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24日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日前再度警告,面對美國的科技圍堵,中國不會袖手旁觀,必會做出回應。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宣佈將對鎵、鍺兩大晶片製造關鍵原料出口加強管制。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的報復手段非常多樣,比如限制電動車的電池供應可能就是下一個選項。中國的報復手段不會一次全部用盡,它會先看西方國家怎麼反應,再決定打什麼牌,一步步展現其反制能力。
強硬警告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謝鋒上周在阿斯彭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上表示,中國並不想打貿易戰或科技戰,希望能告別“鐵幕”、“矽幕”。但若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業實施更多的投資限制和出口管制,中方將不能保持沉默,肯定會作出回應。
謝鋒在發表上述言論之際,美國政府正在對投資中國尖端技術的審查機制進行最後的修改,範疇包括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有助於中國軍事發展的領域。《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美國官員的該項提案預計在8月底完成,2024年生效。v
美國商務部還研擬對中國出口AI晶片實施新的限制,包括停止向中國客戶輸出英偉達(NVIDIA)等晶片製造商生產的晶片,以及考慮限制向中國AI公司出租雲端服務。這是繼去年美國禁止英偉達、超微半導體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等晶片業者在未經許可下出口先進晶片給中國客戶後,進一步限制中國打造AI的能力。
中國方面則在7月初宣佈,自8月1日起,涉及高階晶片製造的材料鎵、鍺等原料的出口商,必須向中國商務部提出申請,並報告海外買家的詳細資料,獲得許可後才得以出口,引發全球供應鏈緊張。《華爾街日報》分析,中國的措施可以視為是一種報復手段。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