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秘書長劉振民講解影響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五大挑戰

2019 年 7 月 19 日

聯合國負責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今天在經社理事會高級別會議期間表示,可持續發展議程是真正“改變人類社會、保護地球環境”的可持續進程,當前,經濟狀況、就業與不平等、氣候變化、人口增長與移民,以及技術變革,是影響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五大風險因素。

全球經濟持續面臨下行壓力

劉振民表示,強勁與穩健的經濟增長是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取得進展的必要條件。不幸的是,當前世界經濟持續面臨下行壓力,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十年後,經濟增長仍未回到危機前的水準。根據最新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2019年全球經濟預計將增長2.7%,2020年預計將增長2.9%,較2018年有所放緩,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比2000-2015年下降了近一個百分點。

劉振民表示,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緊張、債務壓力,以及金融狀況突然惡化都是全球經濟所面臨的潛在風險,為應對這一情況,國際社會必須加強合作,重振經濟增長,並在教育、健康、可持續基礎設施,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增加急需的投資。

此外,劉振民表示,各國也必須轉變觀念,對經濟運營情況進行重新定義,將更多的關注力放到減少貧困、不平等以及加強氣候變化抵禦能力上來。

2030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將面臨長期就業風險

劉振民表示,到2030年,全球將有近18億人面臨長期就業風險,包括失業、就業情況不佳,或是徹底被排除在勞動力市場之外,占到全球成年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證據顯示,就業風險與經濟不平等息息相關,就業風險增加會進一步加劇不安全和不平等。而不平等則會妨礙發展,在社會中間引發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加深分歧,並破壞百姓對政府和機構的信任。

劉振民表示,雖然拉丁美洲等區域在減少不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東亞經濟的崛起也使各國之間的不平等程度顯著下降,但目前全球仍有三分之二的人正在經歷不斷加劇的收入和財富不平等,國際社會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應對這一問題。

氣候變化加劇   溫室氣體濃度回升

劉振民表示,氣候變化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在經歷數年的下降之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在近期再度回升,剛剛過去的四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四年,全球海平面正在上升,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也在增加,目前世界上有超過20億人居住在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和地區。

劉振民指出,目前,高收入國家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是低收入國家的43倍,隨著低收入國家的經濟發展,其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將進一步提升。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國際社會從根本上改變生產和消費的方式,通過可再生能源等新技術實現經濟增長“去碳化”,到2030年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45%,並向淨零排放轉變。

人口老齡化、城市化與國際移民

劉振民表示,人口的增長影響著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據聯合國估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85億。與此同時,全球人口也在不斷老齡化,2018年,世界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數量首次超過了5歲以下兒童的數量,到2050年,全球8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預計將翻三番,從今年的1.43億增加到4.26億。

劉振民表示,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類在減少過早死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但老齡化也意味著各國必須增加投資,促進終身儲蓄,並加強對各年齡層的社會保障,從而確保老齡化不會造成脆弱人口增加和不平等加劇。

城市化是全球人口的又一重要趨勢,劉振民表示,到2050年,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地區,提高體面住房、醫療保健和教育的覆蓋率,並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規劃發展,是實現可持續城市化的關鍵。

此外,國際移民也將繼續改變全球人口佈局。劉振民表示,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在內的部分地區人口迅速增加、洪水、乾旱、耕地和生計喪失,以及暴力衝突等因素,都有可能進一步加大移民壓力。

劉振民表示,雖然有大量證據表明,移民能夠使原籍國和目的地國同時受益,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是擺脫貧困乃至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但近年來,對移民的反感情緒在許多目的地國家不斷加劇,許多人擔憂移民會奪走工作、加重國家經濟負擔,甚至侵蝕本國傳統文化和宗教信仰,因此,國際社會必須採取協調一致的措施,加強對移民問題的全球治理,以加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科技發展是柄雙刃劍

劉振民表示,科技的快速進步對於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可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國際社會絕不可掉以輕心,因為技術可能是,而且也常常是一柄雙刃劍,各國必須做出審慎的選擇,優先確認和發展一批有利於確保糧食、住房、健康和能源安全的最新科技,從而縮小導致發展不平等的技術不平等,讓科技在正確的道路上進步,為所有人帶來福祉。

source: 
UN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