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備受安全審視,美國用戶仍在使用中國應用程式

20252 14

 

作為美國首都華盛頓附近馬裡蘭州近郊的一名高中三年級學生,丹尼爾·庫岑科(Daneel Kutsenko)過去從未對中國有太多關注。

然而,上個月,在美國政府準備以國家安全為原因而禁止TikTok之際,庫岑科下載了小紅書(RedNote)--另一款中國的視頻分享應用。他認為,這款應用軟體讓他對中國有了新的視角。

“這些人看起來就是在享受生活,玩得很開心,”庫岑科在接受美國之音(VOA)採訪時這樣形容小紅書。據報導,在TikTok禁令被暫緩執行之前,小紅書已吸引了數十萬美國用戶。

庫岑科的做法反映了一個大趨勢。雖然美國政策制定者對中國應用的警告聲越來越大,但是這些應用已經成為美國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星期四(2月13日),TikTok重返蘋果(Apple)和穀歌(Google)的美國應用商店。

TikTok是中國視頻分享應有抖音的海外版,由中國公司位元組跳動(ByteDance)擁有,在美國擁有1.7億用戶。

中國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深度求索(DeepSeek)上個月發佈後,迅速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登上蘋果應用商店排名榜首。

另一個重大變化發生在線上購物領域,美國消費者紛紛湧向中國的數位化市場,例如拼多多海外版Temu和希音(Shein),以尋求超低價的服裝、家居用品及其他商品。

根據電子商務行銷公司Omnisend於2024年進行的一項調查,70%的美國人在過去一年內在中國的平臺上購物,其中20%的人至少每週一次。

 

多方面威脅

美國官員警告稱,中國應用程式可能帶來廣泛的威脅--無論是對國家安全、隱私、人權,還是對經濟的影響。

TikTok一直是主要的關注對象。試圖禁止該應用程式的國會議員指出,中國政府可能利用TikTok進行情報收集,或操控其演算法,以推動對北京有利的敘事。

與此同時,中國的電商應用程式因其超低價格而受到審視。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駐倫敦的研究員薩裡·阿爾霍·哈夫倫(Sari Arho Havrén)在與美國之音(VOA)的電子郵件交流中表示,這些價格引發了關於供應鏈倫理以及可能涉及強迫勞動的擔憂。

“這引發了關於這些產品是否可持續生產的問題,”哈夫倫表示,他的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外交政策與大國競爭。此外,他補充道:“這種定價直接扼殺了本地製造商和企業。”

許多美國政策制定者還警告說,中國的應用程式可能帶來更大的隱私風險,因為中國法律規定企業在政府提出要求時必須分享資料。

 

好奇心與反叛心理

儘管如此,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似乎對此毫不在意。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往往對隱私問題不以為然,認為自己的個人資料早已廣泛暴露。

“他們要獲取資料的話,隨便拿吧。再說,我才16歲--他們能發現什麼?我的天哪,他是學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嘛。”庫岑科說道。

研究美中數字互動的專家艾楊方曦(Ivy Yang)告訴美國之音,許多年輕美國人認為自己不太可能捲入中國的國家安全調查。

“他們追求的是多巴胺峰值。他們不會去想自己在小紅書上刷的舞蹈視頻或‘貓咪稅’(cat tax)圖片是否會成為國家安全威脅。”楊方曦說道。她是總部位於紐約的諮詢公司Wavelet Strategy的創始人。

楊方曦指出,TikTok禁令引發的反彈以及小紅書下載量的激增,可能反映出美國年輕人對中國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他們不再僅僅將中國視為地緣政治對手,而是視其為日常生活中應用程式的提供者。

她還將這種懷疑態度歸因於一種更廣泛的文化心理--這種心理源於好奇心、叛逆心理以及對傳統機構(包括主流媒體)日益加深的不信任。

長期研究美中數字趨勢的分析師、《中國檔案》(ChinaFile)線上雜誌的研究員金玉米(Jeremy Goldkorn)表示,對美國政治動盪和經濟不確定性的日益失望加劇了這些轉變。

“當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對自己的國家感到憤怒和失望時,他們就很難對中國的所作所為產生強烈反應。”金玉米在最近一期的《中國通》(Sinica)播客節目中這樣說道。該播客關注中國時事。

民調也反映了這一分歧。2024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項調查發現,81%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但年輕人對此的態度較溫和--在30歲以下人群中,只有27%對中國持強烈負面看法,而65歲及以上人群的這一比例為61%。

 

數字壁壘

儘管中國的應用程式正在美國擴張,但在許多方面,數字鴻溝仍然像以往一樣難以逾越。

中國幾乎遮罩了所有主要的西方平臺,並對本國的應用程式實施嚴格管控,而美國則在考慮對中國科技採取新的限制措施。

儘管美國總統唐納德·川 普(Donald Trump)暫停了TikTok禁令,但他的政府已表示有更廣泛的計畫來遏制中國的科技影響力。

川 普政府官員暗示,他們可能會採取措施來監管中國的數字聊天機器人DeepSeek。

此外,川 普政府最近表示計畫關閉一個貿易漏洞,也就是“小額豁免”--該漏洞使中國零售商能夠繞過進口關稅和海關檢查。

 

更廣泛的挑戰

在華盛頓辯論如何應對中國應用程式的崛起之際,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場討論可能掩蓋了社交媒體本身所帶來的更深層次問題。

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數字治理專家羅吉爾·克裡默斯(Rogier Creemers)告訴美國之音,儘管中國應用程式可能確實引發西方國家的合理關切,但它們只是一個更大、尚未解決的問題的一部分。

“從這些社交媒體平臺中衍生出的各種社會弊病,我認為遠比中國共產黨可能做的事情更重要。”克裡默斯表示。他提到,例如數位成癮、注意力衰退,以及社交媒體如何助長虛假資訊和輕率的政治。

“我認為,無論這些應用程式是中國擁有的或美國擁有的,還是塔吉克斯坦擁有的,這些問題都會存在。”他補充道。

克裡默斯表示,美國在監管線上平臺方面採取了更寬鬆的政策,部分原因是強烈的言論自由保護,以及科技行業對監管的強烈反對。

 

應用程式還是影響力?

對於數百萬美國人來說,在打開TikTok時,他們不會想到有關中國及其數字影響力的巨大爭議。

庫岑科表示,他和朋友們對美中緊張關係並沒有強烈看法。他們只是在尋找一個TikTok的替代品--一個讓人感覺有趣、熟悉、易於使用的應用程式。

這表明,儘管政策制定者將中國應用程式視為日益激烈的科技競爭的一部分,但對於許多美國人來說,它們只是另一種用來刷手機、購物和娛樂的方式,不管它們來自哪裡。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