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網路截取
2025年2月3日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芬蘭、冰島、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以及丹麥自治領地法羅群島的酒類專賣制度,透過設立專賣店獨家銷售大部分酒精飲料,成功降低了酒精消費和相關危害。此模式有效應對了北歐地區長期存在的酒精濫用問題,成為減少酒精消費的成功範例。
過去十多年,歐盟的酒精消費水準基本未見變化,仍為全球消費水準最高的區域,且未能實現減少酒精消費的全球及區域目標。在此背景下,公共衛生領域開始研究歐盟國家的良好做法,這些國家酒精消費水準持續下降或維持在相對較低水準的國家。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發布的報告《北歐酒類專賣制度:理解其在綜合酒精政策與公共衛生中的作用》指出,北歐國家的綜合性政策對其他歐盟國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減少危害的有效模式
與營利性酒類銷售模式不同,北歐國家(不包括丹麥本土和格陵蘭島)的酒類專賣制度透過禁止超市和私人零售商銷售烈酒供應。由國家經營的專賣店秉持公共衛生重於利潤的經營理念,嚴格控制門市數量、營業時間和銷售天數,嚴格執行年齡檢查,並禁止行銷或打折,視酒類為一種具有固有風險的產品,而非普通消費品。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酒精、非法藥物和監獄健康事務顧問博爾赫斯表示,北歐國家以公共衛生為優先的酒類零售銷售管理模式是成功酒精政策的典範。
他指出,在這些國家,居民的人均酒精消費量普遍低於歐盟平均水平,酒精相關危害的發生率也通常較低,包括肝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傷害和溺水等。
挑戰與威脅
博爾赫斯指出,酒精的銷售方式、時間和地點,對酒精銷售有重大影響,酒類銷售私有化可能導致酒精消費上升。
歷史上,芬蘭和瑞典曾因私有化酒類銷售導致酒精消費上升,相關問題也隨之加劇。研究結果表明,嚴格監管酒精供應以及取消銷售網點(包括網上商店)的促銷和行銷,是北歐成功減少酒精消費的關鍵因素。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警告說,擴大酒精供應可能會影響北歐國家數十年來控製酒精銷售所取得的公共衛生成果。
全球最佳實踐模式面臨風險
北歐酒類專賣制度被視為全球典範,符合世衛組織推薦的三項酒精管控“最佳措施”,即增加稅率/提高價格、限制供應和限制廣告。這些措施已被證明是減少酒精相關危害的最有效手段。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呼籲該地區各國政府優先考慮公共衛生,並抵製酒類銷售私有化,以避免破壞這個全球公認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