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警方使用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中國監控設備

2024713

 

當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發佈對中國製造的監控工具的全國禁令時,以色列警方已經使用這些備受質疑的系統很多年了。儘管過去幾年來,當地的很多新聞報導一直對此提出質疑,但是直到現在,這些來自中國的監控攝像機在以色列各地還是隨處可見。

以色列媒體稱,以色列警方在2014年部署了中國製造的大華和海康威視監控攝像機,作為其當時推出的新鷹眼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通過收集安裝在全國主要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車牌識別監控攝像機的錄影,來追蹤車輛。該系統用於確定車輛是否被盜或執照是否已過期。

視頻資訊隨後被存儲在巨大的資料庫中,時間長度不確定,使警方能夠隨時追蹤,尤其是跟蹤那些涉及犯罪或恐怖襲擊的車輛和司機。

根據以色列I-24新聞2020年的報導,鷹眼計畫是秘密啟動的,儘管以色列司法部規定,警方在實施類似鷹眼計畫的監控專案時必須通知司法部並警告公眾。在啟動時,鷹眼計畫幾乎沒有公眾監督,並缺乏嚴格的內部審查。

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烏克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先後對海康威視和大華實施禁令時,這些中國公司監控攝像機的安全問題開始引起以色列人的關注。

2022年,FCC採取所謂“保護我們國家的通信網路”的行動,下令停止進口所有被其認定為對國家安全構成“不可接受風險”的通信設備。

FCC的禁令名單包括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國大企業。

“FCC致力於通過確保不可信任的通信設備不得在我們的邊境內使用來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當禁令生效時,FCC主席潔西嘉·羅森韋塞爾宣佈。

與中國的海康威視和大華攝像機相關的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涉及間諜活動、人權侵犯和資料存儲等方面。

“使用中國攝像機存在這樣的風險,即圖像和中繼資料可能最終落入製造商手中,從而進入中國政府的手中,”阿姆斯特丹市議會也提議移除中國製造的監控系統,原因是荷蘭國家安全局(AIVD)等機構認為,中國屬於那種可能對荷蘭和荷蘭利益發動網路攻擊的國家。

今年六月份,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宣佈將從該市移除1300台海康威視和大華監控攝像機。一個月前,英國表示將從“敏感位置”移除中國攝像機。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方政府從基礎設施中拆除海康威視和大華系統,那麼為什麼以色列警方仍然依賴這些中國監控系統呢?

美國之音對此向以色列警方通過電子郵件、短信和電話多次提出採訪請求,但是直到截稿時間一直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可能這是員警的預算問題,中國這些技術是他們負擔得起的,”以色列公民權利協會(ACRI)律師吉爾·甘·莫爾告訴美國之音。

以色列公民權利協會針對鷹眼系統採取了法律措施。

“我們主要擔心隱私和自由遭到侵犯,這是鷹眼計畫在以色列實施時長期存在的問題,”甘·莫爾繼續道。“它基本上是一種類似於手機上的蜂窩追蹤的跟蹤系統。它通過使用車牌識別技術收集汽車移動資料並跟蹤人員。但即使是無辜的司機,他們什麼都沒做 - 他們的資料也會自動存儲。”

存儲的資料和追蹤人員的能力可能被用於根據他們的習慣和行動來識別和定位人員,“如果他們參加LGBTQ活動,參加反政府抗議活動,或在清真寺祈禱...你能理解其影響,”甘·莫爾舉例說。

據以色列環球雜誌報導,以色列警方代表對使用大華和海康威視技術的問題作出回應:“警方會通過所有必要手段確保資料安全,並防止資訊洩露。”

為了澄清以色列在抵制中國技術方面的立場,該國主要網路防務機構以色列國家網路司令部(INCD)的發言人強調:“警方獨立管理其技術決策,並不需要尋求我們的建議,儘管我們可以隨時為他們提供建議,”利比·奧茲發言人告訴美國之音。“以色列國家網路司令部提供一般的安全指導和建議,以確保技術的安全和安全使用。重要的是需要澄清,以色列國家網路司令部不會對特定技術或製造商提供正式批准或任何形式的認證。”

海康威視是全球最大的安防攝像機製造商,占視頻監控市場份額的74.68%。

美國之音試圖聯繫海康威視未獲成功,但在6月份向以色列環球雜誌發表的聲明中,該公司產品的以色列進口商聲稱海康威視攝像機安全可靠,並符合以色列國家網路司令部的規定。

“海康威視攝像機還符合包括美國聯邦資料安全風險在內的最嚴格的國際標準,”該代表說。

“世界上少數幾個不鼓勵使用海康威視攝像機的國家出於政治動機或與中國的貿易戰有關,與產品安全水準無關,”該代表總結道。

在一個被網路威脅和人工智慧驅動技術定義的世界中,禁令和抵制在維護公民權利和保護安全利益方面是否足夠有效呢?

“技術已經存在,因此我們可能成為一個奧威爾式的1984年那樣的社會,我們的每一步行動都被監視並存儲在資料庫中,警方可以隨時查詢,” 以色列公民權利協會律師甘·莫爾告訴美國之音。

“竊聽、跟蹤...這一切都已經完全可能。但如果我們不努力限制執法機構使用這些技術的能力,如果我們不爭取對這些工具的使用進行司法監督,我們將發現自己生活在沒有匿名權或免於持續被追蹤的社會中。”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