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9日
中國曾因技術落後和抄襲,而被嘲笑為“山寨大國”。不過,隨著中國對高科技產業的投入,以及“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產業策略的推進,近年來,中國在高科技方面獲得令人矚目的進展。中國日漸增長的科技實力令美國和西方擔憂,“中國製造2025”甚至成為美中貿易談判的重點。中國能撼動美國的科技霸主地位嗎?中國如果成為高科技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將如何威脅美國?美國是不是需要像1950年代與蘇聯競爭一樣,再來一次“衛星時刻”?
人工智慧
關於中國的高科技能力多強的問題,一直有彼此矛盾的報導。美國和西方說,中國希望支配世界,不是憑藉導彈、航母,而是靠控制人工智慧(AI)、雲計算和其他未來產業。在中國方面,一方面不時傳出“厲害了我的國”的豪言壯語,另一方面則有那種“任重道遠”的說法,也就是,中國的科技進步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在核心技術上被“卡了脖子”。
來自美國安全情報智庫策略預測公司( Stratfor)的科技、經濟和貿易資深專家馬修·貝伊(Matthew Bey),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在5G、AI 等新興高科技領域的確有趕上美國的趨勢。
他說:“不是說中國在所有可以領域、在很多方面都趕上美國。比較關鍵的是,中國在很多新興高科技領域,很多以資料為基礎的領域,獲得相當的進展。在這些領域,中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也獲得很大的進步。在這些領域,他們可以說是趕上了美國。比如,在 5G網路設備製造上,中國公司是領先的力量,華為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基因研究方面,中國也有進步。在 AI領域,中國相當成功。”
貝伊說,雖然如此,美國的谷歌和亞馬遜在人工智慧領域也保持足夠的競爭優勢。
總部設在北京的創新工廠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複(Kai-fu Lee)認為,雖然美國發明AI,並且在這一領域擁有數量上十倍於中國的頂尖專家,中國在AI領域仍擁有超越美國的機會。
他舉例說,2010年,人工智慧領域中最重大的突破,“深度學習”成為可能,而目前這一突破已經付諸應用。當人們試圖將人工智慧技術付諸應用時,並不一定需要最頂尖專家的參與,一些年輕的工程師們就可以勝任。李開複認為,中國的機會在於中國擁有數量龐大的年輕工程師。他說,中國的一些創新產品,頭條、抖音、快手、VIPKID、摩拜單車以及拼多多,美國甚至都沒有。
李開複去年出了一本書,《人工智慧超級大國:中國、矽谷和新的世界秩序》。他是在美國智庫策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為其新書舉行的討論會上這麼說的。
另一個例子是人臉識別的應用。中國已經成功的將人臉識別系統用於安保、抓捕罪犯和監視民眾等行動上。最新的消息說,中國利用高科技來控制非洲豬瘟的蔓延。阿里巴巴( Alibaba)和京東公司(JD.com)把人臉和聲音識別技術引入養豬場中。人工智慧可以識別每頭豬,確定它是否感覺不舒服,並可能在早期階段查出危險疾病。
對公民隱私的忽視和對政府權力制約的缺乏,似乎正在促進中國在AI技術上向世界龍頭地位進軍。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大資料工程師告訴美國之音:“AI 技術不是門檻,資料是門檻,美國資料隱私問題太嚴重,中國幾乎已經趕超了。”
李開複說:“在人工智慧時代,資料就是新的石油,而中國就是新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
5G網路
在5G技術方面,中國通訊業巨頭華為已經控制著183個國家和地區基站設備,華為已經參與制定5G網路的標準。在中國官方輿論看來,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並不是執法問題,而是因為美國要打壓華為。
不過,策略預測公司的貝伊說,在5G網路領域,美國高通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高通主宰幾億片CPU,美國的技術仍然在,但是,高通不參與網路設備無線接入網和基站的建設等。
量子科學
量子科學是中國獲得重大進展的另外一個領域。中國稱自己是最早建成量子通信網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成功發射量子衛星的國家。
美國國防安全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去年9月公佈題為《 量子霸權:中國的野心以及對美國創新優勢的挑戰》的報告說:“過去幾年中國研究人員在基礎研究和量子技術的發展方面獲得持續的進展,包括量子密碼、通信和計算,以及量子雷達、傳感、成像、計量和導航方面。……。中國2016年8月發射世界上第一個量子衛星‘墨子號’,已經成為其大國崛起的科學象徵。”
報告說,中國在量子科學方面的進步可能會影響未來的軍事和策略平衡,甚至可能超越美國傳統的軍事技術優勢。報告認為,雖然很難預測其實現的軌跡和時間,但這些軍民兩用的量子技術,可能會“抵消”美國軍事力量的關鍵支柱,潛在地削弱當今以資訊為中心的戰爭方式(以美國模式為代表)的關鍵技術優勢。
報告說,隨著中國將其最敏感的軍事、政府和商業通信轉向量子網路,這種轉變可能會增強資訊安全,或許會挫敗美國的網路間諜和信號情報能力。
與此同時,中國向量子密碼學的轉型,可能會確保中國在更遙遠的威脅面前更安全,因為未來的量子電腦可能會利用演算法破解流行的各種密碼學。相比之下美國還沒有在大規模實現這些解決方案、或量子加密的替代方案方面獲得進展。
馬拉松賽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資深研究員羅伯特·曼寧(Robert Manning)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美國和中國,最終誰主導二十一世紀的高科技,這還很難說,因為這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
他說:“這個問題其實還沒有答案。我不認為中國在很多方面已經後來居上。在AI領域非常複雜,在某些方面,他們確實遙遙領先。比如,在電子支付方面,每個人都在使用中國大科技公司的支付APP,他們擁有很多的資料等。這不像百米衝刺,你已經贏了。我的看法是,國家和公司,如果你是先行者,你會擁有一些優勢,但是,在我們能看清結果之前,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場新興科技革命方面,美中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領先。”
不過,曼寧在去年大西洋理事會一份有關全球科技發展的報告中表示,他擔心美國人對科技的態度,以及科技教育上的劣勢,會讓美國在這場新的科技革命中落後。他呼籲美國再來一次新的“衛星時刻”。
晶片之痛
不過,貝伊說,儘管如此,中國在半導體積體電路等那些需要幾十年的技術積累的傳統科技領域的進展,可能確實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美國智庫策略與國際研究中心2月底發表報告說,儘管中國在積體電路產業投入巨大,但仍依賴於西方,關鍵晶片在未來許多年仍然要依靠大量進口。
CSIS科技政策專案主任詹姆斯·路易士(James Lewis)在這份報告中說,中國使用的半導體產品,只有16%是在國內製造,而真正由中國公司生產的只有8%。
2018年8月,中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裁丁文武也承認,中國高端核心晶片基本上依賴於進口。高端核心晶片 CPU 、FPGA、記憶體晶片,還有高端的通信、視頻晶片基本靠進口。中國目前還是中低端產品為主,這個差距還是很大。
2018年4月,美國宣佈全面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組件、商品、軟體和技術,讓這個全球第四大電信設備製造商瀕臨倒閉事件,很好地詮釋中國科技對西方技術的依賴。“中興事件”被很多中國人看作是被美國“卡了脖子”。
也有評論認為,“中興事件”也許將會是中國的“蘇聯衛星時刻”。1957年,前蘇聯發射人類首枚人造衛星,美國受到刺激,掀起科研熱情,此後數十年的科技領先。
爭取人才
美國智庫資訊技術和創新基金會(ITIF)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就警告說,中國不惜重金從海外獲取人才。
阿特金斯2月28日在華盛頓的一場研討會上說:“他們(中國)可以從韓國和臺灣買到人才。每個星期一,都有航班載著一群工程師到中國,他們去各個工廠和研發部門,到星期五晚上就坐飛機回去。”
上文提到的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大資料工程師也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晶片現在是‘農村包圍城市’,逐步替代。從臺灣挖了不少人,再過一些年,這個‘卡脖子’的事件應該就沒有了。”
美國國會參議院小企業與創業家委員2月12日公佈一份名為“中國製造2025與美國產業未來”的報告,對“中國製造2025”計畫重點發展的十個領域做出的評估。報告指出,在航空航太裝備、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科技、能源和電力裝備、新材料等領域,美國公司仍佔據優勢,但是,美國需要採取統一措施,否則,有一天這個優勢可能會被中國侵蝕,而美國也有可能失去高端產業的就業機會。
阿特金森前些時候在國會作證的時候告訴議員們,不要小覷中國的科技能力。他說:“許多人仍然在懷疑中國的能力,想當然的認為中國沒有能力達到,或者部分達到‘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雖然掌握像半導體積體電路這樣的複雜技術對中國來說還是個挑戰,但是中國公司在其他技術領域已經獲得相當矚目的進展,包括部分半導體晶片,物聯網的晶片。”
他說,日本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臺灣和韓國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都獲得飛速進步,成為先進的科技經濟體的例子說明,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中國獲得同樣的進步,況且中國政府對科技發展還傾力支持。
應對措施
面對中國在高科技方面獲得的進展,美國川普政府正在採取應對措施。
2018年12月21日,川普簽署了美國國會提交的《國家量子計畫法案》,使得“國家量子計畫”成為法律,為美國加速量子科技研究發展與應用,在量子技術領域奪取策略性領先優勢提供了法律保障,制定國家計畫,進行國家投入。
不過,美國開展量子科技研發已經有二十多年,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情報高級研究計畫局、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國家科學基金會等均參與其中。2002年,美國制定並推進了《量子資訊科學與技術規劃》。2015年7月,美國啟動的“國家策略性計算”計畫,將量子計算列為維持和增強美國高性能計算能力的核心工作之一。近年來,IBM、谷歌、英特爾等美國民間企業也紛紛投身其中。
3月5日,美國政府科技政策辦公室正式成立第一個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該辦公室將與聯邦機構合作,開發和維護量子專案,與利益相關者建立聯繫,支持研發基礎設施的獲取和運用,並支持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量子資訊科學小組委員會。根據《國家量子計畫法案》,美國將在未來五年內投入超過10億美元支持美國量子技術的開發,量子協調辦公室將負責監督量子專案的跨部門協調,並幫助美能源部和美國在新一代量子計算軟硬體方面保持領先地位。
2019年2月11日,川普再次簽署行政令,啟動“美國人工智慧倡議”。行政令要求聯邦機構在研發投入中把人工智慧列入優先地位,同時擴大科研人員使用有利於人工智慧研發的政府資料的許可權。川普在聲明中說:“繼續美國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對於維護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白宮官員還透露,川普即將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旨在推動美國在尖端科技領域的實力。新的舉措包括鼓勵美國新興企業進軍人工智慧和5G等領域,以及動用聯邦政府資源推動美國在相關領域的競爭力。
雖然到目前為止,白宮還沒有表示有興趣建設美國政府經營的5G通信網路,但是很多中國人認為,美國現在針對中國通信設備巨頭中興和華為公司的行動,就是在對中國5G通信技術實施大力追殺。
美國去年4月宣佈對中興實施禁運,後來中興不得不接受美國的條件和罰款。隨後,美國禁止華為5G產品和智慧手機進入美國市場。另外,美國還敦促其盟友不要使用華為5G技術和產品。
去年12月,應美國因欺詐罪等指控提出的引渡要求,加拿大將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逮捕。
今年2月25日,美國政府將在西班牙巴賽隆納舉行的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變成對華為5G網路的公投。在巴賽隆納,美國政府官員組成的幾個代表團聯合反對華為,並尋求說服行業組織和電信運營商出於安全考慮,將華為從下一代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中剔除出去。
衛星時刻
美國安全情報智庫策略預測公司的貝伊在被問道中國高科技發展對美國的威脅時說,僅是中國的GDP和人口規模,就足以讓美國感到威脅。
他說:“……如果中國能夠彌補這些(科技發展)差距,考慮到他們的規模,無論日後中國採取任何動作,都會取代美國。這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對美國是個威脅。中國現在在5G網路設備上與我們媲美,中國公司可以和蘋果和谷歌競爭,這樣美國很快就不會在這些領域成為領導者了。美國公司將無法再主導有關全球未來發展的辯論,也不再引領未來的發展方向。”
彭博通訊社在去年4月份發表的一條題為《如何應對中國的高科技雄心》的社論說,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發展高科技有兩個合理的擔憂。社論提到的第一個合理擔憂是,在中國所追求實現科技優勢的領域,比如,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駕駛車輛,增強實現技術。這些不僅是民用創新,更是關鍵的軍用技術,美國及其盟友必須保持在戰場上的優勢。
社論提到的第二個合理擔憂是,中國不按規則出牌。中國希望接觸到別國的市場和技術,但是卻不願意開放自己的市場。在技術推進上也是依賴有問題甚至非法的手段,透過網路盜竊,大量獲取商業和軍用機密,違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阻止的承諾。
美國資訊技術和創新基金會主席阿特金森將中國的這些非法手段稱之為“創新重商主義”。他認為,美國政府在打擊創新重商主義方面已經開始採取措施,但是支援自己的企業發展高科技方面還不足。
大西洋理事會的曼寧則認為,在這場新技術革命中,美國需要的是另一場“衛星時刻”,需要全民動員,激發民眾對科技的熱情。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我們花很多時間在抱怨中國的崛起,而不是投入到競爭中。如果你看了李開複的書,在書裡他說,有3億中國人在圍觀(谷歌研發的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與世界圍棋冠軍的人機大戰,這對他們來說是‘衛星時刻’,激起全國範圍對AI的熱情。在美國,當中國探測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時,這應該是我們的‘衛星時刻’,國防部當然有人瞭解。但是,如果你談到美國民眾,談到美國人在1950年代的做法,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
他還對美國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劣勢表示擔憂。他說,相比中國大約一半的大學畢業生學科技,美國人不再鼓勵學習科技、數學和工程。但是,他說,在1950年代,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上天激發了美國學生對學科學的熱潮。他說,如果美國不能調整好這樣的現狀,美國可能會在這一輪科技革命中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