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氾濫,社交媒體公司面臨更大壓力

2019426

 

推特、YouTube和臉書這類社交媒體公司,對於使用者上傳的內容沒有法律責任。這項保護使得社交媒體蓬勃發展,但是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些公司必須做出更多努力,來根除誤導性內容。這些公司或許會採取行動,來避免政府制定更加嚴格的規章。

與社交媒體上流傳的其他誤導性言論相同,在巴黎聖母院被燒當天,假新聞和陰謀論開始在推特上出現,繼而是臉書…

最後傳到了YouTube。然而這一次,這些假新聞沒有蔓延開來。

 

丹尼爾·凡克是伯恩特學院國際事實檢查網路的記者。這是一家非營利性的媒體培訓機構。凡克說: “社交媒體公司會指出他們為阻止誤導性資訊傳播做出的努力,並說‘你看,我們的努力是有用的’。我想在我看來,大眾對此有越來越多的認識。人們不會隨隨便便分享消息。”

人們也希望這些公司採取行動。臉書開始與調查者合作,來剷除令人反感的內容。推特則注重挖出那些散播不實言論的機器帳戶。YouTube試圖改變演算法,使人們難以搜索那些有問題的視頻。

然而,一些人說,這並不足夠。眾議員西爾維婭·加西亞說:“你們做出了什麼努力,來保證全球員工瞭解特定組織的政治語言、關鍵字、以及人們會回應的內容,從而能更加有效地阻止這類語言?”

 

臉書公司公共政策主管尼爾·波茨說:“我們現在有三萬名員工專門處理安全問題。在這三萬名員工裡,我們有特定問題的專家,有學者,也有來自公民社會和有人權背景的員工,他們對這些議題瞭解透徹。我們也使用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手段,來協助進行資料分析。”

加西亞說:“我希望你們能做更多努力。”

斯坦福大學教授山姆·溫伯格說:“目前這個領域基本都是外包。換句話說,就是把問題甩開,而不是說‘我們造成了目前的情況,即使要削減股東利潤,我們也會投入資源。因為這需要對我們公司進行更深的投資,在很大層面上目前這是沒有進行的’。”

現在,事實檢查員使用科技來監控這些網站,並標出有問題的內容。

事實檢查網站總監尤金尼·基利說:“之後他們會有一個黑名單,就可以針對這些帳戶展開行動,並減少他們的流覽量。這也將減少他們的財政收入,他們的點擊量和廣告流覽量都會減少。”

減少流覽量能夠減少誤導性言論的散播,但也減緩臉書的發展。更負責任意味著少賺錢?社交媒體公司需要找出答案。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