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10 月28 日
氣象組織表示,山區占到地球地表面積的近四分之一,為大約11億人口提供生存家園。高山地區是許多重要河流的源頭,這些河流供應了全球50%以上的淡水資源,同時也是水上運輸的重要通道,對於人類生活、生態系統以及農業和工業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然而,隨著全球氣溫升高,由冰川、積雪和多年凍土所組成的高山冰凍圈正在變得越發脆弱,珠穆朗瑪峰、阿爾卑斯山勃朗峰、“非洲之巔”乞力馬扎羅山、北美落基山脈,以及被稱為“第三級”的喜馬拉雅—興都庫什山脈和青藏高原等地均未能倖免。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今年9月發布的特別報告中指出,地球上的海洋和冰凍圈正在為承受全球變暖的後果付出沉重代價,冰川、雪、冰和永久凍土正在、且仍將持續減少,按照最壞的估計,到2100年,歐洲、東非、熱帶安第斯山脈和印度尼西亞將損失現有冰量的80%以上。
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冰川退縮加速以及冰雪覆蓋面積下降,或許是氣候變化最為明顯的徵兆。過去20年間,全球31處主要冰川的融化速度都在加快。”
塔拉斯表示,這一變化導致“全球降雨分佈改變,以冰川和融雪為主要水源的河流水量及季節波動也在改變。這在短期內可能意味著自然災害增多,而從長期來看則可能導致水資源壓力增加,對農業、食品安全和能源供應產生負面影響。”
塔拉斯表示,“基於科學的水文氣象觀察、信息及服務,對於增強氣候抵禦和適應能力,以及在國家、地方和社區層面指導有關資源分配和使用的政策制定至關重要。”
為此,世界氣象組織將與糧農組織和教科文組織等合作夥伴一起,於10月29-31日,在日內瓦召開一場“高山峰會”(High Mountain Summit),聚集全球各地150多個利益攸關方,共同為支持高山及下游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防災減災以及氣候變化適應戰略出謀劃策,並籌劃建立涉及多國的山區氣候危機早期預警系統,對雪崩、凍土融化、暴風雪、空氣污染,以及由冰川外流所引發的洪水等高山地區氣候災害進行及時監測和預報。會議還將在閉幕式上通過一份行動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