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遭國家公權力侵害的太極門事件已達28年,專家學者齊聚瑞士山莊不義遺址為守護台灣民主、人權發聲。
2025年1月5日
12月19日是太極門事件28周年紀念日,此一遭國家霸凌的血淋淋案例,至今仍被執政者漠視,得不到公道與正義。2024年12月29日《WPN全民公審》以「太極門1219事件不義遺址 瑞士山莊座談會特輯」為題(https://youtube.com/live/1TQ9FH0x1lg?feature=share),回顧2024年12月19日當天多位與會貴賓真切的分享與呼籲,期望執政者發揮政治良心,別再只是口口聲聲說為台灣民主奮鬥,而是要讓台灣人民真正的享有民主。
19日當天瑞士山莊座談會聚集國內刑法、稅法、人權及媒體界二十多位貴賓,包括臺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長陳志龍、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曾建元、前最高行政法院法官林文舟、前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庭長陳志祥、法稅改革聯盟發起人陳逸南、白色恐怖政治受害者陳欽生、中華民國記帳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會召集人蔡維杰,還有律師吳宜臻、陳祖祥、翁意茹,媒體人林文義、張景為、林朝鑫、張寶樂,以及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總會秘書長李斐隆等。
太極門遭受公權力迫害,政府以司法與稅法手段讓無辜人民失去自由、財產與名譽,這樣的傷痛至今已長達28年。陳志龍指出,太極門案件是一個國家霸凌事件,更是台灣政府的犯罪史。他強調:平反太極門案是為了台灣的人權,為了台灣的反霸凌。曾建元也表示,太極門事件是國家對人民的集體霸凌;雖然有救濟程序,但曠日廢時且官員和法官缺乏做出決斷的勇氣,導致案件陷入「踢皮球」的惡性循環。
台灣號稱五權分立,實際上卻是一權獨大。陳祖祥表示,台灣行政權獨大,讓稅改之路猶如當天天氣一樣寒冷,還好有法稅改革聯盟及太極門的出現,為稅改點燃一把火炬,使眾人能繼續前行。林文舟表示,台灣的司法制度是行政集權,而且往往站在統治者立場,忽視人民權益,加上媒體帶風向,製造民粹,導致稅災和冤獄案件層出不窮,他呼籲要創造無罪推定的媒體環境。
台灣真有人權嗎?前中國時報副社長張景為表示,太極門案件發生之初媒體報導沸沸揚揚,但10年後三審無罪、無稅定讞得到平反,身邊的同事卻都不知道,而太極門不僅是財產權受到傷害,名譽、心靈創傷更是永難磨滅。他期望太極門的犧牲能換取社會大眾對人權的認識。前時報周刊副總編輯林朝鑫表示,在案件發生之後,他追蹤太極門案10年,看到掌門人秉持理念,一路堅持將太極門的好推向全世界,實在令人景仰。政府多年都在講人權,講轉型正義,但以太極門案來說,他很失望政府沒有勇氣,很掉漆。他希望政府能徹底改革司法,早日還太極門清白與公道。
台灣真有民主嗎?翁意茹回憶,太極門案發生時她才11歲,跟弟弟穿練功服進超商被人說是壞小孩,她就是被霸凌者。太極門師徒雖遭受迫害,仍為了台灣的法稅制度而奮鬥,她呼籲政府落實轉型正義,從平反太極門案件開始。李斐隆指出,太極門案件得到台灣和國際人權學者的關注、研究與支持,並10次提交至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他強調,正義、愛與和平是必須並存的,政府對太極門的迫害與漠視,就是破壞台灣民主和人權形象。
人權是普世價值,民主更是台灣人民珍視的驕傲,早日全面平反太極門案,即是台灣落實民主、保障人權的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