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爆發“人偏肺病毒”感染,學者呼籲公開病原資訊以防變異

2025110

 

中國最近爆發了大規模的“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傳播,造成一些醫院人滿為患並引發社會恐慌,令人聯想起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爆發時的情景。病毒雖對醫療系統造成壓力,但流行病專家強調,該病毒並非新型病毒且致死率較低,公眾在加強基本防護措施的同時無須恐慌。他們也呼籲,為防病毒發生變異,當局應公開病原資訊並在春運期間提高警覺,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 1月9日發佈的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報告,在2025年的第一個星期,哨點醫院門急診流感樣病例呼吸道樣本檢測陽性病原體主要為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鼻病毒,其中“人偏肺病毒陽性率在高位平臺波動”。分析顯示,目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總體繼續呈現上升趨勢。2024年12月,江蘇省疾控中心發佈提醒稱,當地各級醫院呼吸科門診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人數大幅增加,引發廣泛關注。

人偏肺病毒是一種會引發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2001年最早在荷蘭被發現,其常見症狀與流感相似,包括咳嗽、發熱、呼吸急促等,嚴重時可引發支氣管炎、肺炎等併發症。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較弱者,都是容易發生重症感染的高危人群。

此時正值呼吸道病毒的高發季節,除了HMP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病毒也有較高的傳播率。北方地區的病例增多更為明顯,反映了病毒在寒冷季節的活躍性。

除了中國以外,印度自2025年1月起,HMPV病例也在增多,班加羅爾、那格浦爾、泰米爾納德等地陸續報告確診病例。另外,馬來西亞和香港最近幾天也報告了相關病例。

 

網上貼文加劇恐慌

一些線民的貼文更是加劇了人們的恐慌。

疑似在江蘇某家醫院工作的線民“晴天”去年12月25日發文說:“淩晨五點送走一個,這波病毒很厲害,都是肺炎呼衰,沒有新冠(COVID-19)傳播率高,但是死亡率比新冠高很多,我們樓一共30個病人,現在只剩24個了……”

據其他線民稱,這篇文章很快被刪除。

陝西線民“呆著夢想去飛翔”表示:“我父親上周去過河南回來後,出現頭暈發燒以肺炎住院,現在人已經不在了。”

遼寧線民“半個榴槤520”說道:“從新冠以後大家都草木皆兵,12月份門診爆滿”。

北京線民“懶福妞妞”認為:“就是新的(病毒),這次傳染性很強,類新冠。“

北京線民“_Tattoo_”說:“去年女兒感染了偏肺病毒,屬於非常嚴重的,反復高燒40以上九天不退,住院七天,沒有特效藥,只能咳嗽吃咳嗽藥,發燒吃退燒藥。”

廣東線民“黃園園”表示:“我兒子今年(2024年)感染了人偏肺病毒加腺病毒,整個病程差不多半個月,住院就住了一周。主要症狀是高燒不退和眼睛不舒服,有支氣管炎。”

目前,有關HMPV病毒流行的實際影響,相關單位正進一步觀察中。如何平衡科學防控和社會穩定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

中國官方稱,對於HMPV的防控已經加強,尤其是在公共衛生防控方面。儘管病例有所增加,但目前流行情況比去年的冬季要輕微。公共衛生部門強調加強衛生習慣和預防措施,以減少病毒的傳播。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回應中國HMPV感染例增加時表示,中國報告的呼吸道感染病例數處於冬季的正常範圍內。

 

專家分析病毒流行的多種原因,認為不至於引發大流行

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範德堡大學健康政策系預防醫院教授威廉·施夫納(William Schaffner)透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表示,於2001年被發現的HMPV已被研究多年,科學界和公共衛生界對該病毒及其在人群中的傳播規律非常熟悉。

他說,HMPV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如流感、新冠病毒(COVID-19)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一樣,主要在冬季高發,部分原因可能是人們在寒冷的季節更傾向於待在室內,與其他人接觸更密切,從而為呼吸道病毒的傳播創造了理想條件。

施夫納對美國之音說:“HMPV不會導致全球性的流行,但在冬季,許多國家的病例數量會如往常一樣季節性增加。一般人可以嘗試避免接觸咳嗽或打噴嚏的人,採取社交距離措施,例如避免參加擁擠的室內活動,同時也可以佩戴口罩。遺憾的是,目前尚無針對HMPV的疫苗可用。”

他提到,目前HMPV正在世界多地高發傳播,而中國的病例引發了較多關注,可能是因為“檢測得越多,發現的病例就越多”。

 

流行病專家:HMPV致死率低於新冠,流行範圍也不及流感

位於臺灣台中的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兼主任杜承哲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HMPV與COVID-19最大的區別是致死率較低。儘管HMPV可能會引發肺炎等併發症,但大多數感染者的症狀仍與普通感冒相似,並不會像COVID-19那樣引起大規模的死亡。

杜承哲指出,HMPV早在多個國家就已被檢測到,且流行情況相對平穩,平常可能占了感冒病例中的10%,只是症狀輕微時人們不會特意檢查。他說,冬季的寒冷氣候和人口密集地區,特別是在中國和印度等地,可能為其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才導致疫情的爆發。

他說:“前一陣子大家都被疫苗保護,都隔離、都戴口罩,免疫的部分,你長久沒有感染到,這一波(感染)起來就會變得很厲害,(確診)數量一旦多,比例上來講肺炎也會多,就衝擊到當地的醫療。如果當地醫療一下子很多老人家小朋友突然住院,一定會造成醫院的阻塞或者是恐慌。”

杜承哲說,冬季流行的主要病毒仍是流感病毒,雖然HMPV在部分地區爆發,但其影響力不及流感。

關於近期中國大規模出現HMPV案例的原因,流行病學專家、臺灣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榮譽研究員何美鄉博士分析,中國北方正值寒冬,加上近期經濟低迷與社會壓力,以科學角度來看,都可能是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使病毒得以加速傳播的原因。

何美鄉還表示,中國新冠疫情期間的嚴格防疫雖阻斷了疾病傳播,但政策放寬後,由於群體免疫水準下降,容易出現“免疫負債”,導致病例短時間內激增。

 

專家:為防HMPV變異 資訊應更加透明

這位元流行病專家也擔心,中國的資訊不透明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因為即便是已知病毒,也可能因變異而帶來新的威脅。

何美鄉對美國之音表示:“國際的學者會呼籲中國把病原的資訊揭露,對基因做一點研究,確定它不是什麼新的病毒,因為即便是老病毒,也有可能是新的變異種。”

她強調,資訊透明不僅有助於提高國際間的信任,也能有效減少謠言與恐慌的蔓延,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學者提醒警惕春運期間病毒傳播風險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詹長權表示,經歷過COVID-19疫情,中國已比過去警覺,也應具備足夠的能量來應對病毒並對其進行監控。

儘管中國官方預測這波疫情不會比去年更為嚴重,但他強調,仍需關注春節前後、元宵節前後,1月和2月的疫情發展。

詹長權說:“特別是中國春節馬上到,人口密集,再加上人口流動的時期,就更容易讓這個病毒去傳播。傳染病大流行的事情沒有絕對的,沒有絕對安全,絕對不安全,小心為上。”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