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免疫好「食」力

2020年5月18日

 

17年前台灣歷經SARS肆虐,學到慘痛的經驗,2019年底的新冠肺炎襲捲全球,疫情有過之而無不及,前車之鑑讓台灣政府懂得提前部署因應,也讓民間有高度共識,紛紛戴口罩與勤洗手。然而這波疫情總會過去,但下一次又是什麼樣病毒來襲?又要如何抵抗因應呢?

現任醫學中心營養師的郭素娥表示,沒有人可預測疫情的發展,自保唯一不變的原則就是把自己的免疫力顧好。我們每天都藉由「吃」來獲取營養,透過飲食來提升免疫力是最實在也最根本的方法。而「免疫力」養成是靠平常的均衡飲食、動態生活與良好的作息而來,並非疫情來時才依靠某些特定補品獲得。

皮膚及黏膜是人體最大面積的防禦牆,保護好這道牆才能守住健康,避免外來病菌入侵,而體內的白血球、淋巴球則是捍衛身體免疫的尖兵,病菌一旦進入體內,就靠它們來打仗禦敵,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說明了平時保養身體的重要性!而不論是防禦牆或是尖兵,都需要多種營養素來建構與部署,包含維生素(尤其是C)、礦物質(尤其是鐵、鋅、硒等)、蛋白質等,郭素娥提醒大家,選擇食物的訣竅有「三多」:(1)多天然少加工:因為食物在加工過程中,容易流失大量維生素及礦物質,天然的原型食物最好;(2)食物多樣化:多元化選擇食物種類,不要偏食,因為每一種食物都有它不同的營養價值,多樣化可以彌補彼此的不足;(3)烹調多簡單:食物不要過度烹調,例如高溫的油炸、長時間熬煮,都容易破壞營養素。

此外,適量且不暴飲暴食也很重要,而如何評估飲食是否適量?郭素娥提供國健署「我的餐盤」六大口訣供大家參考:(1)每天早晚一杯奶:奶類提供豐富蛋白質與鈣質,鞏固骨骼健康,也調節許多生理機能;(2)每餐水果拳頭大:水果含有豐富維生素及礦物質,維生素C尤其是製造淋巴球的必要物質,芭樂、柑橘類、奇異果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吃新鮮水果也比打成果汁飲用更好;(3)蔬菜比水果多一些:蔬菜和水果一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每天攝取五顏六色的多種蔬果,還可以獲取花青素、胡蘿蔔素等天然的抗氧化物,幫助身體清除自由基;(4)飯跟蔬菜一樣多:多選擇糙米、胚芽米或雜糧,因為它們比白米多了維生素、礦物質、天然抗氧化物等營養素;(5)豆魚蛋肉一掌心:蛋白質是構成免疫細胞的重要物質,多選擇黃豆、黑豆等豆類,以及新鮮的魚、蛋、肉,盡量避免丸子或香腸等加工肉品;(6)堅果種子一茶匙:堅果種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精胺酸及維生素E,也和免疫功能攸關喔!

在太極門修心養性多年的她,提醒大家,要打造免疫力強兵,飲食要均衡,身心內外也要平衡,吃的營養健康外,保持正面樂觀的心情,處事不慌張生氣,冷靜運用智慧化解生活上的不愉快,才能達到身心靈的健康,她指出,根據國外心理學家研究,不論長短期的壓力、緊張、憂鬱都會降低身體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而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以及適當的運動,則有助於健康及免疫。過度的擔心於事無補,不妨放鬆心情,做好該有的防範,把握「三不五多」--不生氣、不憂慮、不緊張,多洗手、多喝溫開水、多運動、多歡喜、多防範,心安安心度過難關。

現今疫情蔓延全球,五大洲無一倖免,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她認為,喚醒世人的良心,找出人最良善的本性,是解決問題最釜底抽薪的辦法,不論對個人、社會、國家甚至解決地球的問題都是,而我們所做的因果,終究會回到自己身上,每個人都是可以影響別人的種子,良心提醒我們要做對的事,社會一起響應良心運動,自然會帶動良善的循環。

 

圖說:現任醫學中心營養師的郭素娥表示,自保唯一不變的原則就是把自己的免疫力顧好,透過飲食來提升免疫力是最實在也最根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