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網路截取
2023年7月17日
隨著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動物中的蔓延,近期這種病毒在波蘭的貓類中引發了疫情和死亡。世衛組織今天對此表示關注,並呼籲全球加強監測、合作與應對,以共同保護人類和動物的健康。
貓類感染禽流感
2023年6月27日,波蘭《國際衛生條例》國家協調中心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了全國貓類異常死亡的情況。
截至7月11日,在對包括一隻人工飼養的獰貓在內的47個樣本的檢測中,共發現29個甲型H5N1禽流感陽性病例,佔樣本總數的62%。
受感染的貓表現出了嚴重症狀,包括呼吸問題、血性腹瀉、神經系統症狀以及肺炎等並發症,導致病情迅速惡化,部分病例死亡。據報導,14隻貓已被安樂死,另有11隻死亡,最近一次死亡病例發生於6月30日。
此前曾有貓類零星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的報告,但波蘭此次疫情是迄今為止在一國之內受感染的貓數量最多、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目前受感染的貓接觸的病毒來源尚不明確,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之中。
波蘭疫情的病毒來源
對此次疫情中的19種病毒進行的基因組分析表明,這些病毒均屬於H5流感2.3.4.4b支系病毒,且彼此高度相關。此外,這些病毒與甲型H5N1流感2.3.4.4b支系病毒類似,一直在野生鳥類中流行,最近在波蘭的家禽中引發了疫情。
貓類受到病毒感染的確切途徑尚待確定,原因可能包括與受感染的禽類或其環境直接或間接接觸、食用受感染的禽類或攝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在有資料可查的25隻貓中,2只為室外貓,18只為可進入陽台、露台或後院的室內貓,5只為無法進入室外環境的室內貓。據報導,7隻貓有機會接觸野生鳥類。
人類感染風險較低
根據世衛組織的風險評估,迄今為止,尚無記錄顯示人類因接觸受感染的貓而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截至7月12日,與確診貓接觸過的70人已完成自我監測,無人報告感染症狀。
波蘭具備檢測人與受感染的貓接觸後感染病毒的能力。因此,普通人群因接觸受感染的貓而被傳染的風險為較低水平,貓主人和獸醫等職業性接觸相關動物的人員在沒有適當防護情況下的感染風險為低到中等水平。
在區域層面上,人類感染風險為低水平,這是由於歐洲自2022年9月以來加強了對禽流感的動物監測活動,並且目前尚未報告任何人類感染來自貓科動物的甲型H5N1病毒的情況,儘管在波蘭已確認家貓感染甲型H5N1病毒。然而,由於事件存在不確定性,包括感染源,風險評估可能會發生變化。
H5N1的流行病學研究
自2021年底以來,全球報告的家禽和野鳥中暴發H5N1疫情的數量空前。截至2023年6月,H5N1流感2.3.4.4b支系病毒已在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佔據主導地位。
感染病例在非鳥類物種中也不斷增加,包括陸生野生(通常為食腐動物)和海洋哺乳動物,在養殖或圈養的哺乳動物物種中也偶發感染病例,原因可能是接觸了受感染的禽類和受污染的環境。
自2020年以來,世衛組織共收到12例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2.3.4.4b支系病毒的報告,其中4例為重症病例,8例為輕症或無症狀病例。目前尚不清楚在輕度或無症狀病例中檢測到的病毒是由於感染還是鼻腔暫時受到污染。人類感染該病毒可導致死亡率較高的嚴重疾病。迄今發現的人類病例大多與密切接觸受感染的禽類和受污染的環境有關。
公共衛生應對措施
波蘭已採取一系列公共衛生應對措施應對此次疫情,包括向貓主人提供健康自我評估問卷並要求其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定期提供最新情況和信息共享,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以確定病毒來源,發布預防措施以保護貓主人和接觸疑似感染動物的人群。
世衛組織正在密切監測局勢,並與動物和公共衛生部門、區域機構、糧農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以及波蘭和全球的其他夥伴機構密切合作。同時,通過全球流感監測和應對系統(GISRS)評估現有的甲型H5N1候選疫苗病毒(CVV),以確保開發出能夠有效預防疫情的疫苗。
世衛組織的建議
根據此次疫情的現有信息,世衛組織目前不建議限制與波蘭的旅行或貿易。世衛組織呼籲全球繼續加強流感監測和信息共享,以發現和評估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的新型流感病毒,並遏制其蔓延趨勢。
對於接觸過受感染的動物或已確診感染的患者,應在當地衛生部門登記並接受密切監測,以便提早發現病毒並進行適時的臨床管理。公共衛生和動物衛生部門應在信息共享、聯合風險評估和應對人獸共患病流感疫情等方面密切合作,堅持“同一健康”方針。
世衛組織、糧農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就動物中正在暴發的禽流感疫情及其對人類健康構成的風險向各國發布了聯合形勢分析和建議。同時,世衛組織和相關機構將繼續監測情況,提供防控建議,並促進全球合作,以保護動物、人類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