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6日
中國國家衛健委一位高層官員表示,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病毒的危害性仍然存在,而中國在對其持續進行監控的同時,也將增加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種工作。
新冠疫情2019年年底最初在中國武漢市爆發,隨後蔓延到全中國和全世界。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年多後,於本星期五(5月5日)宣佈解除這一最高級別的警戒措施,聲稱對新冠病毒從現在起將像對待其他傳染病一樣的方式處理。
中國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梁萬年在接收中國官媒央視的採訪中表示,宣佈終止新冠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不意味著新冠病毒將會消失,而只是說新冠病毒造成的影響現在已經得到控制。
央視於星期六播出了這段專訪。
“達到不再繼續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不意味著新冠的流行就沒有了,疾病的危害就消失了,而是說明我們的能力目前已經可以有效地控制疫情帶來的危害,”梁萬年說。
“各國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採取有針對性的、非強制性的一些措施,我想最大的因素就是對交通、貿易、旅遊進一步來減少甚至是消除有關跨國的一些控制和限制等,包括人群的集會,我想都是有一些回應調整和完善,”梁萬年又說。
“動態清零”和嚴厲的封城封控措施曾經是中國抗疫措施中的招牌,而且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選擇與病毒共存、並逐步解除封控之後,仍然在很長時間內進行一輪又一輪沒完沒了的全員核酸檢測和曠日持久的嚴厲封控措施,不僅重創中國經濟,而且也引發嚴重的民怨。
自從去年11月起,包括北京與上海多個城市爆發大規模反對“動態清零”嚴厲封控措施的抗議示威,上海的示威者還十分罕見地喊出了“共產黨下臺”、“習近平下臺”等政治意味濃厚的口號。
面對沸騰的民怨,中國政府在去年12月7日突然毫無預警和準備地解除“動態清零”等嚴厲封控措施,不僅導致疫情在全國各地飆升,而且民眾缺醫少藥,染疫死亡人數暴增。
中國政府今年二月宣稱抗疫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且中國的染疫死亡人數比例也是全世界最低的。但是醫學專家對北京公佈的染疫及死亡人數一直持懷疑態度。
梁萬年在接收央視採訪時表示,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不意味著新冠病毒已經對人類無害,也不意味著要放棄所有的防控,“中國仍然要堅持預警監測和疫苗接種等必要的防控措施”。
“要建立一個強大的監測網路;第二,我們仍然還是要對高危人群、重點人群加強疫苗的接種,”梁萬年說。“事件已經證明疫苗對防重症防死亡,甚至更有效防控疫情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