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
中國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11月28日在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上表示,繼前些年在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領域存在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包括光伏等一些新興產業出現過重複建設後,目前晶片製造等行業也出現盲目投資和爛尾計畫。
王志軍表示,前段時間,媒體曝出有關積體電路製造專案方面的投資造成巨大損失,這需要規劃和加強監督。同時,要看到兼併重組是企業整合創新資源,實現規模化發展和提升競爭力的有效形式。
自從電信巨頭中興和華為等企業晶片供應近年受美國限制和制裁以來,中國國內掀起大規模的“造芯”運動。公開資訊顯示,截至今年10月初,中國已有5萬多家登記為半導體積體電路方面的公司,僅今年頭9個月新成立的晶片公司就達12,740家。
有報導表示,許多這類公司是由與半導體積體電路行業毫無關係的公司擁有,包括房地產公司、水泥和食品製造商、海鮮業者、汽車零件商等。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要獲取國家資助和減免賦稅。
此前,面對晶片斷供的恐慌而引起的晶片產業亂象,中國當局表示,要對目前全國各地大搞晶片的無序狀況進行整頓,清除大量龐大的爛尾計畫。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言人孟瑋在10月20日的例行發佈會上表示,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晶片行業,盲目上專案,低水準重複建設的風險日益顯現出來。
中國國務院2014年公布《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以來,包括上海、深圳、南京、武漢、合肥、成都、貴陽在內的多個城市,都在重金佈局晶片產業,以爭取國家資源。
中國為打造晶片供應的自主,近年來以舉國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但也出現被稱為“中國最大半導體騙局”的武漢弘芯。該公司今年因財務問題嚴重,確定被地方政府接管,再度顯示中國在追求自產晶片這條路上的挫敗。武漢宏芯本應是200億美元投資計畫的關鍵部分,原本希望有助於將武漢轉變為半導體製造中心。
武漢弘芯去年更是高薪挖角大批台積電員工,還延攬前臺積電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擔任執行長。一年後,武漢弘芯因為瀕臨破產、公司營運陷入停擺,連被視為是弘芯招牌的蔣尚義都坦言“根本是場噩夢”。蔣尚義已經請辭武漢弘芯,今年7月離開大陸前往美國。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晶片進口國。美中關係惡化導致中國市場對晶片供應中斷的擔憂,特別是美國對中國實施新制裁措施之後。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8月26日在世界半導體大會上說,中國是晶片進口大國。他說,中國在2013年以後,其每年晶片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2018年,這一數字超過3000億美元,到2019年依然保持在這一水準。他認為,如果2020年沒有任何異常情況發生,中國的晶片進口額可能不會低於3000億美元。
美國是全球晶片供應大國,其晶片出口份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大約52%。中國進口的大部分晶片都來自於美國。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一向把集中力量辦大事作為引以為傲的一項制度優勢。但這種舉國體制有利有弊,可以被動員起來做好事,也往往成為巨大災難的溫床。上個世紀60年代初,中共發動全國性的“三面紅旗”、“大躍進”運動,結果就造成一場全國性的大饑荒,導致約4000多萬人餓死。
許多專業人士表示,晶片製造是一個極為複雜和要求極高的工藝,砸錢是砸不出來的。目前中國晶片業的亂像不過是各地政府都想透過設立專案而撈取國家投資的一種現象。出現巨大的浪費也是這個舉國體制的內在特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