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31日
健康及衛生
研究顯示,亞太地區約有40億人 - 佔該地區總人口的92% - 暴露在可對健康構成重大威脅的空氣污染的環境之中。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10月30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稱 ,如果實施25項簡單且經濟有效的措施,到2030年,數百萬人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生活在亞洲的10億人可以呼吸到清潔的空氣。請聽聯合國新聞李茂奇的報導。
世衛組織估計,每年大約有700萬人因接觸到污染空氣中可滲透到肺部和心血管系統的細微顆粒而死亡,導致中風,心髒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以及包括肺炎在內的呼吸道感染。
2016年,僅環境空氣污染就導致約420萬人死亡,而由於做飯時使用的污染性燃料和落後的設備所產生的室內空氣污染在同期估計導致380萬人死亡0.90%以上的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主要在亞洲和非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所發表的“亞洲及太平洋空氣污染:基於科學的解決方案”報告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空氣污染的前景進行了首次全面科學評估,詳細介紹了25項可以在不同部門產生效益的政策和技術措施。
該報告的共同作者,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政策主任約翰•庫列斯泰爾納(Johan Kuylenstierna)表示,空氣污染每年在亞太地區導致約400萬人死亡。
庫列斯泰爾納:“如果這25項措施都得到實施,那麼我們可以大大減少顆粒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可以使死亡人數減少70萬到80萬,亞洲可以呼吸清潔空氣的人數從大約3 。 3億增加到10億。同時還可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將全球變暖的速度減半,同時將臭氧污染對作物產量的影響減少約45%。“
報告表示,有效實施25項措施將導致二氧化碳減少20%,甲烷排放量減少45%,防止全球變暖增幅達到三分之一攝氏度。採取這些措施還會使地面臭氧減少,使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麥的作物損失減少45%。
庫列斯泰爾納表示,採取這25項措施使室外空氣污染得到緩解,從而可將亞太地區的過早死亡人數減少三分之一。
庫列斯泰爾納:“如果我們使用電力或液化石油氣等現代燃料來實施清潔的烹飪解決方案,如果到2030年全面實施,那麼每年可以減少200萬例過早死亡此外,我們在討論。減少因暴露於戶外特定污染物質而導致的80萬至90萬人這一過早死亡人數與其用煤發電,在末端再安裝過濾器,不如使用可再生能源;與其生產基於汽油或柴油的符合歐6標準的汽車,不如直接採用電動汽車“。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可稱為入肺顆粒物。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著重要的影響。由顆粒物引起的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包括家庭,工業,農業和運輸部門以及煤電廠對能源的低效使用。在某些地區,沙粒和沙塵,廢物燃燒和森林砍伐是空氣污染的另外一些來源。
庫列斯泰爾納表示,亞洲的一些地區的空氣污染的確非常嚴重,對人類健康帶來了極大影響。
庫列斯泰爾納:“如果我們接受世界衛生組織關於PM2.5濃度10微克立方米標準值的指導方針,目前只有8%的亞洲人口呼吸著清潔的空氣,而92%的人呼吸的空氣PM2.5濃度值比正常要高出許多,這是非常有害的“。
報告在分析亞太地區的污染情況時考慮到了該區域的巨大多樣性,並將選定的措施分為三類:一)傳統的排放控制側重於導致2.5微米可吸入顆粒物形成的排放,包括提高針對車輛,發電廠和大,小規模工業制定排放標準和控制;二)下一階段減少排放的空氣質量措施包括進一步減少導致PM2.5形成的排放,並針對目前許多地方政策尚未重視的農業和城市固體廢物的燃燒,防止森林和泥炭地火災,以及適當管理牲畜糞便等;三)有助於發展優先目標並有利於空氣質量的措施,包括為家庭提供清潔能源,改善公共交通,推廣使用電動汽車,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與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合作,停止燃燒和減少甲烷洩漏。
報告表示,實施這25項措施預計每年耗資3000 - 6000億美元,預計佔全球GDP年度增長12萬億美元的5%。除了給人類健康,食品生產,環境保護和減緩氣候變化帶來巨大利益外,還將產生一系列的積極效益,包括污染控制方面的節約。
報告指出,空氣污染沒有邊界。改善空氣質量要求各級政府持續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各國需要共同努力尋求可持續的交通,更高效和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使用以及廢物管理的解決方案。
庫列斯泰爾納表示,25項清潔空氣措施並不同樣適用於亞太地區的每一個地方。該地區的多樣性意味著這些措施必須根據國情進行調整,優先排序和實施。
庫列斯泰爾納:“包括公共交通在內的三類措施能帶來多重發展利益,並能改善空氣質量,顯著減少氣候變化。整個地區都希望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我們希望這份報告將有助於促進和改善旨在減少污染的措施“。
“亞洲及太平洋空氣污染:基於科學的解決方案”報告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清潔空氣夥伴關係(APCAP)和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CCAC)合作撰寫。該報告在世衛組織於10月30日日至11月1日舉行的首次全球空氣污染與健康會議上發布。
Photo:北京的霧霾天氣說明治理空氣污染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