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國際太空大會展示月球土壤樣本並計畫展開地外生命之探尋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10月15日

 

中國於星期一(10月14日)在義大利米蘭舉辦的第75屆國際太空大會(IAC)上,展示了從月球背面採集的岩石樣本。同時,對地外探尋野心勃勃的中國,也宣布了尋找宜居行星等計畫。這次大會傳統航太大國俄羅斯因與西方關係緊張而缺席,使得這場年度太空峰會因政治和商業競爭的變化黯然失色。

 

國際太空人大會自1950年以來一直是航空航天國家的科學家、工程師、公司和政界人士討論合作的場所,即便在冷戰期間也是如此。

 

這屆在米蘭的會議上,中國國家太空總署展示了其嫦娥六號探測器從月球背面採集的土壤樣本。一名中國官員從裝有微小月球碎片的玻璃櫃上掀開紅毯子,現場則有來自歐洲、美國、日本等航空航天機構負責人見證。

 

根據中共官媒新華社報道,這是該月壤樣本首次亮相海外,被廣泛視為北京在航太大國地位上升的證據。

 

中國科學院、國家太空總署和中國載人航空工程辦公室也於週二公佈了國家太空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分成2027年、2028至2035年和2036至2050年三個階段,其中宣布將開展地外生命探尋。

 

其計畫循序漸進月球和行星探測工程,並在下一階段拓展至研究火星生命指徵、黑洞和中子星、暗物質暗能量和地外生命探尋、尋找宜居行星等。中國預計2050年前成為世界太空科學強國,期望在宇宙起源演化、時空本質、太陽系和生命起源等方向取得革命性突破。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則在此次大會中展示了其小行星探測器「歐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於2023年從小行星貝努(Bennu)上採集的岩石樣本。

 

組織這場年度大會、擁有77個成員國的非營利組織國際太空聯合會(IAF)主席克萊·莫里(Clay Mowry)對路透社表示:「這是自1960年代阿波羅(Apollo)時代以來,太空領域最令人興奮的時刻。

 

為期5天的大會預計將深入討論月球探索、美國太空總署在其「阿耳忒彌斯」(Artemis)登月計畫下日益壯大的聯盟,以及歐洲對更多自主進入太空能力的迫切需求。 。

 

這次大會已收到來自106個國家、創紀錄的7,197份技術摘要。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局長比爾·尼爾森(Bill Nelson)預計會利用這次活動爭取支持,推動以私人公司來取代2030年退役的國際太空站的計畫。

 

這個在低地球軌道上運行的科學實驗室已超過20年歷史,儘管地球上存在衝突,但它始終是由美國和俄羅斯主導的太空外交的象徵。

 

然而,在太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俄羅斯太空總署(Roscosmos)在今年的活動中未有任何官方代表。俄羅斯在莫斯科於2022年入侵烏克蘭以來,已與西方隔絕。

 

NASA投資了數十億美元於「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同時也希望在近地軌道上保持存在,與中國的「天宮」(Tiangong)太空站競爭,天宮太空站已連續三年容納中國太空人.

 

自美國1972年的最後一次阿波羅任務後,美國和中國競相想把首批人類送上月球。兩國都在積極爭取夥伴國家的支持,並在月球計畫中嚴重依賴私人公司提供技術服務,影響了其他較小型航空機構的太空目標。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