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成為帝國的墳場」系列 (五之四:美國中篇)

照片:網路截取。

 

2021年10月20日/官大煊

 

美國人的世界觀中,「中東」就是「阿拉伯人」與「石油」的代名詞。雖然政治學界對於中東的範圍到底在哪裡,並沒有精確的共識。但是大體而言,以阿拉伯半島為中心,東至阿富汗,西至北非的摩洛哥,南至非洲的蘇丹,北至土耳其,就是最廣義的「中東」。其中不只有阿拉伯人,還有波斯人的伊朗,以及突厥人的土耳其,甚至還有更多不知道的民族。雖然中東的主體宗教是伊斯蘭教,但是美國大力扶持信奉猶太教的以色列也身處中東。

 

中東,遠比想像的還要複雜。但是有一點非常確定,中東是全世界石油蘊藏量與出口量最多的地區,於是從美國國家戰略安全角度來看,必須牢牢掌握住中東。阿富汗雖然也蘊藏石油,但是受限於多年戰亂及基礎設施缺乏,根本沒辦法開採出石油。如果不是情報顯示賓拉登躲在阿富汗,美國勢力根本不想進駐。

 

2015年以前的世界能源供應,主要來自石油及煤。石油因為可以帶動重化工業及煉油業的發展,更是能源中的焦點。任何一個國家如果不能掌握石油的來源,等於整個國家的工業及運輸,隨時都可能癱瘓。二戰時日本急著進攻馬來亞,德國急著進攻蘇聯,最深遠的目的都是為了取得原油的供應,否則海上艦艇、飛機及戰車都將形同廢物。可以說,掌握石油的供應,在世界上就有發言權。

 

美國本身也生產很多石油,但是自用不足,必須大量仰賴進口。時光回到2000年,許多產業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石油儲量,2065年以前就會耗盡,而人類還沒找出新的廉價能源供應來源。當時太陽能發電及風力發電的成本極高,而核能的發展存在爭議,於是美國的作法就是盡可能不開採本土阿拉斯加的原油,改從中東增購原油。但是美國發現整個中東世界有兩位狂人領袖是必須除掉的威脅,首要是從1979年就在伊拉克掌權的「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另一位就是利比亞的格達費(Muammar Al-Gaddafi)。伊拉克及利比亞都富產石油,而且這兩位領袖不僅與美國作對,還會對鄰近國家進行破壞與輸出革命,使得美國愈來愈難以忍受。

 

2001年美軍進駐阿富汗後,美國總統喬治布希想要先除掉伊拉克總統海珊的意願愈來愈強,絕不能讓海珊的勢力擴張,破壞美國對中東石油的掌控。而且要是能除掉海珊,在伊拉克扶持一個親美政權,美國就可以增加對伊拉克油田的控制。2002年,美英兩國誣指伊拉克儲有大量毀滅性武器,足以影響中東安全,2003年3月美國宣稱已掌握確切的證據,於是在3月20日出兵伊拉克。原本以為美國與伊拉克會有幾場激烈的戰鬥,但是伊拉克軍隊幾乎不戰而降。海珊及家人逃竄九個月後,於2003年12月底被捕。後來經過伊拉克法庭審判,海珊於2006年11月5日判處絞刑,並於12月30日執行。

 

不到兩年時間,美軍在伊拉克的勝利,就在中東實質佔領兩個國家。美國在伊拉克扶植出期待中的民選政府後,沒有立刻撤軍,因為要保護伊拉克的油田不受攻擊,就這樣,美軍就在伊拉克待了下來。事後調查,原先美國指控伊拉克在海珊執政期間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可是找不到確切的證據。原來,有人捏造了證據。

 

海珊是個殺人如麻的獨裁者,並不表示千里之外的美國就有資格出動所謂的「正義之師」推翻他,這其實是一場資源掠奪的侵略,折損美國民主自由的美好形象,許多國際政治評論家也認為這是美國的一次惡意用兵。美國內部,很多正義之士譴責總統喬治布希的決定。但是在「石油戰略資源」掛帥下,美國白宮顧不了那麼多了。

 

也因為美國出兵伊拉克的意圖太明顯,使得整個中東伊斯蘭世界開始恐慌。美國、英國及以色列的三角組合,是不是21世紀版的十字軍東征?於是思想激進的伊斯蘭教徒開始集結成許多個武裝組織,塔利班及蓋達組織雖然在阿富汗與美軍僵持,但是在阿富汗以外的地方,紛紛成立組織的支部,一步步訓練新血。原本是溫和派的伊斯蘭教徒紛紛選擇噤聲。於是從2003~2011年間,美國君臨中東時,未來反噬美國的力量卻在慢慢茁壯。

 

2010年12月北非的突尼西亞爆發要求民主的示威浪潮,原來的政權瓦解。突尼西亞的國花是茉莉花,所以這次民眾要求民主的浪潮稱為「茉莉花革命」。由此開始的一年內,中東世界的埃及、利比亞及許多國家原來的軍政府被推翻,換上西方世界樂見的民選政府,後來總結這一段過程為「阿拉伯之春」。

 

伊斯蘭世界到底適不適用西方的民主政治體制?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從西方主流媒體大肆報導的角度來看,又一次證明西方文明更優越,令中東人民十分嚮往。從「阿拉伯世界的春天來了」,可見這個遍及中東的政治變化,讓歐美國家喜上眉梢。

 

隔年的2011年對西方世界來說,迎來更多喜事。這一年的5月2日,美軍終於在巴基斯坦擊斃賓拉登。10月20日,利比亞軍事強人格達費也遭擊斃。美國在一年之內除掉兩個心腹大患。於是美軍先從待了8年的伊拉克撤軍,阿富汗的駐軍還要繼續追擊剩餘的蓋達組織成員,但是距離撤軍的日子應該也不遠了。

 

就在歐美歡喜慶祝2011年的重大勝利之時,也是整個伊斯蘭世界更加慌亂的時刻。表面上符合歐美民主標準的民選政府,真的就是人民的福音嗎?伊斯蘭原本的生活方式與社會運作,是否還能繼續承受歐美價值觀的衝擊?而上天真是眷顧美國,2012年,又迎來一件大喜事。

 

2012年美國頁岩氣開發的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可以從美國東部土地取得大量天然氣與石油,鄰居加拿大也在西部的特殊岩層中,開採出大量的油氣。這兩個新的石油來源,使美國有本錢逐步降低從中東取得石油。2019年,美國雖然仍有約15%的原油向中東採購,自己也有餘力輸出石油了。也就是說從2012~2019年,美國已逐步邁向「原油自主」,不必受制於中東,因此石油也不再是國家首要爭奪的戰略物資。中東,對美國不再重要。甚至,可以及早從阿富汗撤軍了。

 

美國沉浸在國運昌隆的時刻,中東世界從2003~2011年訓練出的伊斯蘭游擊武裝力量,也進入成熟與驗收的階段。物極必反的命運轉盤開始啟動。蓋達組織伊拉克支部的一群激進分子,趁著美國在2011年從伊拉克撤軍,地方勢力出現真空時,透過不斷攻城略地,快速壯大。這個稱為伊斯蘭國(ISIS)的組織,竟然掌控了橫跨伊拉克北部及敘利亞東部約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擴張速度遠超過原先的蓋達組織及塔利班。

 

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強國,需要害怕一個小小的伊斯蘭國嗎?當然不會!可是伊斯蘭國利用社群網路吸收全世界對自己母國不滿的偏激份子,歡迎他們到伊斯蘭國受訓,灌輸他們仇恨西方世界的報復意志,再鼓勵他們回到母國進行恐怖活動。於是一個倫敦街頭的爆炸案,策畫者可能是遠在中東的伊斯蘭國,但是直接犯案者卻是一位憤世嫉俗、沒有前科的英國白人青年,根本不知從何捉起,西方媒體稱為「孤狼」式的犯案。從2012年起,大量的孤狼在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西方世界的人潮區進行多次爆炸式犯案,弄得歐美人心惶惶,紛紛將這種孤狼攻擊,視為對國家安全的挑戰。

 

2014年,美國眼見勢力日增的伊斯蘭國,會在全球培育出更多的孤狼。既然孤狼捉不完,只好重新派軍隊進入伊拉克,消滅伊斯蘭國。有鑑於蓋達組織、塔利班與伊斯蘭國的人員交流密切,阿富汗駐軍只好繼續待下來。這一耽擱,美國又是投入數千億美元的經費。

 

 

source: 
Global People Daily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