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1 月 17 日 (麻省理工學院新聞)
一個專家小組討論了兩個世界大國與美國競爭對手之間結盟的優勢和限制。
目前中俄關係的性質如何?未來兩國將繼續進行多廣泛的合作?這是國際關係的一個主要問題。
週四,麻省理工學院的一次公開小組討論給出了一些答案,外交政策學者表示,中國和俄羅斯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意義上的“聯盟”,儘管它們保持持久的聯盟不僅是基於便利,而且也基於一些因素。更深層的共同利益和觀點。
伊莉莎白說:「儘管烏克蘭戰爭對某些外交政策目標產生了影響,但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仍然是中國的首要任務,這是因為中俄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依存,儘管在許多領域存在差異,但有著共同的目標。」維什尼克是中國外交政策專家。“這種夥伴關係的局限性一直很明顯,但有時我認為我們低估了它的持久力。”
正如小組成員所強調的那樣,這些共同目標對雙方來說都是顯而易見的,包括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
“最終,這當然不僅僅是一種交易關係;而是一種交易關係。” 這種關係已經發展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專門研究俄羅斯外交政策和安全的學者娜塔莎·庫爾特說。
世界大國如何接觸和結盟的問題無疑是熱門話題,美國總統喬·拜登週四在加利福尼亞州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一事態發展可能會讓美中關係略有緩和。除此之外,中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保持中立,而在美國,拜登政府則堅決反對入侵。
活動的標題是「永久合作夥伴關係?習近平和普丁如何塑造一個動蕩的世界」作為麻省理工學院斯塔爾論壇系列的一部分在網上舉行,這是一系列關於緊迫國際問題的公開討論。斯塔爾論壇由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 (CIS) 主辦,週四的活動由麻省理工學院安全研究計畫和 MISTI 麻省理工學院歐亞計畫共同主辦。
威什尼克目前是海軍分析中心中國和印太安全事務的高級研究科學家,同時在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擔任政治學教授。她的研究興趣包括中國外交政策和中俄關係以及北極地緣政治。
庫爾特是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國際和平與安全高級講師。她專注於俄羅斯和歐亞安全事務和外交政策,特別是與亞洲有關的政策。
該活動由麻省理工學院安全研究計畫高級研究員、蘇聯和俄羅斯外交政策專家卡羅爾·塞維茨 (Carol Saivetz) 主持。
發言者指出,中國和俄羅斯當然在經濟利益等方面有連結。正如維什尼克指出的那樣,中國19%的石油和25%的煤炭來自俄羅斯;由於煤炭約佔中國能源消耗的一半,這些進口量非常可觀。事實上,雖然俄羅斯只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僅次於馬來西亞),但其作為能源供應商的角色使其在中國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俄羅斯從這項夥伴關係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化石燃料的出口目的地。與中國關係改善意味著俄羅斯需要向兩國之間 2,300 英里的邊境派遣更少的軍隊。反過來,這又釋放了更多的俄羅斯軍隊來參加烏克蘭戰爭。
「我們也看到莫斯科從俄羅斯遠東地區向烏克蘭戰場部署大量軍隊的方式,這在二十多年前幾乎是不可能的,」庫爾特說。“所以,這個事實本身就具有重大意義。”
無論中國高層如何評價俄羅斯的入侵,中國在這場戰爭上都保持中立的公開立場。
「顯然中國對烏克蘭正在發生的事情感到擔憂,但很高興表現出這種中立立場,」庫爾特說。「俄羅斯和中國確實走到了一起,他們認為這場戰爭本質上是一場代理人戰爭,是一場反對西方霸權主義的戰爭。因此,雖然中國確實聲稱保持中立,但我認為很明顯,儘管中國對主權感到擔憂,但他們對這場戰爭的根本原因有著非常相似的看法。”
她補充說:「我不認為這是一個聯盟,否則中國可能會向俄羅斯提供援助,而且我認為這永遠不會成為一個聯盟。軍事層面的合作還達不到真正可以稱之為聯盟關係的程度。”
然而,正如兩位學者指出的那樣,這種關係背後看似難以捉摸的定義可能對雙方都有幫助。
威什尼克說:“這種夥伴關係存在戰略模糊性,即使沒有全面聯盟,這種夥伴關係也能增加其威懾價值。” “對於中國來說,我想說俄羅斯是一個重要的伙伴,儘管是一個有問題的伙伴。”
在演講後的問答環節中,薩維茨向小組成員詢問哪些問題可能損害中俄關係。維什尼克表示,核安問題以及中國的領土完整是夥伴關係中的「主要紅線」。雙方都認為北極地緣政治也可能是緊張局勢的根源之一。
學者們也被問及習主席訪美訪問拜登是否會對中俄關係產生影響。他們基本上一致認為,這代表了中國試圖找到重新與世界接觸以擺脫經濟低迷的方法的直接問題。
「我認為這次訪問無意向俄羅斯發出任何信號,」威什尼克說。「我認為,對於習近平來說,在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之際,這是一個幫助恢復舊有經濟關係的機會,不僅是與美國,而且是與全球的經濟關係。”
儘管如此,習近平的訪問可能反映出中俄關係的一件事:兩國經濟規模的變化。二戰後的幾十年裡,美國和俄羅斯是冷戰世界的超級大國,但中國的經濟成長改變了這一狀況。現在,美國和中國依序擁有最大的經濟體。
「這可能正在成為一個 G2 世界,即使他們實際上並沒有以這種方式表達它,」庫爾特說。
[照片]
麻省理工學院由外交政策學者參加的公開小組討論探討了中俄結盟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