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循普定期審查機制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查看中國人權狀況

 

 2018年11月6日 

 

 人權 

 

 理事會人權成立於2006年,由47個成員國組成,成員國這些由聯合國大會選舉產生。根據規定,每隔四年半,聯合國的193個會員國中的每一個都需就其人權狀況輪流接受審議,人權理事會的成員國也不例外今天,按照議程安排,輪到人權理事會現任成員國之一 - 中國受到“拷問”請聽聯合國新聞李茂奇的報導。 

 普遍定期審議(UPR)機制每年舉行三次會議,每次為期兩週每次會議審查14個國家,因此,每年共計42個國家此次審議會議將按以下順序審查下列國家:。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中國,尼日利亞,墨西哥,毛里求斯,約旦,馬來西亞,中非共和國,摩納哥,伯利茲,乍得,剛果和馬耳他。 

普遍定期審議是一個獨特的程序,涉及對所有193個聯合國會員國的人權記錄進行審議。普遍定期審議是一個由人權理事會主持並由國家主導的程序,每個國家藉此機會公開其為改善國內人權狀況而採取的行動及其履行人權義務的情況。 

作為人權理事會的一個重要特色:普遍定期審議旨在確保一視同仁地評估每個國家的人權狀況這一新機制的最終目標是改善各國的人權狀況,並設法解決在任何地方發生的侵犯人權事件。 

 

自2008年4月舉行首次普遍定期審議會議以來,所有193個聯合國會員國均在第一輪和第二輪普遍定期審議期間接受了兩次審查。在第三輪普遍定期審議期間,各國將再次闡明他們為執行在以往審查期間為其作出的建議而採取的步驟,並強調該國新近的人權事態發展。 

審議所依據的文件有:1)國家報告 - 受審議國家所提供的信息; 2)獨立人權專家和小組(特別程序,人權條約機構和其他聯合國實體)的報告中所載信息; 3)國家人權機構,區域組織和公民社會團體等其他利益攸關方所提供的信息。 

中國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審議曾分別於2009年2月和2013年10月進行人權。理事會在11月6日舉行的會議上對中國的人權記錄進行了第三次審議。 

 

中國在所提交的國家報告中表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權發展道路。人權事業是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根據各國國情和人民需求加以推進,不能定於一尊。中國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提出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為撰寫國家報告,中國外交部牽頭成立了由近30家立法,司法,行政部門組成的跨部門工作組,聯合起草報告。報告徵詢了近40家非政府組織和學術機構的意見,並通過外交部網站廣泛徵求了公眾意見。 

中國代表團由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率領。樂玉成在6日舉行的審議會議上表示,中國始終致力於建立,完善,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法制政策和行政體系,開創了以國情為基礎,以人民為中心,以發展為要務,以法治為準繩,以開放為動力的中國特色人權理念,實踐和發展道路。 

樂玉成:“我們堅持走符合人權的發展道路,人權是普遍的,但實現人權的路徑是多樣的中國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堅持民主和民生相促進,探索出一條中國人權特色的發展道路。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是人權的最終享有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中國政府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堅持在發展過程中促進和保護人權。我們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將生存權和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把人權保障有機地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為人民享有人權創造有利的條件“。 

 

為中國的審議而擔任報告員(“三國小組”)的三個國家代表為:匈牙利,肯尼亞和沙特阿拉伯在審議前,各國通過書面的形式就人權問題向中國提出了一系列希望其解答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新疆“拘留未被依法起訴,審判和定罪的人的做法”,“西藏的宗教和民族群體的宗教或信仰自由,行動自由和文化權利”,“取消對言論和信息自由的限制“,”中國正在做些什麼來結束非法的酷刑,秘密拘留和未經正當程序的拘留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何確保在“反間諜法”,“國家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外國非政府組織管理法“,”網絡安全法“,”國家情報法“和”宗教事務條例“中,任何保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條款符合國際人權法和標準”,在華“外國非政府組織“的運作,”在勞動和就業法中納入禁止任何形式,包括性別,基 性取向和性別認同,族裔,宗教和艾滋病毒感染的歧視“等等。 

中國代表團在6日所舉行的會議上就某些問題做了回答。來自中國國家司法改革辦公室,最高法院,人事部,教育部,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信訪局,生態環境部和住建部代表分別就死刑,司法體制改革,教育,衛生,健康,環境等問題做出了回應。 

 

國家安全法界定 

 

中國代表:“。中國的國家安全法對什麼是國家安全作了清晰的界定我國刑法分則明確規定了國家安全罪,對每一個罪名的主客觀要件和刑罰都有清晰的規定中國的”反間諜法“,”宗教事務條例“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責任。這些法律規定是清楚的,具體的,是完全符合國際人權標準的。” 

 

死刑 

 

中國代表:“關於死刑的存廢,世界仍存在較大爭議,中國保留死刑,但是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2011年和2015年,刑法兩次修正案共取消了22個死刑罪名,最高法院自2007年統一實行死刑核准權以來,通過發布刑法解釋,指導性意見和案例等,確保死刑法律適用和裁判尺度統一。判處死刑不存在歧視問題。關於死刑的數據,中國法院審判包括死刑在內的案件,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一律公開“。 

 

同性戀,雙性戀以及變性群體,器官移植 

 

中國代表:“中國保護LGBT,即同性戀,雙性戀以及變性人群體的健康權,向所有公民免費提供基本衛生服務,允許自願開展變性手術,尊重他們的隱私根據婚姻法,中國只承認一男一。女之間的婚姻關係,同性婚姻不被承認,這並非是因為歧視,而是基於歷史,文化和價值觀等因素。關於器官移植,中國制定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對器官移植知情權有嚴格的規定。2015年年起,中國成功實現器官來源轉型,器官移植全部來自於公民逝世後自願捐獻和親屬間活體自願捐獻,不存在死刑犯器官移植“。 

 

普遍定期審議工作組計劃於11月9日通過為中國作出的建議。按照規定,受審議國可以就審議期間為其作出的各項建議進行表態。 

普遍定期審議機制規定,受審議國負有執行最後報告所載建議的主要責任。各國需要提供資料,說明它們在審議期間做了哪些改變,以及在進行下一次普遍定期審議時在人權方面出現了哪些進展。國際社會和人權高專辦隨時準備與有關國家協商,協助並提供技術幫助。 

該機制申明:人權理事會可以採取一系列措施,如具體調查和設立專門委員會,向不合作的會員國施加壓力,並提請世界對這些國家及其存在的問題給予關注。 

 

 

 

 

Photo: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11月6日舉行的審議會議上發言。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