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基會:《兒童權利公約》簽署30年 最貧困兒童需得到更大關注

2019 年 11 月 18 日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今天在11月20日“世界兒童日”到來之際發佈一份研究顯示,《兒童權利公約》簽署近30年來,全球在改善兒童生活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成果,但仍需採取更多措施才能讓最貧困的兒童從中獲益。

1989年11月20日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擁有超過190個締約國,是有史以來獲得最廣泛批准的人權條約。

《公約》認定,18歲以前均屬於童年,這是與成人期相分離的階段。在這一特殊且受到保護的階段,必須讓兒童有尊嚴地成長、學習、玩耍、發展並成就自我。

兒基會表示 ,自《公約》通過至今,全球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下降了近60%,兒童營養不良比例幾乎減半。與此同時,還有無數國家將《公約》中不歧視、受保護,以及保障兒童最大利益的指導原則納入了本國憲法、法律和政策。

進展不平等,新威脅湧現

但兒基會指出,全球在兒童權利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並不平衡,許多兒童仍然面臨著長期存在的挑戰,而氣候變化以及網路欺淩等日益湧現的全新危機更使他們的未來蒙上陰影。

報告表示,最貧困的兒童仍然很有可能在五歲以前死於可預防的疾病。數百萬處於最不利地位的兒童仍然面臨貧困、歧視和邊緣化的威脅。與此同時,由於2010年以來全球免疫接種率下降,麻疹等“兒童殺手”正在捲土重來。

教育方面的進展也十分有限。報告顯示,小學階段的兒童失學率在過去十年中並未降低,“許多在校上學的兒童未能學到最基本的知識,更不用說是讓他們在當今的經濟環境下擁有競爭力的技能。”

氣候變化也使兒童和青少年面臨危機,報告表示,“快速的氣候變化正在導致疾病傳播,增加極端天氣的嚴重程度和發生頻率,引發食品和用水不安全。除非國際社會立即採取緊急措施,對許多兒童而言,更艱難的日子還在後面。”

將《公約》的願景變為全球兒童人人共用的現實

兒基會執行主任福爾表示,“只有通過創新、技術、政治意願和更多的資源投入,才能將《兒童權利公約》的願景變為世界各地所有兒童所共用的現實。”

兒基會在報告中呼籲各國重新致力於落實30年前《兒童權利公約》通過時所做出的承諾,加速推進兒童權利,同時讓青少年更多地參與到解決方案的設計中來。兒基會將為此在未來12個月內開展一場包容性的全球對話。

source: 
UN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