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16日
經濟發展
10月16日是“ 世界糧食日 ”。在當天為紀念世界糧食日於羅馬舉行的一項全球活動中,諸多世界領導人均發出呼籲,號召全球各國加強政治意願和財政支持,以消除飢餓和一切形式的營養不良,並敦促國際社會加大工作力度,以便讓每個人都擁有充足的優質食物。
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行動造就未來。到2030年能夠實現零飢餓”,旨在強調為實現零飢餓目標,加強集體努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全球150多個國家在“世界糧食日“當天均舉行了相關慶祝活動。
羅馬天主教皇方濟各在向活動發來的致辭中表示:“抗擊飢餓的鬥爭亟需慷慨資助,廢除貿易障礙,尤其要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經濟危機和戰爭的抵禦力。”
他敦促採取從長期而言更為積極和更加可持續的零飢餓方法,以及開展具體行動,以提高籌資額度,促進和平和人類發展,並防止武器的使用和交易。
他還表示,國際社會的團結努力似乎正在“冷卻”下來,這很遺憾,並譴責負有責任的政治領導人缺乏根本的政治意願和熱情,他認為,他們“常常只考慮競選相關事宜,或秉持帶偏見的,短期的或受限的觀點“。
秘書長聯合國奧安東尼• 古特雷斯在視頻致辭中指出,全球死亡嬰兒中有一半死於飢餓,這一事實讓人“無法忍受”,並號召每個人“為建立可持續糧食系統貢獻自己的力量” 。
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在致辭時表示,衝突,氣候變化造成的極端天氣事件,經濟增長放緩,超重和肥胖率快速上升,這些因素正在扭轉抗擊飢餓和營養不良的鬥爭所取得的成就。
他強調,零飢餓不僅僅意味著養活人類,還要滋養人類,為人們提供過上健康,高效的生活所需的營養物。
達席爾瓦提到了巴西,秘魯和中國的例子,稱讚這些國家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減少了飢餓人口。他表示,這證明只要有政治意願和財政支持,實現零飢餓仍然是可能的。
糧農組織營養問題親善大使萊索托國王萊齊耶三世也在活動上作了發言他表示:“農村的飲食也正在逐步從傳統,健康和有機的食物轉變為城市裡的常見食物我們需要全社會集體努力,採取與對抗艾滋病毒和瘧疾等其他公共挑戰相同的辦法,來克服肥胖問題。“
作為糧農組織營養問題特別親善大使及主旨發言人,西班牙王後萊蒂齊亞表示:“讓我們確保私營部門做出更大承諾,並將全面健康教育納入學校的課程內容讓我們確保消費者自身發揮更大的作用,真正地了解他們所買和所吃的食物“。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總裁吉爾伯特·洪博在致辭中表示:“要使非洲農業發揮潛力,就需要投入資金不僅僅投資於提高生產力和盈利能力,還要投資於基礎設施,研究和政策,以形成能夠包容小規模生產者,特別是婦女和青年的價值鏈。我們需要政治意願和預算承諾,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將挑戰轉變為農村婦女和青年的機遇“。
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主任戴維·比斯利在發言時表示:“在過去一百年,全球各國取得了巨大進步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如今,我們知道自己正在往錯誤的方向前進。我們擁有這麼多的財富,專長和技術,居然還有孩子餓死,這真讓人覺得羞愧。我們都有責任。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攜手努力,只要全球男性和女性許下承諾,我們就能夠實現零飢餓“。
研究顯示,全球飢餓人數已經連續第三年出現上漲,達到8.21億,即九分之一的人口。
但是其他形式的營養不良人口也出現了上漲。2017年,約1.5億五歲以下兒童(22%)發育遲緩,三分之一的育齡婦女患有貧血症,約有20億人超重,其中包括3800萬5歲以下超重兒童和6.72億肥胖成人。
飢餓人口大部分出現在受衝突,乾旱和極端貧困影響的地區,但是全球肥胖患者卻無處不在,且人數正在上漲它還會導致巨大社會經濟代價:它是導致中風,心髒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因素,其全球經濟影響達到約2萬億美元一年(佔全球GDP的2.8%)。
肥胖和貧血病患者人數正在上升,因為現有全球糧食系統改善了加工和工業化食品(脂肪,糖,鹽和化學添加劑含量高)的供應和獲取。
Photo:這位尼日利亞女孩剛剛得到了世界糧食計劃署援助的糧食。尼日利亞有超過500萬人面臨極度飢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