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實現其核能雄心?

20231124

 

即將召開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的組織者相信,核能必須在世界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中發揮作用,大會組織者們大概會對中國將核電作為其能源未來主要組成部分的計畫感到滿意。

儘管三哩島、切爾諾貝利和福島發生的備受矚目的事故損害了世界大部分地區核電的形象,但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正在推進雄心勃勃的新的核建設計畫。

據官方媒體新華社9月份的報導, 北京自2021年來批准了至少21個新的核電機組,預計每年有6到8個新核電機組將獲得批准。

該報導稱,中國核能發電量已超過除美國以外的任何國家,其目標是到2035年通過核能滿足其國家電力需求的10%,到2060年滿足18%。

預計這一努力會得到11月30日在迪拜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席蘇丹·阿爾·賈比爾(Sultan Al Jaber)的認可。賈比爾今年早些時候告訴法新社,他支持擴大核電,稱其為能源轉型的“堅固橋樑”。

然而,中國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克服一些障礙。目前核電僅占其已裝載發電能力的2.2%,排名最後,落後於火力、水力、風能和太陽能等其他綠色能源。

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of Energy Studies)高級研究員菲力浦·安德魯斯-斯皮德 (Philip Andrews-Speed) 表示,2011年日本發生毀滅性福島事故後的安全擔憂阻礙了中國核能的發展。

“福島事故發生後,(中國)暫停了所有新(核)電站的建設。他們還堅持不(建造)內陸核電站的政策,”安德魯斯-斯皮德在視頻通話中告訴美國之音(VOA)。

預計擬建的核電站將遍佈海岸線,因為它們的運行需要大量淡水,而且將高放射性廢水排放到附近水體的話風險較小。

這位核專家補充說,與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等其他清潔能源發電廠相比,由於其複雜的性質和安全問題,核電廠的建設和投入運行需要更長的時間。目前中國該領域技術工人短缺。

截至目前,中國約有55座核電站,還有20多個在建核電站。香港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實驗室經理兼香港核學會(Hong Kong Nuclear Society)主席陸炳林表示,到2035年實現核能占能源結構的10%可能會很困難。

“建設一座核電站平均需要10年或更長時間,因此除非當局加快批准新的核電站,否則要達到10%可能很困難。......另一個問題是,在沿海找到新的地點來建造它也越來越困難,”陸炳林在音訊通話中說。

儘管中國從未發生過嚴重的核事故,但一些社區仍抵制在附近建核電站。陸炳林指出,2013年在廣東建設核燃料中心的計畫因公眾反對而流產。他說需要更多的公共教育來改變這種看法。

與此同時,由於第四代和小型模組化反應堆的出現,安全問題變得不再那麼令人擔憂,陸炳林說,有了這些反應堆,“幾乎不可能”發生大規模事故。他表示,這可能使中國有可能改變政策並開始在內陸建設更多核電站。

 

國際合作

中國第四代反應堆的開發預計將受益於中國、美國、法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等國家之間長期以來的技術資訊共用。

例如,中法之間的合作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了。中國的前兩座核電站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香港附近建造,採用進口技術,由國有能源公司法國電力公司管理。

中國多家合資企業紛紛效仿,兩國於今年4月發表了關於“發展民用核能領域務實合作”的聯合聲明。他們承諾在核廢料後處理方面進行合作。

安德魯斯-斯皮德表示,法國在乏燃料後處理方面領先於中國,因此兩國可以在這方面共同努力。法國正在建設一座可在地下500米處處理放射性廢物的中心,預計將於2035年運營。中國最早也要到2040年代才會開始建設廢物處理場。

中國和西方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可能是一個障礙。去年,由於中英關係惡化,英國將一家中國公司從塞茲韋爾核項目中剔除。

最近,美國以“國家安全利益”和“共同防禦”為由,也限制了與中國數十年合作後的核貿易。然而,中國已開始向巴基斯坦等其他國家出口核技術。

當被問及今年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核能的作用時,陸炳林表示,核能可能仍然是能源轉型討論的主要方向之一。

“能源儲存仍然是可再生能源的一個問題......因此核能路徑可能會繼續穩定增長,”他說。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