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關注太極門假案 專家學者:台灣稅制像酷刑

捷克參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9月1日在立法院演說中提到,我們不該透過法律,來限制人的主動性、對自由的渴望;相反的,我們通過的法律,應該保護追求民主自由生活的人。台灣做到了嗎?在一場主題為「從太極門稅務假案探討國家應保障人民宗教信仰自由」論壇中,世界公民總會台灣人權觀察員Chih-Chung Wu表示,台灣的稅制就像水車(以前用來虐待黑人的殘酷刑具),太極門案件欠缺程序正義,是台灣司法制度上的一個汙點,全世界都在關注此案。

 

太極門假案是民國85年台灣首次民選總統後的政治整肅黑案之一。Chih-Chung Wu引述檢察官林達在書中披露,「有些團體收到檢舉查報違反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更多團體收到查稅或補稅通知…從表面上看,雖是信眾檢舉,但幕後卻是執政黨操作,引導媒體渲染,再發動國稅局查稅、檢調偵辦、查扣資產、拆除違建、鉅額裁罰等全面性打擊。」

 

Chih-Chung Wu說,太極門刑案後來經過台北地方法院開庭,趙子榮法官依據無罪推定、經驗法則、論理法則等審理,認為無證據不得推定其犯罪事實,判決太極門無罪。而後再進到高等法院,溫耀源法官也做相同判決,並認定弟子贈與師父之敬師禮,既屬贈與性質,屬免稅所得,還了太極門清白。

 

怎知國稅局仍依被判決廢棄的起訴書繼續開單,且堅持不撤?Chih-Chung Wu指出,98年監察院調查,詳列國稅局於太極門稅案之稽徵有未善盡覈實調查、核定、有未盡對納稅義務人有利、不利部分均應注意之責等共七項缺失,而予糾正。前監察委員錢林慧君曾於研討會公開表示,太極門稅案有七點的糾正,每一個糾正的時候,國稅局就說:「啊!我們呢!弄錯了!」100年她就跟財政部長講:「這個應該是可以結案了。」

 

「我覺得非常荒謬,不知道哪天哪位導演會把它拍成一部電影,所有的情節,真是比電影演得更黑暗。」杜會計師看太極門案件整個過程,直呼只有「造假」兩字形容!她提到,85年12月19日檢察官侯寬仁違法搜索太極門道館,之後4天即凍結掌門人所有資產,包括銀行戶頭,「這不是要致人於死地嗎?這不叫封殺,什麼才叫封殺?」

 

「太極門假案出現的抹黑和作弊,明顯是政治整肅典型的手段。」杜會計師解釋,「抹黑」,是指當初檢察官侯寬仁不實起訴的時候,不僅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還在媒體上大肆抹黑太極門,把太極門塑造成邪惡的宗教團體。「作弊」,是指本案課稅的關鍵認定,為敬師禮性質屬贈與或學費,而國稅局既隱匿贈與書證證據,又偽造文書,為什麼到現在沒有人受到懲罰?還用枉法裁判的結果,當作課稅的依據,硬要把人家的土地強行拍賣?

 

杜會計師剖析,當時調查局和國稅局之間的關係,就是獎金利益的結合,說是共犯結構也不為過。依據民國43年頒布的財務罰鍰處理暫行條例第2、3條規定,罰鍰或罰金及沒收、沒入財物變價的淨額,檢舉人可以分到20%,本案也就是國稅局拿走這20%,而80%則由調查局拿走。雖然財務罰鍰處理暫行條例在93年被廢除,後來卻借屍還魂變成稅務獎勵金,國稅局公然編列預算,每年1.3億元,所以精神上根本就沒有改。

 

杜會計師認為,「獎金根本就是業障,讓這些人做了更多的事情來殘害台灣的人民。」細數太極門假案牽涉的獎金之亂,從24年前黑函的檢舉人、開單的國稅局到拍賣的行政執行署,經手的官員都有獎金可以分,而且這筆獎金還是全民買單!

 

「太極門師徒為什麼堅持24年,不妥協,不願意多少去繳一點,因為你在多少繳一點的同時,你就已經認罪了,是對你人格上的一個污辱,沒有做的事為什麼要承認?」杜會計師說,台灣人民還活在自認是民主法治的夢幻泡泡裡面,事實上根本就不是。如果今天有良心的人不站出來,如果台灣人再不站出來,就是在縱容這些假的東西發生,就會變成國家奴隸,人家隨便冠你一個罪名,聯合司法、行政等各式各樣的體系來整肅你,你覺得還有活路嗎?

 

圖:世界公民總會台灣人權觀察員Chih-Chung Wu表示,太極門假案,監察院調查列出國稅局七項缺失,並予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