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5日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觸犯“港版國安法”的案件繼續受到國際社會關注之際,包括昔日旗下一群前雇員的新聞從業員,不甘港共政權一手摧毀新聞自由,決定重整旗鼓,連結流散在海外各地的香港記者,創立網媒《棱角 The Points》,希望能盡一己之力,繼續服務港人,監察早已面目全非的香港社會百態。
連結散落海外香港前記者 跨越各地採取全球輪班制
剛於今年1月創刊的《棱角 The Points》是由一群散落世界各地的前香港傳媒人攜手創立。這份新建的網上媒體標榜員工跨越臺灣、英國、美國、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等地,並首創以24小時全球輪班制編采各地新聞與深入專題,從香港人視角報導全球港人故事與世界大事。
這個新的網上媒體出現,其實並不算是新鮮的香港傳媒生態發展。早於2021年香港《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被迫結業關閉,以致隨後的《眾新聞》(Citizen News)於去年1月也步其後塵後,不管是否仍然留守在香港或是流散海外的新聞從業員,在過去一年半當中,也創立了不少新建的新聞網站。當中有個人運作的,也有小規模經營的,當中包括了《追新聞》、《ReNews》、《大城志》《同文 Commons》等 。
《棱角 The Points》總編輯潘麗貞: 香港傳媒生態從來是百家爭鳴
《棱角 The Points》總編輯潘麗貞近日接受美國之音的視頻訪問時首先解釋了為何在上述的背景下,他們仍然自覺有需要在海外加入戰團,將網媒的力量進一步發揮。她解釋,香港傳媒的環境從來是百家爭鳴,遠在主權移交前有各式各樣政治立場的報刊;即使是90年代後期《蘋果日報》創刊後佔據了市場主導地位,但新聞業者之間的競爭依然存在,發掘新聞的空間從來沒有被壓縮。儘管在“港版國安法”新時代下的新聞自由已經今非昔比,但《棱角 The Points》的加入,只會有助促進同業的良性競爭,百利而無一害。
潘麗貞說:“我不擔心的,你剛才所說的那些media(網媒),其實他們也有他們的專長、專項,(我們)可以互相生存。香港人是很貪心的,我們在那裡長大,小時候、孩童時,一個人看數份報章也是這樣的,是不會足夠的。香港人非常習慣擁有很多資訊包圍的環境,我相信有這空間,我也不相信有任何惡性競爭。”
起名“棱角”寄望避開盲點 建立初心不忍香港記者離散各地
顧名思義,起名“棱角”是希望採用全方位,縱覽所有不同的角度透視新聞事件的所有角度,避開盲點,讓讀者掌握來龍去脈。潘麗貞強調,“零死角”的視野,對於當今在亂世中堅持求真的態度是十分重要的。
這位昔日曾任職壹傳媒集團的傳媒人,看到國安法實施後《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等傳媒相繼倒下,同事、行家被迫離開工作崗,或選擇離開香港流散異地,各散東西。當時她有一個念頭,是否可以將這流散各地的傳媒人,重新聚起來呢?或者可不可以在危機中,嘗試創造一些機會?建立《棱角 The Points》的初心就從這個念頭開始。
潘麗貞說:“當時我們就已經開始有這個(籌辦網媒)念頭。我們的同事、舊同事、行家,開始有部份已經離散去了英國、去了加拿大等地。基本上我們看到未來香港傳媒的環境將會是很惡劣,因為那條紅線很明顯在那裡,而且很容易會抵觸到那條紅線。… 我們覺得如何可以維持一個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的生態的時候? 而香港傳媒環境是這樣狀況的時候,我們便開始去想,或者我們可以做到,開始有很多香港傳媒人離開了去全世界的時候,是否我們也可以重新找回一個機會 ?將這些傳媒人gather(組織)一起,去建立一個media(媒體)。”
縱覽《棱角 The Points》網站,無異於一般的網媒,各項新聞欄目分類一應俱全。潘麗貞訴說儘管目前人手十分緊絀,資源有限,但仍然希望將來將這個平臺開放給予所有人,以達致廣開言路的最終目的。
在地記者報導加拿大新救生艇政策
加拿大移民部較早前於2月6日公佈最新的救生艇修訂計畫,將香港大專畢業生申請3年工作簽證期限延遲兩年至2025年2月7日。該國移民部長弗雷澤(Sean Fraser)在記者會上以加拿大經濟作前題,希望新政策吸引更多有意尋找到加拿大生活及定居的年輕香港人。
不過,新修訂救生艇方案未有從善如流,回應民間團體要求的豁免申請者遞交無犯罪紀錄通知書。這種做法被批評可能使部份曾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與警方抗爭的港人不能申請,或有被捕風險而未敢申請的港人,無法入境加拿大。
《棱角 The Points》總編輯潘麗貞解釋,正是該刊在加拿大駐有來自香港的新聞從業員,懂得用香港人的角度,去編寫加拿大新政策的新聞,報導刊出後特別是對離散港人的處境,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
潘麗貞說:“我們的記者其實是在地,在加拿大,他cover(採訪)這政策的時候,他便會寫得很詳細、很清晰,香港人關心的東西,會全部寫出來,中間有什麼問題,會在文章中提出,究竟現在香港人在加拿大,想經過這救生艇計畫,想定居加拿大的時候,他們現在關心的地方是什麼?目前的情況如何?即使其他媒體,在香港的媒體去cover(採訪)這題目,也不能寫到這程度。因為可能他們也是相隔了一層沙,不是實地很清楚地去瞭解這政策。”
率先報導47人案中偷拍者 為誤報政治人物離世道歉
近日各界關注被控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的香港民主派初選47人案,《棱角 The Points》也率先報導了疑為潛伏前法律學者戴耀廷身邊逾兩年的前輔警、前民建聯區議員助理陳鑫,是控方呈堂證供的開會影片偷拍者。潘麗貞潘麗貞解釋,他們的員工大多有資深新聞採訪工作經驗,能取得消息來源的信任,所以才可以在同行競爭中突圍而出。
《棱角 The Points》媒體仍處於起步,沙石難免,像最近一位社運圈人士去世,在處理手法惹來爭議,對逝者不敬,亦令他的親友感到受傷害。 《棱角》對受影響的人士感到抱歉,亦即時開緊急會議,重新檢討作業流程,希望日後避免錯誤,遇錯亦會即時作出修正。
網上KOL解釋英國新警權可以打擊鬧事的移英港人 潘麗貞指有需要抵制誤導性資訊氾濫
面對資訊爆炸年代,網上一些沒有表明其政府立場,被公眾稱為“KOL”的社交媒體網上平臺主持人經常就一些議題發表意見,更會用本身想要演繹的角度來介紹解釋一些外國政府的新政策。例如一位擁有超過四十萬訂戶, 名叫“Lorey快閃講”的Youtuber , 在2月2日便以標題“英國新法案警權過大,專針對移英港人?懷疑帶遮去遊行即可沒收!”發表評論。這位元年青評論員在他的視頻內解釋英國在2022年10月頒佈"Serious Disruption Prevention Orders"(SDPO)當中新賦予給員警的權力,以此回顧香港2019年示威者在堵路及其他種種示威行為的“不是”,並指現在英國最低級的警員也可以隨意沒收雨傘,只要懷疑與示威有關就可以無需解釋理由。
這位在網上聲稱要教人“讀好書”的Youtuber主持人繼續評論這些擴大警權時說:“好像是完全針對香港當年2019年發生的街頭黑暴事件,為它而打造,所以如果在英國的,即是(手足)認為當時‘港區國安法’是一個嚴刑峻法的話 ,我相信你一定會覺得這個(SDPO) 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這位主持人並沒有介紹擴大英國警權新法例的英國政治背景。這是否真的專門只是針對為移英港人而設呢?近年移英港人在參與示威遊行時有否與英國員警發生過衝突呢?他們有否帶雨傘?是否曾經阻礙過英國人上班呢?這位主持人是否在網上一廂情願的引導網上輿論呢?
《棱角 The Points》總編輯潘麗貞潘麗貞解釋,流散異地港人在適應日常新生活,在尋找工作、協助子女就學方面早已是百般沉重;現在還要面對海量建制派媒體的一沉百踩,對他們這些選擇移居海外的離散港人冷嘲熱諷。潘麗貞認為,在這個情況下建立支援自由民主的新興網上媒體就顯得更加重要,作用就是要抵制這些帶有誤導性質的資訊氾濫。
潘麗貞繼續強調,媒體當然不應該美化港人移居海外的前景,例如在較早前有一位27歲年輕香港女子因在英國不堪生活壓力而自殺,《棱角》也會如實報導,並會探討成因以及提供一些有用的港人互助資訊。
廣開言路彙聚百家爭鳴 不會禁制港獨言論
提到這個媒體在將來的願景,她希望《棱角 The Points》可以廣開言路,彙聚百家學說。成為獨立媒體人的自由參與媒體平臺時,潘麗貞說,他們不會因某一種思想學說被定性為禁忌,而將它排除在外,若文章質素達標,不涉及誹謗與人身攻擊的,他們定必無任歡迎,這當中也一定包括香港獨立議題。
潘麗貞說:“至於說是否一定要政治上一樣?在2019年的時候,雖然每個人參與2019年支持民主的背後,每個(政治)光譜都很闊。如支持香港獨立的我們不會刊出?這是不會的!我們會很 Welcome(歡迎)的。關於未來香港去向的文章,這是個討論,這是個探討,對嗎?香港獨立(可能)是一個出路,或者第二種發展又是一個出路。我們現在要維持一個以前香港那個傳媒環境,我們要廣講開言路,就是這樣,那麼當然可以給予他們(港獨人士這樣做)。”
未有對香港新聞前景絕對悲觀
“港版國安法”實施快將兩年的今天,這位網媒總編輯未有對香港的新聞前景抱著完全悲觀的態度;相反,並沒有抹殺年輕人依然加入這一行業的機會,沒有將一盤冰凍冷水潑向那些正在攻讀新聞學系大學生,將他們僅有的熱情熄滅。
潘麗貞說:“我想幹這一行業,首先你真的要熱愛。做media(傳媒)大家要有一種想法,它一定不是使你賺大錢的一個行業。要投身傳媒一定要有很多熱情,我以前我還在壹傳媒工作慨時候,與一些新同事也是這樣說。 現在香港環境是否還適合做(記者)呢?我只可以說,其實還有很多香港記者,有一些好資深的香港記者,面前仍然在香港工作,他們在有限的環境,很多限制的環境裡面, 還試圖發揮到他們的作用。 當然,可以發揮到監察政府的作用遠遠不及從前,但他們仍然在努力當中。 ”
潘麗貞最後寄語年輕新一代新聞從業員說,不一定是要去到外國才可以發揮作用,只要還有一股熱誠與信念,若能持續保持清晰頭腦,有批判思維,那麼就算在香港的有限環境中,縱然可能發揮不到完全作用,但或有朝一日還是可以的。她語重深長的說,明白很多香港記者已經流散海外,礙於客觀環境之下不能繼續從事記者工作,但她深信終有機會重建客觀條件, 讓大家重新投入,重建海外的香港傳媒力量。 潘麗貞堅定地說 ,“我相信香港人的能力。我覺得香港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