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學者專家指出,太極門案未獲真正平反凸顯臺灣司法與民主政治出了嚴重的問題。
2025年1月12日
司法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今(2025)年1月11日司法節聯合國 NGO 世界公民總會等近30個民團於臺北商業大學舉辦「有效救濟之制度性保障-以太極門案件為例」論壇,學者專家指出,太極門案未獲真正平反凸顯臺灣司法與民主政治出了嚴重的問題,行政及司法機關再不切實改進,人民恐成待罪羔羊,這是每一個知識份子的良心責任。
太極門掌門人暨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副主席洪道子博士致詞表示,大自然的司法依循天道而行,人間司法包括制法、治法與執法等,皆須以維護人權為首要,本於良心,呼應天道,不違天理,否則制法者與執法者皆須承擔果報,不可不嚴謹戒慎。
前司法院大法官暨副院長城仲模表示,司法是國家棟樑,也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應擁有客觀獨立存在的權力,並從良心來判斷是非。西方的司法制度源於希臘三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思想而建立,反觀我國至今司法保障人權的堡壘尚未建立,司法並未獨立,仍是政權機構的一個小單位,在司法節,他鼓勵大家思考司法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前監察委員仉桂美表示,應思考憲法保障人權的基本精神,國內長期以來的問題是行政、刑事和民事法院互不勾稽,以太極門81年稅案來說,同一事實,教育部早已認定太極門不是補習班,當然是有拘束力的,行政法院不能推翻專業權責機關的判斷,而做出枉法裁判。她認為太極門案如果長期無解,是臺灣司法與民主政治出了嚴重的問題,也是每一個知識份子的良心責任。
臺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長陳志龍表示,沒有運動,就沒有有效救濟。臺灣的司法表面上權力分立,其實暗地裡有一些司法皇帝,法院也為他們所把持。對於太極門案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度判字第422號判決明確認定太極門是氣功武術修行門派,不是補習班,且明確指出81年度未及審酌刑事判決及國稅局公告調查7,401份證據皆證明敬師禮是贈與之新事證,至今還不能解決,「這是太極門案被整肅最嚴重的!」陳志龍指出,臺灣人民沒有個人法益,只有國家法益與社會法益踩在人民頭上,只有靠街頭運動,才能成功。
真理大學法律系所教授吳景欽表示,太極門案凸顯臺灣司法偵查大公開的問題,任何人在司法者面前都是弱勢的,當時承辦檢察官違法濫權已到族繁不及備載的程度,未被究責反而高升,年輕檢察官會不會想,他們不用遵守刑事訴訟法與人權保障,就能爬上高位,這是司法節的悲哀,事件距今已近30年,偵查不公開還是走不出法律系的講堂。
前高雄國稅局簡任稽核黃坤光表示,依法課稅是法治國最公平正義的指標。太極門案非常清清楚楚的,是被檢調單位構陷入罪,完全沒有逃漏稅,行政機關到現在反而不予更正,也不道歉。他指出,行政及司法機關再不切實改進查審能力並追查真相,臺灣人民不知什麼時候就會變成待罪羔羊?此案光是虛擬欠稅額之保全及徵收,已造成高雄瀨南街舊道館以及新北市汐止瑞士山莊建築物成為廢墟,讓見者唏噓悲憤。
人權工作者/白色恐怖受害者陳欽生也贊同透過運動爭取人權成果,如戒嚴後修法及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是展現團結與提供證據不斷努力而來,因此贏得國際敬佩。他強調立法應以人民需求為核心,避免權力濫用。而談及轉型正義,他表示,過去多次向政府提出冤案問題,卻未見回應,案件至今未平反,令人寒心。他呼籲持續透過行動與團結力量,並推廣每人一信一卡片方式,不斷向相關單位施壓,以期推動正義與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