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
中國官方的新華社推出它所稱的世界第一個人工智慧主持人。不過,中國線民對這一新鮮事物的不認可,超過對它的認可。許多線民把這位虛擬的主持人,稱為“一台沒有靈魂的新聞閱讀器”。
分析人士說,這一最新發明,顯示中國短期內在語音辨識、文本挖掘和語義分析等方面獲得的進展。但是對於中國,在2030年之前要成為人工智慧超級大國這個野心勃勃的長期目標來說,前途坎坷。
人工智慧主持人
新華社與中國搜尋引擎公司搜狗合作,推出兩個全模擬智慧合成主持人,一個播報英文,一個播報中文。兩位智慧合成主持人,分別模仿著名的新華社主持人張昭和邱浩。
人工智慧英語播音員上星期首次播音,看上去,他更像是高科技的啦啦隊員,而不是新聞記者,喋喋不休地讀著很少有主持人願意說出的臺詞,例如“媒體行業的發展,要求持續創新,與國際上先進技術深度融合”。
根據新華社的報導,人工智慧主持人還承諾,他將不懈地努力工作,為觀眾提供資訊,因為新聞內容將被無間斷地輸入到他的系統內。也就是說,必要時,每週7天24小時在各個平臺同時播出。
沒有靈魂
中國當地觀眾似乎對此並不滿意,他們對人工智慧主持人缺少人性化以及合成化的聲音提出批評。對於新華社發佈的人工智慧主持人,不止一位微博用戶認為他“沒有靈魂” 。
一位用戶開玩笑說,要是中國有一位人工智慧的領導人,會怎麼樣呢?還有一位用戶質疑新聞價值代表什麼的時候說,“真是個瘋子。每天都有假新聞”。其他人就人工智慧主持人對就業和工人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了思考。
一位微博用戶表示,這一切都和生產成本有關,這會決定他們是否會失去工作。一些人認為,只有低端的勞動密集型工作,才能輕易被智慧型機器人所取代。而其他人則擔心,雇主可能會利用大批低成本的機器人來發財致富。
一個簡單的使用案例
業內專家表示,數位主持人系統是以真人圖像為基礎,嘴和臉部或許會用動畫技術,結合機器學習的技術,再現類人的語音模式和臉部動作,然後再使用一種合成的聲音來播報新聞。
亞洲物聯網聯盟秘書長劉建志表示,這樣的創造展示了中國在語音辨識,文本挖掘和語義分析上的進步,而這一切屬於自然語言分析的領域。不過,他在寫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裡說道,這只是人工智慧的一個面向。
他補充道,鑒於中國企業在試驗性人工智慧方面的應用速度,預計將來會有更多的使用者場景和使用者介面設計的面世。
市場情報公司IDC的中國研究主任董長暉說,人工智慧主持人就是一個實例,用來招攬廣告和觀眾。
他在一封寫給美國之音的郵件中說,中國在快速追蹤客戶或物聯網基礎設施大資料方面具有優勢,以增加其商業價值。
董長暉補充說,中國得以借助人工智慧加速各行業或價值鏈的數位化轉型,還使中國加速跨越各個行業或價值鏈的數位化轉型,讓這些行業或價值鏈更加智慧化和高效。
遠不是美國的威脅
不過,兩位專家都表示,這絕不代表中國已經在人工智慧上威脅到美國的領先地位。因為中國還缺少一個開放的市場,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以及在核心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力。
以資訊技術公司為報導重點的新聞網站Tech Crunch,稍早引用知名風險投資家李開複的話說,作為全球最關鍵的技術創新之一,人工智慧的發明者可能是美國人,但這項技術卻在中國得到更好的發展。在谷歌退出中國之前,李開複曾擔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
根據李開複的觀察,他認為中國即將在人工智慧方面打敗美國,原因有四:大量的資料、饑渴的創業者、增長的人工智慧知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出資。
中國政府已經設定目標,要在2030年前成為人工智慧的超級大國,將其轉化為價值1500億美元的產業。
然而,IDC的董長暉就中國傳統行業對人工智慧的應用率和效率表示懷疑。他說,例如製造業部門的情況日益嚴峻。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可能有其短期效率和收益,但從長遠來看,開放的市場對於建立有效的創新生態系統至關重要。”
他呼籲中國開放包括跨國軟體和服務在內的市場,以此推動其數位化的經濟轉型。
他說:“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應回到它的初始點...不再是中國控制和製造,而是打造一個開放的中國製造平臺,讓中國國內和國外的企業都有一個公平的平臺。”
劉建志說,除了核心技術的巨大差異之外,中國不維護智慧財產權的做法,將對人工智慧軟體的未來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由於中國人往往認為無形資產是免費的,因此,人工智慧軟體在美國的售價是在中國售價的很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