人越來越民族主義化,也更願意在美國公開表達對中國政府行為的支持。但同時,美國校園的師生也越來越意識到了中國嘗試向他們輸出的審查和監控。
作為康奈爾的教授,本塞爾對此深有感觸。他說,十年前,學校裡的每個人都覺得,更多中國學生的到來是好事。
“我們尤其相信,來到美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生體驗到了增進、表達、塑造他們自己觀點的自由,意識到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以及那些西方總體上信奉的價值,”他說。
但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的審查和監控慢慢也來到了美國校園。“至少這告訴我們北京的監控和對學術自由的限制有多嚴重,我們在伊薩卡都能感受到,” 本塞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