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16日
星期一(1月13日),當洛杉磯居民克裡斯汀·陸(Christine Lu,音譯)聽說中國社媒小紅書在美國的青少年間爆紅後,她註冊了一個帳號,並發佈了三條帖文。
在第一條帖文裡,她發佈了一張基於天安門抗議中著名的坦克人照片的藝術作品;第二條是一張含有代表西藏獨立運動的雪山獅子旗的照片;第三條則是美國電影《壯志淩雲》(Top Gun)中主角穿著的夾克,夾克的背後貼著臺灣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我其實想測試,那些在我們這樣有言論自由的國家被認為是正常和平淡的帖文,在中國軟體上是如何被禁止的。” 克裡斯汀·陸告訴美國之音。
這位今年48歲的台裔美國人從90年代中期到2017年間常常往返於美國和中國,其中有五年的時間長居中國,她對中國社交媒體的審查並不陌生。
“那裡的每個人都知道,如果你提起三個T(天安門、西藏的英文說法Tibet、臺灣),你就會被標記,” 她在一段文字採訪中寫道,“如果是我的中國朋友,他們會被捲入相當嚴重的麻煩。”
果不其然,小紅書的審查員很快就開始了工作。坦克人的藝術作品被定性為“違反平臺規則”,西藏旗幟的照片一直處於審核狀態下,而在貼出帶有臺灣旗幟的夾克後不久,克裡斯汀·陸的帳號就被永久封禁了。
從星期一起,大量美國等國家的用戶為了對即將生效的TikTok禁令表達不滿,故意湧向了中國社媒平臺小紅書。
這些自稱“TikTok難民”(TikTok refugee)的用戶們認為,美國以使用者資料安全為理由封殺他們熱愛的平臺並不合理,因此他們決定以註冊“小紅書”的形式,主動將自己的資料交給一家中國公司。
在“小紅書”上,這些美國用戶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不要發表敏感言論的警告,以及平臺對部分內容的審查。
註冊小紅書,自稱“TikTok難民”,抗議TikTok禁令
在小紅書上,這些“TikTok難民”表達了對TikTok禁令的強烈不滿。
“如果我們的政府認為我們會忍受這個TikTok禁令,他們一定是瘋了,” 美國用戶希澤·羅伯茨(Heather Roberts)在一段“小紅書”的短片中說道,“我們只會前往另一個中國軟體,現在我們來了。”
不少美國用戶在這個平臺上受到了熱情的歡迎。
“你們能來真是太棒了,” 一位叫做亞伯(Abe)的中國用戶在一段“小紅書”上的視頻裡用英文說道。“你們不只在這裡受歡迎,我真的希望你們會留下。”
儘管小紅書不提供翻譯服務,但美國與中國的使用者們還是儘量克服語言帳號進行溝通和交流。美國用戶們詢問中國人對美國的看法,中國用戶們也詢問美國的生活是什麼樣。還有中國用戶留言“我是你的中國間諜”和“給我你的資料”,意在諷刺華盛頓以國家安全理由封殺TikTok的決定。
根據美國對TikTok“不賣就禁”的立法,禁令將於1月19日生效,此後用戶將無法從美國的應用商店裡下載TikTok,除非TikTok與其中國的母公司位元組跳動剝離。美國最高法院已經於星期五聽取了TikTok的上訴,但尚未做出裁決。
TikTok在美國擁有1.7億用戶。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在一段視頻中呼籲美國使用者採取抗議行動。“保護你的憲法權利。讓你的聲音被聽到。” 他說。
目前為止,這場抗議行動的最大受益者是TikTok在中國的母公司--位元組跳動的競爭對手之一:小紅書。
中國官媒突出美國用戶對小紅書的讚揚
小紅書在2013年於上海創辦。該平臺最初是為了幫助中國內地的消費者更好地探索香港的購物方式。根據其公開的資料,小紅書目前擁有至少2億用戶,其中70%是90後。公司的投資方包括了中國的阿裡巴巴、騰訊和真格基金等。
小紅書在吸引國際用戶上成效上一直並不顯著。從2021年以來,小紅書曾多次嘗試過開拓國際市場,但沒有獲得成功。
然而,一切都在本星期發生了變化。路透社援引一名和小紅書公司關係接近的人的話說,在兩天的時間裡,已經有超過70萬新用戶加入了小紅書。在蘋果的北美商店裡,小紅書連續多日佔據免費應用下載榜的榜首。
一些美國用戶表示,小紅書不僅讓他們有了一個和普通中國人接觸的機會,也幫助他們瞭解了他們所認為的真實的中國。
“美國政府花了30年的時間告訴我們中國有多糟糕,”旅遊代理商埃麗卡·威爾金森(Erica Wilkinson)在美國社媒“藍天”(Bluesky)上寫道,“但是……他們的食品價格便宜,品質高,而且供應充足。”
“我看到30年的宣傳在與真正的中國人接觸後逐漸瓦解,”她寫道。這些帖文總共收穫了數萬次點贊。
中國的官方媒體抓住了機會,將美國用戶的湧入描繪為掙脫美國的反華宣傳。中國央視控制的帳號“CCTV國際時訊”在微博上推廣了熱搜話題“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戳穿美式虛假宣傳”。
TikTok的封殺“反而成就了中國文化輸出,” 一條微博上受到上千點贊的評論寫道,“ 挺好挺好”
此外,“TikTok難民來啦”“美國網友向中國網友求助數學題”等話題也登上了微博的熱搜榜前50名。這些話題也都由官方媒體帳號發起和推廣。
大量流傳在微博上的截圖和轉發記錄都顯示,中共宣傳部負責宣傳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思想的應用程式“學習強國”也加入了小紅書的討論。“學習強國”的微博帳號在一則似乎已經被刪除的自我推廣的帖文中寫道:“歡迎各位國內國外新老朋友下載使用‘大紅書’”。
路透社報導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星期三的例行記者會上就外國使用者湧入小紅書一事表示:“中國一貫支持並鼓勵加強文化交流,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
中國外交部並沒有將這段話刊登在其網站的例行記者會的文字記錄中。
小紅書能否接住這潑天的流量?
在當下的熱度背後,小紅書能否保持這個趨勢還是一個未知數。
“這不太可能是一個可持續的現象,”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學者、中國政策分析師馬克·維茨克(Mark Witzke)告訴美國之音,“小紅書不像抖音的視頻演算法那樣具有讓人上癮的特性,而且它並非面向西方受眾。”
並非所有美國人和中國人在小紅書上的交流都是積極的,兩國年輕人在文化上的摩擦也逐漸顯露出來。
在一則詢問中國人對LBGTQ和跨性別者的看法的帖文下,一名中國用戶回復稱中國人對待所有人都平等,但“LGBTQ優先主義(LGBTQ-supirior-ism)在這裡不受歡迎”。在另一則評論裡,一位中國用戶表示中國人對跨性別者不發表評論,“但你不能把你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特別是小孩”。這些言論受到了美國用戶的反駁,他們認為並不存在LGBTQ優先主義,對跨性別的支持也不構成強加。
一些中國用戶還主動警告外國用戶不要發表敏感言論,並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友情提示:在中國的社交軟體請勿提及政治、宗教、毒品等敏感話題!!!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拒絕黃賭毒,” 一段頻繁出現的留言寫道。
儘管小紅書平臺上的內容以時尚和生活為主,但2022年一份洩漏的審查檔顯示,小紅書對平臺上和政治有關的內容進行了嚴格和細緻的審查。
根據最初報導這份洩漏檔的“中國數字時代”,小紅書審查的目標包括重大群體性事件、重大自然災害和社會安全事件、敏感社會事件等易引起網路輿情波動的內容。
一條來自2020年5月的審查記錄稱,審查系統刪除了大量“港獨”言論,並建議審查員“對於出現香港、HK等字樣的筆記,尤其是在背景圖片中誤拍到的部分,需仔細審核,避免漏放,遇到人群聚集類圖片視頻仔細辨別是否是遊行示威活動”。
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有關的言論是小紅書審查的重點目標之一。檔顯示,在2020年2月至5月間,小紅書審查部門發現了271條和習近平有關的言論,並添加了564個和習近平有關的敏感詞,包括“細頸瓶”“甩鍋俠”“小學博士”“當皇帝的小丑”“我是一個足球迷”“游泳一千米”“清華畢業”等等。
檔還顯示,小紅書審查部門總結了和八九六四有關的影視、音樂、資料、書籍、藝術作品等,作為審查時的參考資料。
自己的帳號因發表敏感內容而被封禁的克裡斯汀·陸在一則X上的帖文裡表示,她支援美中兩國的民眾進行直接交流,但這不應該發生在審查嚴格的中國社媒上。
“如果你真心想和中國人交朋友,並理解為什麼可以批評一個國家的政府同時仍希望它的人民過得更好,那麼你就無法在一個中國人需要自我審查,且無法看到我們在其他地方可以自由分享內容的平臺上實現這一點。” 她寫道。
不僅是用戶對審查感到苦惱,在“中國數字時代”擔任編輯的前微博審查員劉力朋表示,大量外國用戶的湧入必定也給小紅書的審查人員帶來了艱巨的挑戰。
在一則發表於“藍天”上的帖文裡,劉力朋指出,審查員們目前面臨兩難的局面:“如果對美國人審查過嚴:用戶跑到別處控訴中國審查,等於幫中國反向公關。如果審查不到位:‘海外有害資訊倒灌’,重大事故。”
不過,他指出,來自TikTok的國外用戶是受到審查實際影響最小的一個群體,也不需要擔憂。
“所有不在中國網路主權內的人都沒什麼好怕的,” 他告訴美國之音,“大不了封號,但中國人就不一樣了,可能會被抓起來失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