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11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BRICS)特別會議時再次表示,以色列和哈馬斯的衝突的“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國權、生存權、回歸權長期遭到漠視”。在以哈衝突中,中國官方的立場一直被指為“親哈中立”--貌似中立,實則偏袒哈馬斯,而中國民間反以色列的情緒更是高漲。
中國微博大V《環球時報》前主編胡錫進前不久曾說,就算中國這個時候不與“以色列站在一起”,“小以色列”也沒有“資格”“記中國的仇”,因為中國是“大國”,以色列不敢“真的得罪中國”。分析人士說,中國親巴勒斯坦的立場一定會讓以色列重新考慮與中國的關係,特別是兩國的軍事以及其他技術合作的關係。
以色列曾是中國無人機技術的“老師”
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之後,以色列急於採購價格低廉的小型四軸無人機。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從美國運往以色列的數千架無人機中,有許多是中國公司製造的。
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的無人機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但中國無人機技術能夠得到發展卻離不開以色列的幫助。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刊登的報導中就提到中國無人機發展的第一階段,技術引進階段就來自於從以色列的採購。
在搜狐擁有近七千萬閱讀量的軍事博主“炮霸707軍情小站”今年10月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將以色列稱為中國在無人機領域的“老師”。
1994年,以色列向中國出口“哈比”反輻射自殺式無人機,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反輻射無人機之一,也是中國當時用作突破臺灣防空體系的殺手鐧。中國之後對該無人機進行了逆向工程測繪,並將仿製型號ASN-301反輻射無人機裝備於中國軍隊。2017年,中國將該仿製型號上架展銷時,許多中國媒體用了“從仿製到出口”作為標題,可見以色列技術對中國提升軍事力量的影響。
以色列雖然面積只有兩萬兩千多平方米,人口只有973萬(根據2023年的最新資料),但一直是中東地區的軍事強國之一。以色列的科技與創新的能力在全世界範圍都處於領先。根據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以色列排名所有國家中的第十六名。2023年,在美國研究公司 Startup Genome 進行的全球最吸引初創企業和創新的生態系統的年度調查中,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上排名第五。該調查也顯示以色列是人均創業比例最高的國家。
在科技領域中,尤其是在敏感的軍工領域,以色列給過中國極大的幫助。以色列和中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甚至在以中正式建交前。以色列向中國出售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包括哈比反輻射自殺無人機、怪蛇-3空對空導彈和獅式戰鬥機等,來幫助中國升級其陸軍和空軍。
以色列不僅對中國出口怪蛇-3空對空導彈,也與中國進行技術合作,該導彈被中國國產化後命名為霹靂-8空對空導彈,這是中國首個性能先進的空對空導彈,極大提升了中國的戰機導彈能力。新浪網的報導中將這稱為“來自以色列的饋贈”。
以色列不顧美國的壓力,與中國保持了多年的技術合作
1989年,北京“六四事件”後,當美國和歐盟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和多項其他限制之後,以色列是為數不多與美國和中國都保持良好關係的國家。上文提到的哈比無人機是1994年以色列出售給中國的。不過,2004年,以色列因為美國的限制而沒有幫助中國進行哈比無人機的技術升級。
這其間,以色列與中國的軍事合作也曾因美國的反對出現過幾次波折。2000年,以色列原定向中國出售“法爾康”機載預警系統,但美國政府限制以色列向包括中國在內的27個國家的武器出口,該銷售因此取消。2013年,美國認為以色列向中國轉讓美國的機密的導彈技術和光電技術,當時以色列國防部國防出口負責人不得不辭職。
“法爾康”和“哈比”事件標誌著以色列和中國軍事技術合作的一個轉折。以色列智庫阿巴艾邦國際研究所(Abba Eb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Diplomacy)的亞洲政策項目主任吉達利亞·阿夫特曼(Gedaliah Afterman)告訴記者,由於“以色列出口任何軍事科技給中國基本上都要得到美國的批准”,以色列和中國的合作的性質就發生了轉變,“從以前以軍事為中心的互動轉向民用技術和基礎設施”。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國際防務高級研究員何天睦(Timothy R. Heath)博士在郵件採訪中告訴美國之音:“在華盛頓多年前施加壓力後,以色列已經減少了與中國的許多國防合作項目。” 何天睦認為,美國對以色列與中國合作的擔憂部分源于智慧安全風險。他還表示:“以色列對解放軍的援助可能幫助中國開發出能夠在臺灣附近發生潛在衝突時瞄準美軍的武器。”
雖然國防合作專案減少,但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技術、生物製藥、人工智慧、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創新與研究合作卻在增加。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中國連線”(China Connects)資料庫顯示,以色列雖然沒有正式簽署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但中國在中東地區的“一帶一路”專案卻以設在以色列的為最多。2015年,上海國際港務獲得了海法新港碼頭25年的特許經營選,該港口在2021年開港。海法是美國海軍第六艦隊的停靠港口。
2015年,江蘇省常州市興建了首個由以中兩國政府共同簽約建設的創新示範園區。根據官網資料,該園區內聚集了以色列獨資或者兩國合作的企業共188家,促成兩國科技合作項目共46個,涵蓋智慧製造、生命科學、新材料、現代農業等多個產業領域。2022年,常州市亦舉辦了“中國-以色列創新合作周”。
在以色列擅長的農業科技領域,以色列將先進的灌溉和種子培育等技術帶入中國。以色列的耐特菲姆公司為極度缺水的寧夏帶去了先進的滴灌技術設備和提供了綜合定制的滴灌解決方案,得到了中國官媒《光明日報》的稱頌。以色列也積極將海水淡化技術引入到水資源匱乏的中國,並於2007年參與了當時中國最大的位於天津的海水淡化專案。
以色列和中國的友誼在2022年1月時得到過習近平的褒獎,他在與以色列總統以撒·赫爾佐格(Issac herzog)互致賀電時指出“中以建交以來,兩國人民友誼日益深化,雙邊關係取得長足發展”。
以色列不顧美國壓力與中國合作也常常被中國官方媒體稱讚。今年5月,中國官媒新華社就刊登了一篇名為《美國阻止以色列與中國合作,這不是PUA是什麼》的文章提到“中國和以色列之間的創新合作,是真誠的、互惠的”,“中國有廣闊市場,以色列有先進技術,兩者是天作之合”,“以色列人大多認可同中國的友誼,也認可中以之間的創新合作”。
以色列還是世界晶片研發和製造大國,這裡擁有近200家晶片行業的公司,是蘋果、三星、高通等晶片巨頭研發中心所在地。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以色列對華半導體和晶片出口大增。根據中國商務部網站上的資料,2018年,以色列半導體對中國出口增加了80%,達到26億美元。
中國的“親哈中立”或讓以色列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關係
10月7日,在哈馬斯對以色列發佈恐怖襲擊後,中國一直沒有明確譴責哈馬斯,被很多人認為是“親哈中立”。11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BRICS)特別會議上依然沒有譴責哈馬斯,並表示以哈衝突的“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國權、生存權、回歸權長期遭到漠視。”
蘭德公司國際防務高級研究員何天睦說,在北京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之後,以色列與中國進行此類防務合作的熱情應該會降溫。
他說:“中國擁抱了巴勒斯坦的訴求之後,中國與以色列在基礎設施、技術、教育和科學等其他領域的合作可能會受到影響。”
他認為北京採取支持巴勒斯坦立場可能出於中國對中東地區穆斯林國家石油進口的依賴,希望把自己打造成發展中國家的捍衛者和領導者,以及提高自己在穆斯林國家中的聲譽。
以色列智庫阿巴艾邦國際研究所阿夫特曼說,雖然近年來以中關係“變得越來越難以管理”但直到10月7日前,“雙方都有興趣保持富有成效的關係”。
如果不是因為以巴衝突,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原計劃於2023年10月訪問北京。
阿夫特曼說,中國從10月7日以來的行動表明“以色列在其戰略考量中的排名並不靠前”,而且中國也認為“在更重要的地區和地緣政治戰略博弈中,對以中關係的損害是可以控制的。”
但阿夫特曼說,中國未能譴責哈馬斯對以色列的殘暴襲擊,這引起了以色列的失望和憤怒。再加上中國媒體和社交媒體上極端反以色列和反猶太言論的增加,更讓以色列人意識到,儘管中國聲稱中立,但它確實選擇了立場。他認為,“這可能會推動政策思維的轉變,即以色列將會限制對中國的依賴。”
阿夫特曼預測,未來以色列可能還會保持與中國的貿易和經濟關係,“但兩國之間建立更緊密政治夥伴關係的前景可能或遭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