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關係緊張,中國企業在印度大展身手

20231021

 

現在離一年一度的排燈節還有幾個星期,對於印度最大的批發燈具市場巴吉拉特宮的店主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繁忙的時刻。這個古老的市場有一長排小巧的店鋪,店面上掛滿了出售的串串閃爍多彩的LED燈,早早地喚起了排燈節的節日氛圍。

昏暗的窄巷充滿了活力,搬運工扛著燈箱,顧客們穿梭於商店之間討價還價,小型貨車卸下他們從倉庫帶來的貨物。

71歲的拉姆·納雷什·古普塔(Ram Naresh Gupta)是個批發商,正忙著與兒子和兩名店員接待顧客,外面的窄巷子裡幾乎沒有站立的地方。他經銷的燈飾都是從“中國燈飾之都”廣東中山市古鎮進口的。

他的店是這裡的數百家店鋪之一,他們都銷售仙女燈、LED燈泡、電燈、多彩燈泡以及其他貼著“中國製造”標籤的裝飾燈。而消費者湧入這些店鋪的理由很簡單:價格。

古普塔先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由於成本因素,對中國燈具的需求量很大。 “我的大多數客戶更喜歡購買中國燈,因為它們價格合理品種又多,因此我的零售商可以輕鬆迅速銷售這些產品,”他說。

印度最大的電器電子市場——巴吉拉特宮市場的商家表示,巴吉拉特宮市場銷售的電器電子產品近80%是中國製造的。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印度排燈節商品的最大供應國,商品包括廉價的爆竹、彩燈、燈具、禮品、神像、家居裝飾以及假花。

印度中國經濟文化協會新德里分會會長穆罕默德·薩基布(Mohammed Saqib)對美國之音說:“由於缺少其他選擇以及對中國原材料和機器的依賴,與中國的貿易正在增加。”

在過去幾年裡,呼籲抵制中國產品的聲音不斷高漲,但中國產品依然照亮了印度的排燈節,因為它們保持著競爭優勢。

總部在新德里的德匯聯法律事務所的合夥人桑托什·派(Santosh Pai)為中國公司提供法律諮詢。他表示:“印度較低的收入水準導致對廉價產品的無盡需求。與消費習慣成熟、僅靠降價不夠的發達國家相比,全球公司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獲得市場份額。”

來自小鎮米魯特的小店主阿肖克·庫馬爾(Ashok Kumar)從30英里外專程趕來購買新燈具。他一直在打聽,只想購買中國製造的燈具,因為它們往往賣得很快。他說:“人們想要便宜又漂亮的燈具,這在中國進口燈中很容易找到,所以我主要購買中國貨,以加快周轉速度”。 “我們知道中國是個敵國,最近殺害了我們的士兵,但如果我們沒法停止購買中國產品。所以我購買中國貨來增加庫存,加快周轉速度。”

不僅僅是排燈節燈飾和商品成為印度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中國的智慧手機,如Oppo和小米,也占印度市場72%的份額,將三星和蘋果甩在後面。

新德里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的副研究員蘇米亞·布霍米克(Soumya Bhowmick)表示,全球經濟的互聯互通往往超越地緣政治爭端,正如中國不斷在印度進行投資所證明的那樣:“儘管存在政治複雜性,但中國公司認為印度市場具有吸引力,強調經濟合作帶來的互惠互利好處。”

當納倫德拉·莫迪先生領導的印度人民黨於2014年組建聯邦政府時,他有一個宏大的發展議程和雄心。他對中國非常瞭解,認為中國可能是印度發展故事的合適合作夥伴。這導致了大規模的中國投資和商業交流。

由於各種因素的推動,中國對印度的投資顯著增長。印度不斷擴大的市場,尤其是科技和初創企業市場,吸引了中國,甚至導致私募股權投資激增。

但兩國之間的大規模邊境衝突使兩國關係緊張,首先是在洞朗邊境爆發的衝突,然後是在2020年6月,在加爾旺河谷發生了與中國的衝突,導致印度以安全原因永久禁止了59個中國應用程式,並加強了對中國投資和企業的審查。

穆罕默德·薩基布表示:“在加爾旺事件之後,中國公司不被允許或鼓勵在印度投資。一些大型的綠地投資提案未獲批准而離開該國。此後,情況發生了劇變,數百家中國公司關閉他們的商店,也沒有看到對初創企業的新投資。”

儘管存在政治複雜性,中國公司仍然認為印度市場具有吸引力,強調了經濟合作帶來的互惠互利。中國熱衷於進入印度的技術和創新領域,推動了大規模的綠地投資。在全球經濟變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戰略性地多樣化了他們的投資,而印度已成為這種多元化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促成了大量的投資湧入。

穆罕默德·薩基布進一步補充說:“貿易將會繼續蓬勃發展。我們和其他國家一樣,在諸如製藥、可再生能源、電子等領域對中國進口產品非常依賴。至少在短期內,要找到另一個供應鏈並不容易。”

這種動態的關係凸顯了印中關係的多面性,經濟相互依存與戰略考慮並存。

中國公司採用機會主義戰略。只要印度製造業部門滿足不了需求,那麼中國公司就繼續向印度市場銷售。

印度對2023年達到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目標(ESG)做出了重大承諾。擁有生產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能力和價格最低的中國公司正在快速發展。印度的綠色能源領域由中國公司主導,像遠景科技(Envision)和金風科技(Goldwind)這樣的公司是最大的渦輪機項目供應商。中國公司遠景科技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的風力渦輪機供應商。

遠景科技成為印度領先的風力渦輪機供應商,代表著茁壯成長的中國公司在各個領域取得成功的更廣泛趨勢。這種成功並非孤立現象,因為其他中國公司在各個不同行業也採取了類似的戰略。

例如,另一家中國的原始設備製造商金風科技最近獲得了全球市場份額的首位,強調了中國公司在風力渦輪機行業的成功。競爭性的定價、技術專長和早期市場進入都有助於他們在該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以激烈的全球競爭為特徵的經濟格局,強調了各國需要在不斷發展的國際商業動態中給自己定位。在海外擴張和有競爭力的產品供應的推動下,遠景和金風科技等中國企業通過獲得大量訂單並擴大市場份額,在全球取得了成功。

新德里中國研究所的名譽研究員桑托什·派(Santosh Pai)說道:“在印度國內製造業擴張以滿足國內和全球需求之前,我們從中國的進口將持續甚至增長。如果印度的全球出口增長,那麼從中國的進口也會增長,因為印度在製造其出口產品所需的所有中間產品方面無法自給自足。”

印度是增長最快的新興市場。它為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印度希望增加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份額。印度希望獲得一種適合以合理成本吸收的技術,因為印度的技術水準相對較低。這對雙方都是雙贏的局面。

蘇米亞·布霍米克認為,儘管兩國之間存在信任赤字,但貿易並未受到影響:“儘管與2020年5月東拉達克地區的軍事對峙導致潛在緊張局勢,但印度和中國在去年實現了1359.8億美元的創紀錄雙邊貿易額,較前一年增長了8.4%。然而,有兩個重要發展可能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

在過去幾年裡,中國投資者深化了他們對印度初創企業生態系統的推進。借助他們的財力資源以及在本土市場的深厚經驗,他們幫助印度本土初創企業壯大,使其能夠與其他主要來自美國的科技巨頭競爭。因此,中國企業間接地參與了全球科技領導地位的競爭。

印中貿易關係的未來與外交、雙邊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挑戰緊密相連。中國近期面臨的一些障礙,比如今年早些時候的新冠清零政策對經濟造成的衝擊,增加了這一關係的複雜性。與歷史趨勢不同的是,印中貿易政策的變化不再僅僅是對邊境緊張局勢的反應,也反映出一種戰略性的努力,以應對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導地位。

雙邊貿易一直保持強勁。根據中國的海關總署資料,在2021年,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額達到了1256億美元,首次超過了1000億美元的大關。

印度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是結構性的,而中國繼續增加對印度的出口仍有潛力。據估計,到2035年,雙邊貿易將達到5000億美元。

唯一的障礙是中國在2023年7月對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可能會幹擾印度的半導體計畫和產業,導致物價上漲和供應鏈中斷,從而對經濟產生影響。印度作為回應,於2023年8月引入了對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的進口限制,以促進國內製造,與“印度製造”倡議保持一致。

這一舉措旨在增強生產能力,但可能會導致短期的幹擾,因此在過渡期間需要謹慎管理,以儘量減少負面影響。長期效果將取決於國內半導體生產能力等因素以及戰略聯盟,如印美關於關鍵和新興技術的倡議。

中國對印度的投資可能會實現多元化、進入龐大的消費市場和戰略定位。儘管存在政治分歧,但這兩國之間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至關重要。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