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網路截取
2022 年6 月6 日
6月7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它是聯合國大會在2018年設立的,目的是提高對這一重要問題的認識。今年“世界食品安全日”的主題是“加強食品安全,增進全面健康”,強調安全、營養的食品在確保人類健康和福祉方面的作用。《聯合國新聞》就此採訪了美國馬里蘭大學的食品衛生專家孟江洪。請聽特約記者杜佳的報導。
食品安全是政府、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共同責任。從農場到餐桌,每個人都有責任確保我們吃的食物是安全的,不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損害。通過“世界食品安全日”,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會員國和其他利益攸關方合作,著力將食品安全納入主流公共議程,呼籲所有人負起責任,在種植、加工、運輸、儲存或供應食品等各個環節,加強食品安全管理。
在“世界食品安全日”到來之際,美國馬里蘭大學的食品營養科學系教授孟江洪接受了《聯合國新聞》的採訪。孟江洪同時擔任馬里蘭大學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聯合研究所— 食品安全與應用營養研究所所長,他就標準制定、政府監管、行業技術培訓等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做出了詳盡闡述。
孟江洪首先指出食品安全隱患主要分為化學性和生物性兩類。
孟江洪:“化學的污染多半都是人為造成的。是不該加的東西加了,或者說可以加,但是要有限制的東西,加多了。如果大家都遵守食品安全生產的程序和規定,應該就不會出問題。
“比如說:添加劑的確是提供了一些鮮味兒,提供了美食,提供了更多不同風味兒的一些產品。增加了新的產品,這是好事。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商家總是會逐利的,就怕有的商家說我做牛肉粉,本來是應該用牛肉提純來作為原材料的,但是那個貴,我們就用另外一種有牛肉風味的化學性的材料來做,而且也不管應該加多少量,這就有問題了。
“另外一個是生物方面的,主要是致病的一些細菌、病毒或者寄生蟲等。這些東西是在自然界裡存在的,沒有辦法把它消滅。那麼就需要我們按照食品安全生產的程序來降低這個風險、降低他們的污染。很難把它杜絕,沒有辦法杜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食品安全問題的最大根源還是生物性的食品安全問題。
“比如說水,在美國或者歐洲發達國家,自來水可以喝,沒有什麼問題。而在別的國家未必可以,特別是生產用水或農場的用水,水的質量可能就比較低一些,可能被污染或有細菌。這樣污染的水灌溉了農作物或者新鮮水果,就可能污染新鮮水果。如果這些東西不經過加熱就新鮮飲用的話,就可能導致人生病。”
孟江洪認為現代人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們對食品質量和食品新鮮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對反季節新鮮果蔬需求加大。因此食品進出口也大大增加。他強調:消除食品安全隱患的關鍵在於製定國際標准後,確保各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掌握足夠的技術滿足要求,達到標準。
孟江洪:“我們工作有幾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培訓出口生產國當地農場的工作人員、農場主和技術人員,幫助他們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比如:該用什麼樣的水、水應該怎麼處理等一整套食品安全生產體系。有的時候並不是農場故意違背或者沒有條件滿足標準。很多情況是他們沒有相關知識。經過培訓以後,他們會按照美國的標準、美國的要求來生產這些新鮮水果,然後出口給美國,或者別的國家。即便作為自己國內的消費,通過培訓,也幫助了當地人提高整個生產領域的食品安全水平。
“另外一個方面是做一些研究,包括怎麼樣快速檢測到細菌,檢測到有害的東西。這樣就可以保證消費者最可能得到很好的新鮮水果、蔬菜的同時,也能夠確定這些食品是安全的。這是技術手段。
“還有一個就是:一旦出現了有的食品污染和食品疾病的暴發,那麼我們怎麼去做調查,怎麼能夠去追踪到哪一類食品是導致暴發的根源。這也是需要技術水平,所以我們也與不同國家合作,提高溯源能力和跟踪能力,盡快找到污染源,那麼就可以降低食品安全危機暴發的風險。”
孟江洪相信,正因為有了政府、科學研究人員和食品生產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制定並遵守整套程序和標準,並且不斷提陞技術監測手段,消費者可以對已經上了餐桌的食品抱有信心。
孟江洪:“我覺得一般的消費者,也就是說我們正常健康的消費者,不需要特別的注意。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食品是安全的。當然總是有偶然暴發的機會,但是一般情況下這個風險比較低。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懷孕婦女、新生兒要注意某些類食品。因為對他們來說,對很多東西都會比較敏感,容易生病。這些情況下,有些食品要煮熟食用。”
孟江洪特別強調,在關注我們自己的餐桌的同時,人類還需要專注、呵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孟江洪:“現在食品安全也好,公共衛生也好,提到一個概念,而且大家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這個概念叫作One Health,就是所謂的“同一健康”。我們現在不只是說人類的健康。當然,作為人,我們最關心的是人類的健康。但是實際上人類的健康是跟動物的健康、環境的健康連在一起的。要把人的健康做好,一定得把動物的健康和環境的健康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