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收“洋垃圾”,美國垃圾去哪裡?

2019年4月20日

在維吉尼亞州馬納薩斯市(Manassas)美國垃圾處理公司“共和服務”(Republic Services)的一個廢品回收廠(Material Recovery Facility, MRF),成堆的未分類回收廢品等待處理分揀捆紮,一天前,這裡剛處理了600多噸的廢紙和廢塑料等回收品。過去,分類捆紮好的廢品,40%出口中國,現在,幾乎為零。

廢品回收新現實

這是中國“洋垃圾”禁令的結果,也是美國回收業不得不面對的新現實。中國2018年1月開始禁止塑料和紙張等大多數外國的可回收固體廢料進入中國。今年3月,中國官員重申不會放鬆這項禁令,並爭取在2020年實現固體廢料零進口。

馬納薩斯市的那個廢品回收廠現在把原本出口中國的廢品出口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或是美國本土自己消化,但是運營經理查爾斯·史蒂文森(Charles Stevenson)說:“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中國過去的進口量相比。”

過去20多年來,美國回收的固體廢物中,大約三分之一被運往中國。2017年,美國出口中國的廢料價值56億美元,是美國對華出口的第六大類商品。

全國廢物和回收協會( National Waste & Recycling Association )技術與法規事務副總裁安妮·吉爾曼(Anne Germain)說,30%看起來可能不是很嚴重,但是廢品每天都會產生,如果每天都有30%處理不掉,很快就會堆積如山,無處可去。“所以我們看到價格的變化驚人。”她說。

史蒂文森說,禁令之前,廢舊紙板可以賣到200多美元一噸,現在是69美元,而未分揀廢紙曾經是150多美元一噸,現在是負19美元,意味著“要付錢讓人運走。”他說,如果其他市場庫存增加,減少需求,導致價格進一步下挫,他的回收廠可能還要虧本。

這種影響也不可避免地傳導到回收產業鏈的第一環節:各個城市的垃圾回收利用項目。追踪中國垃圾進口禁令對美國影響的行業網站WasteDive說,美國每一個州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些城市選擇支付更高的費用繼續回收項目,還有一些地方則完全停止或大幅縮減回收利用項目,或是把回收來的舊報紙和塑料瓶送去垃圾填埋場或垃圾焚燒發電廠。這些做法引發環境擔憂。

吉爾曼說,受影響最嚴重的是一些沿海地區,那些地方最依賴出口,也比較依賴中國市場消化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垃圾”貿易

過去20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可回收廢品最大的處理中心。美國行業團體廢物回收工業協會(The Institute of Scrap Recycling Industries)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大陸和香港購買了美國49%的出口廢塑料,55%的廢鋁,53%的廢紙。從1993年到2017年,美國向中國出口的所有固體廢料達2.78億噸。

分析人士說,中國上世紀90年代後製造業的蓬勃發展、原生材料的短缺催生了對可回收利用材料的巨大需求。數據顯示,從1995年到2016年的20年間,中國平均每年進口可回收廢品從450萬噸增長到4500萬噸。

吉爾曼說,美國曾經也有很多把固體廢料加工再生成為原料的工廠,但是中國企業給的價格往往比美國企業的更具有競爭力,使得美國向中國的廢料出口逐漸增加。

這個貿易還因美中之間多年的貿易逆差變得更為便利。由於貿易逆差,每天數千個滿載中國商品到達美國港口的集裝箱有些可能要空箱而回。因此,美國沿海和港口城市的回收企業往往能以很低的價格把回收來的廢料運往中國,遠比將這些廢品填埋處理或運到美國其他城市的再生工廠更為便宜。美國媒體報導說,美國曾經每天有近4000個裝著可回收廢料的集裝箱運往中國的回收工廠。

這條貿易產業鏈得以維持數年,也是因為每個參與方都能獲得好處。對於美國的回收公司而言,節省了處理回收品的成本,甚至可能還能從城市補貼和對華出口中雙重獲利。對於中國的接收方,低價格購入有回收利用價值的材料,經過層層分揀後再轉賣出去。對於中國的加工企業,則是得到了廉價原料,取得了產品的成本優勢。

一些分析說,這個貿易不僅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垃圾回收問題提供了廉價的解決方案,也成為中國低端製造業保持成本優勢的重要因素。

中國對“洋垃圾”說不

雖然這個貿易互惠互利,但也不是沒有問題。在中國,一些外國廢料被走私入境,在缺乏環保措施的不正規小作坊拆解處置,造成環境污染。2016年一部名為《塑料王國》(Plastic China)的紀錄片揭示了中國塑料回收行業令人觸目驚心的狀況:成千上萬個小作坊分類清理從外國進來的廢品,兒童在骯髒不堪的垃圾堆中成長。雖然這部紀錄片在中國遭禁,但影片2017年1月在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映後不久,中國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文件稱,出於公共健康和生態環境原因,中國將禁止進口“洋垃圾”,包括廢舊塑料和未分揀廢紙等廢料。

美國行業團體廢物回收工業協會國際事務高級主任阿迪娜·瑞尼·阿德勒(Adina Renee Adler)認為,“中國的政策表面上是要保護環境,實則為了產業發展。這是要迫使中國的回收業者和消費者只從國內的資源獲取原料。”

分析人士說,中國自身產生的垃圾也在日益增多,禁令旨在鼓勵本國回收品再生企業循環利用“土垃圾”,發展本國的垃圾回收處理系統。阿德勒說,中國發展本國垃圾處理系統是值得支持的,但是這個體系仍在發展階段,在這期間強行切斷中國一些企業所需的外國優質可再生廢料進入中國,並不一定是很好的做法。

中國表示,中國禁止“洋垃圾”並沒有“一刀切”,而是按行業和種類給出了禁止進口的時間表。

中國現在仍允許廢舊紙板等廢料的進口,但是行業人士說,中國要求這些廢料的清潔程度達到99.5%,幾乎不可能達到。國際上一般通行的標準是允許有3-5%的雜物率(contamination rate)。

一些回收企業和“共和服務” 一樣,轉向東南亞國家和其他地方尋找替代市場。不過現在,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在內的國家也決定效仿中國,對廢料進口實施新的限製或禁令。

美國第二大垃圾回收公司“共和服務”副總裁理查德·庫珀蘭德(Richard Coupland)說:“我認為,我們行業今天面臨的情況和其他商業周期是不同的。這是全球回收業經歷的巨大變化。”

應對新常態

但是分析人士說,這場由中國禁令引發的危機可以讓人們重新審視過去的回收方式。

中國宣布禁止“洋垃圾”之時,美國許多地方的居民廢品回收項目都在實行一種“單流回收”(single stream recycling)方式,也就是不要求消費者將塑料瓶、硬紙板和報紙分門別類,而是把所有可回收廢品全部丟進一個回收桶,由廢品處理中心分類。

這種方式被認為可以鼓勵居民多進行回收,但也可能導致回收品的污染率(雜物率)上升,比如玻璃瓶和硬紙板可單獨回收,但如果放在一起,玻璃瓶在運輸過程中破碎,玻璃渣子嵌進紙板,就會導致紙板無法回收利用。業內人士說,其中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是“想當然回收”(wishful recycling)——消費者把自認為可以回收的東西都扔進回收桶。在“共和服務”的廢品回收廠,收來的廢品中,有20%-30%的東西沒法回收。

全國廢物和回收協會的吉爾曼說:“多年來,美國把重點都放在鼓勵回收上,試圖提高回收的參與度,但沒有非常注重清潔回收,現在,重點已經有所改變。”

有的廢品回收企業和城市開始要求居民分類放置廢品。一些廢品回收廠僱傭了更多工人來清除廢品中的雜物,以便提高可回收品的清潔程度。一些回收企業也在鼓勵人們正確回收, 不要把垃圾和不可回收的東西丟進回收桶。

“共和回收”副總裁庫珀蘭德還認為,如果要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回收企業還得與地方政府合作,向民眾解釋回收所需的真實成本。他說,過去回收業通過可回收品價格受益來支付分揀處理成本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

一些行業人士認為,儘管中國的禁令給美國回收業形成挑戰,但也有積極影響。

廢物回收工業協會的阿德勒說:“中國政策的一個積極影響是,這個產業現在有很多投資。我們看到,很多可回收材料的處理加工正在這裡發生。”

報導說,美國的一些造紙廠重新開工或擴大規模。一些中國企業也到美國投資設廠,在當地收集廢舊塑料或廢紙,製成塑料顆粒或紙漿後再運回中國。

這些投資可能要一兩年後才能產生切實的影響,但是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垃圾回收技術的發展,美國國內處理能力的增加,美國回收業的前景仍然是樂觀的。

source: 
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