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取消軍事交流機制,專家:無論有無溝通線路,中國都會我行我素

2022810

 

作為對美國眾議院議長南茜·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臺灣的回應,中國宣佈取消與美國在軍事方面的多項對話和工作會晤。有軍事專家指出,由於中國缺乏興趣和誠意,美中軍方溝通機制向來鮮有成效,未來也很難重新開拓有效管道,從而會增加軍事誤判和衝突升級的風險。但無論是否保持溝通機制,中共試圖顛覆自由世界秩序的野心和挑釁行徑才是導致衝突的根本原因。

中國外交部上週五(8月5日)宣佈,由於佩洛西訪台,中國宣佈“三項取消、五項暫停”共八項反制措施,包括取消安排中美兩軍戰區指揮官通話、取消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北京同時還決定暫停中美包括非法移民遣返、刑事司法協助、打擊跨國犯罪、禁毒以及氣候變化商談在內的雙邊合作。

長期為美國國會提供政策分析的前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亞洲安全事務研究員、全球臺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 顧問簡淑賢(Shirley Kan)告訴美國之音,“這些合作領域,尤其是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並不是在幫美國的忙。如果中國承認這種合作符合其利益,它可以合作。顯然,即使中國自己會從中受益,我們也不能再信任中國會致力於國際合作。”

 

美中軍方溝通管道還剩什麼?

據美國媒體Politico引述消息稱,中國軍方高層上周數度未回應美方的致電。8月8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對此回應稱,當前臺海形勢緊張局面完全是美方主動挑釁、一手製造,中國的八項反制措施完全合理,“底線不容突破,溝通需要誠意。”

簡淑賢對此表示,中國在危機時刻切斷通訊是不負責任、不合理和魯莽的行為,“中國沒有宣佈拒絕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或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將軍聯繫。然而,他們在解放軍(PLA)的同行魏鳳和和李作成將軍在這場危機中拒絕溝通。”

“不幸的是,這是解放軍在關鍵時刻拒絕對話的一種可預見的典型行為,因為實力較弱的解放軍必須服從控制對外交往的中共總書記,但解放軍仍然應該成熟到可以在危機中使用與五角大樓的開放溝通管道。”

 

關於中國此次取消的三項軍事交流機制,簡淑賢表示,美中本來就沒有定期的、有效的戰區指揮官通話。美中國防部工作會晤(DPCT)開始於2005年,上一次會面是在2021年9月舉行,解放軍違反了在上次會晤中保持開放溝通管道的協議,“(美國)不能相信解放軍能夠理解美中需要對話以避免誤判,或者能夠真誠地遵守協議。”

至於1998年簽署的中美海上軍事磋商協定(MMCA),旨在推進促進海空相遇安全、避免海上事故,但並未減少中國在有爭議海域的挑釁行為。

簡淑賢指出,“在使用 MMCA 維護海上和空中安全方面,解放軍並不是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就在6月,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表示,解放軍艦艇和飛機在海上的不安全空中攔截和對抗‘令人擔憂地增加’。”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科比(John Kirby)5日表示,中國在緊張局勢升高之時切斷兩軍對話並不罕見,但是並不是兩國軍方領導人之間的“所有對話管道”都已經被切斷,美方會持續確保與北京的溝通管道暢通。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re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印太安全研究員賈科布·斯托克斯(Jacob Stokes)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取消的是較低級別的軍事對話,通常更腳本化,可能有助於在長期範圍內促進相互理解,而不是降低即時風險和危機管理。

“正如柯比所說,並非所有軍方對軍方的通訊都被切斷。剩下的都是高層對話。據我統計,拜登與習近平、傑克·沙利文與楊潔篪、奧斯丁與魏鳳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上將與解放軍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將軍之間的溝通管道,可能都還在運作。此外,據新聞報導,美國駐北京大使和中國駐華盛頓大使仍與東道國政府保持聯繫。”

 

中國拒絕對話,美中會否落入意外的戰爭?

中國在8月4日開始的環台軍演中發射多枚導彈穿越臺灣上空,並將軍艦和飛機佈置在臺灣周圍。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卡爾(Colin Kahl)8日表示,北京試圖人為製造一場危機,美國未來幾周將繼續和過去一樣派遣軍艦穿越臺灣海峽。

斯托克斯指出,保持外交和軍事溝通管道,對於避免誤判和確保事故不會將局勢升級到失控的程度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中國的行動顯然是為了增加風險,引發臺北、華盛頓和其他相關首都的擔憂。中國製造了一場危機,作為對佩洛西議長訪台、懲罰臺灣和美國的手段。釋放出中國將確保此類訪問具有風險的信號,是北京的一個關鍵目標。”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中國問題資深分析師蕭嫣然(Amanda Hsiao)告訴美國之音,美中雙方看待和管控風險的方式不同,北京以刻意模糊的姿態和訊號試圖減少美國在台海區域的軍事存在。

“對北京來說,通過參與其中的一些危機管理機制和對話,幾乎就像在告訴美國:風險是有限的。如果告知美國風險的限度,美國會在軍事行動或選擇中盡其所能;但如果不告知限度,中國就能對美國的行為產生更強的威懾作用。”

她說,“通過讓風險保持未知和不確定,中國更有可能威懾美國,影響美國的計算、讓其三思而後行,比如是否向該地區派遣更多的飛機或海軍艦艇。”

 

蕭嫣然同時指出,隨著美中關係的日益惡化,中國也會為切斷溝通管道付出成本,而且未來很難建立新的護欄。

“雙邊關係處於特別緊張的時刻,彼此會有敵意的傾向,誤判和誤讀彼此行為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意外衝突升級的可能性很高……我認為現有機制仍有改進的餘地,但(中國)沒有任何創造新護欄的興趣。我認為北京方面的興趣不如華盛頓。 ”

她補充道,一旦意外事件發生,中國的國內輿論也可能會讓決策者減少妥協或適應的空間。“現在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即使決策者願意,也很難在事件發生時掌握控制權。”

 

華盛頓智庫德國馬紹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萊儀(Bonnie Glaser)發推文呼籲稱,美中需要更多的對話,以及清楚地瞭解彼此的意圖和紅線,切斷軍事對話和其他降低風險的管道是無濟於事的。

然而,簡淑賢認為,危機是否爆發,不在於美中雙方無法理解彼此的意圖,美國很清楚來自中國共產黨及解放軍的挑戰。“問題是一個不同的、更根本的問題。儘管美國幾十年來一直支持中國人民及其發展,自70年代以來幫助中國融入國際社會,但中共對美國是敵意的。中共力圖取代美國主導、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

她舉例說,中共謀求改變現狀、攻打併吞並臺灣,與臺灣人民幾十年來繼續享有和平、自由、民主、繁榮的生活方式的願望背道而馳;中共尋求控制其在印度、南中國海、黃海和東海聲索的領土主權;中共還具有全球野心(而非區域野心),尋求將其控制範圍擴大到太平洋島國和世界的其他地區。

 

“簡而言之,中共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道不同不相為謀,除了控制本國人民,無論會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和平、繁榮與穩定造成何種後果,中共都會為所欲為。”

簡淑賢指出,切斷兩軍會談也是典型的中共劇本,“解放軍還沒有學會成熟和專業的溝通以避免誤有多麼重要。解放軍還表明,在尋找緩和緊張局勢的方法上,它與美國以及其他國家不一致。解放軍追求不同的目標,即恐嚇、威脅、強迫和使用武力、霸淩他人。

中國軍隊本週二(8月9日)繼續在臺灣周邊進行高強度軍事演習。據路透社報導,大約20艘中國和臺灣海軍艦艇繼續靠近臺灣海峽中線,一些中國艦艇試圖“壓入”非官方緩衝區。

 

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成斌(Dean Cheng)5日在該組織舉辦的媒體簡報會上對美國之音表示,目前的軍演還未透露出充分的攻台戰略資訊,不過可以繼續觀察東部戰區如何組織地面部隊和火箭軍部隊,接下來可能會有包括海岸警衛隊在內的中國海軍定期在臺灣以東地區開展行動,更多地越過海峽中線並在臺灣南北方向行動,以及跨過日本專屬經濟區(EEZ)。

成斌認為,北京的八項反制展現出居高臨下的帝國主義觀念(imperial outlook),美中存在這樣一種不對稱的雙邊關係:中國認為僅僅是坐在一起對談就是在幫美國的忙;美國倘若遵從中國的意願,則是理所應當。

“不幸的是,鑒於我們看到的中國的行為,即使有這些溝通管道,一切都沒有真正改變。中國人還是要在空中玩遊戲……現在風險上升了嗎?一點點,但真正的風險在於,中國一直在圍繞飛機、水面艦艇所做的危險之事,無論是否有這些溝通線路,中國都會我行我素。”成斌說。

 

source: 
美國之音
Insert into ip_checker (ip, create_date) VALUES ( '18.223.205.186', 1738054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