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列入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2019 年 7 月 5 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天將位於江蘇省鹽城市的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的第54處世界遺產。

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表示,該遺產地位於東亞—澳大利亞水鳥遷飛路線的中心位置,每年有大批鶴類、雁鴨類和鴴鷸類候鳥選擇在此停歇、換羽、越冬或繁殖,在跨國遷徙候鳥保護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該區域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間帶灘塗,這些灘塗和其他濱海濕地為680種脊椎動物和500多種無脊椎動物提供了寶貴的棲息場所。在該區域生活的415種鳥類中有23種全球重點物種,有17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單。

這裡也是中國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最多時,全球丹頂鶴種群中有80%在此過冬。此外,全球極度瀕危鳥類勺嘴鷸有90%以上選擇在此棲息,瀕危鳥類黑嘴鷗在此繁殖,極為稀有的小青腳鷸、大杓鷸、黑臉琵鷺和大濱鷸等長距離跨國遷徙候鳥在此停歇。

今天與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一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還有位於伊朗的赫卡尼亞森林,這片古老的溫帶闊葉林地擁有190種典型鳥類和波斯豹等58種哺乳動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立於1976年,負責《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實施。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決定哪些遺產能夠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對已經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保護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目前,委員會的第43屆會議正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

source: 
UN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