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成為帝國的墳場」系列 (五之三:美國前篇)

照片:網路擷取。

 

2021年10月19日

20世紀踏入阿富汗這個「帝國墳場」的大國,分別是世紀初的大英帝國及世紀末的蘇聯。大英帝國從1839年~1919年與阿富汗糾纏了80年,沒討到什麼便宜,但是在80年內浪費時間、人力與資源,對一個大型帝國的傷害,絕對是非常深遠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在隔年就結束了阿富汗戰爭,為何?大英帝國的國力此時已遠不如19世紀時鼎盛,到了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時,如果不是美國因為珍珠港事件參戰,整個歐洲大陸及英國極可能淪入納粹德國之手。

 

帝國從阿富汗撤軍,表面上是結束戰爭,回到和平的狀態,實質上就是這個帝國力量衰退的重要訊號。大英帝國如此,蘇聯也是如此。蘇聯甚至從阿富汗撤軍之後未及四年,就整個土崩瓦解。在美國,沒有學者或是政府智庫總結帝國占領阿富汗的深遠傷害。當然,美國也從來沒想過要去佔領阿富汗,自然也不會想要深入研究阿富汗的幽靈威力。可是在2001年,21世紀剛開始的時候,美國為了追捕賓拉登而進軍阿富汗,從短期用兵開始,卻意外演變成為長達20年的實質佔領,使得迷藏在阿富汗深處的幽靈,有著長達20年的時間來啃食美國的國力,自然地,就把美國拖進了墳場。

 

美國從1776年立國以來,雖然曾多次在國外用兵,或是設立軍事基地,但是從未以軍隊進駐、再公開全面掌控一個國家。1950年代韓戰期間,美國在朝鮮半島用兵,戰事結束後,美國主要的部隊都撤離,只留下一小部分在軍事基地駐軍。可是2001年10月美軍進入阿富汗,追捕賓拉登,怎麼會慢慢演變成一場長達20年的占領呢?這完全不是美國的作風。原因有二:首先,敵人太了解美國,採取「非傳統作戰」來應對;其次,美國出現不該有的「野心」,背離過去用兵的初衷,而這個事件的受害者,不是阿富汗,是另一個伊斯蘭國家—伊拉克。伊拉克因此引爆一個連鎖反應,使得美國被迫延長待在阿富汗的時間。

 

分析阿富汗問題,最艱難的地方是你不能只從阿富汗去看問題,很多中東世界的其他事件發生時,連鎖反應也會波及阿富汗。但是在此,我們設法簡化過程,先將事情發生的主脈絡說清楚。

 

2001年9月底,掌控阿富汗政權的塔利班拒絕交出賓拉登及其他蓋達組織成員後,美國總統喬治布希就決定在10月7日出兵阿富汗。但是美軍從未在阿富汗的山區作戰過,需要一個在地的盟友。盟友要從哪裡找呢?其實不難。第一篇時我們曾提到,阿富汗扣除首都喀布爾這個第一大城,其他廣大的土地是由上百部族所切割,各有各的地盤。所以美國要找到反對塔利班的部族並不難,更何況美國還會提供精良的武器。反塔利班的部族主要分布在阿富汗北方,於是它們組成一個「北方聯盟」來與美軍合作。2001年時,全世界有哪個國家與美軍正面交鋒能取得勝利?當然沒有,更何況美國還買了一個「北方聯盟」的保險。

 

當時在阿富汗執政的塔利班兵敗喀布爾之前,早就想好自己的後退基地,就是第二大城坎達哈 (Kandahar)及鄰近地區。雖然當時坎達哈的人口未及50萬人,但是別忘了阿富汗的面積約是美國德州的94%,達到65萬平方公里,所謂第二大城及鄰近地區,很可能是20萬平方公里的大片區域,加上很多地方是山谷,美國大軍也很難直接攻得下來。於是阿富汗就形成了三股政治勢力:美國掌控首都、中央政府及鄰近地區,塔利班主要控制南部,美國及塔利班管不到的北方聯盟或其他偏遠部族的地盤。美國就以喀布爾為中心,在稍北五十公里設立空軍基地,然後一步步追捕賓拉登,同時掃盪蓋達組織及塔利班的地方勢力。當然美國也開始在喀布爾推行民主政治,讓美國管理地區的阿富汗人民可以選出自己的總統。不過,這個總統人選是美國事先就決定好的,表面上也還是有人會出來競爭。

 

阿富汗是美國百年來用兵進入的最複雜戰場,根本找不到賓拉登。因為賓拉登早就洞悉美國可能的作戰方式,藏得無影無蹤。美國雖然偶而可以透過衛星與情報,殲滅一些蓋達組織及塔利班的游擊隊員,但是成果很微薄。不過為了平息911恐怖的恥辱,源源不斷的物資與武器還是繼續空運到阿富汗。而美國漸漸發現,阿富汗的建設實在太落後了,沒甚麼像樣的公路。美國總不能一直用轟炸機攻擊塔利班藏匿的山區,越戰時美國用這個方法也沒能殲滅掉越共。所以一定要使用地面部隊及重裝甲車輛,才有辦法深入打擊敵人。要想將軍力從首都喀布爾向四方延伸,必須興建公路,否則美軍寸步難行。

 

在阿富汗興建公路,要穿越山區,經過許多部族的地盤,還要避開敵人的攻擊與破壞,難度之高及預算之龐大,遠超過想像,是一個金錢黑洞。非正式的估計,在阿富汗每一公里的公路興建成本是在歐美的30倍。別忘了,阿富汗沒有出產石油、沒有足夠的電力設施。光是從喀布爾延伸出去100公里的公路,就耗損掉十分駭人的經費。但是美國為了逮捕賓拉登及隨從份子,只好將金錢一直虛擲下去。

 

美國在喀布爾還遇到一個大問題:新的阿富汗政府難道不該組建自己的軍隊對抗塔利班及蓋達組織嗎?難道所有的問題都要美國承擔嗎?美國又能派多少軍隊到阿富汗呢?敵人散得太廣,美國需要阿富汗至少建置10萬以上軍力。可是阿富汗建軍的經費從哪裡來?最後還是美國出錢。美國慢慢發現,阿富汗是一頭專門吃掉鈔票的怪獸,而且沒有吃飽的一天。

 

美國在阿富汗只待了一年,就知道花費驚人。雖然想速戰速決,但是必須有公路及興建電力措施的配合。於是懸賞賓拉登的項上人頭,就算賞金高達10億美元都划算。但是美國用盡情報戰,也查不到賓拉登在哪裡?要是一般國家,一年為阿富汗燒掉500億美元,可能一個月就撤軍了。但是美國是全球第一強國,軍事預算不是問題,抓不到人才是問題。

 

其實,美國不是不明白「停損」的國家。美國派兵到阿富汗,雖然是入侵中東世界,但是情有可原,畢竟要為3000多位在911恐怖攻擊中死去的美國人討回公道。但是就在美軍進入阿富汗第15個月的2003年3月,一樣是美國總統喬治布希,他卻派大軍進攻中東的伊拉克,很快就將當時的獨裁者薩達姆·海珊 (Saddam Hussein) 推翻,之後美軍賴在伊拉克不走,變成實質佔領。

 

美國在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十分莫名其妙,國際評價極低。這個戰爭的起因,我們將在下一篇分析。但是從2001年10月到2003年3月,僅僅15個月,美國就軍事占領了2個中東國家,此時蘇聯的後繼者俄羅斯國力衰退,中國尚未崛起,美國是世界絕對的第一強權,沒有國家有力量阻擋美國的決定。於是伊斯蘭世界倍感威脅,繼阿富汗及伊拉克之後,美國下一個要染指的中東國家是誰?甚至有陰謀論開始散播,認定911恐攻是美國自導自演,是要為入侵中東世界找到合理的藉口。伊斯蘭世界原本熄火與到處流竄的恐怖份子,再度得到旺盛的戰鬥動機,開始大量吸收熱血青年,這使得新血加入不僅發生在塔利班及蓋達組織,還造就了更多新興伊斯蘭武裝組織。他們愈來愈深信歐美代表的基督教文明,準備要瓦解伊斯蘭世界。

 

2003年3月以後,待在阿富汗的美軍發現,布希總統讓他們的處境變得十分危險,不管抓到抓不到賓拉登,美軍可能要繼續在阿富汗待下去了。

 

source: 
Global People Daily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