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無人機關閉地理圍欄系統的背後

20252 13

 

總部位於中國深圳的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創新(DJI)在它的一架無人機與一架參與洛杉磯消防救援的消防飛機相撞後決定關閉全球範圍內旨在防止無人機飛越機場、軍事基地以及其他限制區域的地理圍欄系統。該公司表示,這個變化把“控制權重新交還給無人機操作者”,符合有關的監管原則。但專家擔心,大疆的這個改變可能給中國可乘之機,給美國的安全帶來隱患。

根據大疆創新1月13日發佈的公告,這些變化會將美國的禁飛區轉變為“加強警告區,與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指定區域保持一致”。該公司稱,這些變化與去年在歐洲實施的類似變化一致,並將“控制權重新交還給無人機操作者,符合承擔最終責任的操作者的監管原則”。

 

什麼是地理圍欄系統?

大疆創新的地理圍欄系統是一種安全功能,旨在防止無人機進入禁飛區或限制區域。該系統源於2013年發佈的大疆飛控概念,原理是無人機不斷接收來自類似機場飛控中心的資料以避免誤入類似森林火場的區域。該系統通過全球定位系統(GPS)和航區資料,即時監控無人機的位置,並根據預設的飛行區域限制飛行。地理圍欄會限制無人機進入某些區域,如機場、軍事基地、政府機構等敏感地點,從而提高飛行安全,避免幹擾航空交通或進入不允許飛行的區域。如使用者需要在限飛區內執行飛行任務,地理圍欄系統也可實現限飛區解禁功能。使用者可根據飛行區域的限制程度,採取相應的方式完成解禁申請。

2015年,在一名大疆無人機操作者意外將無人機撞到白宮草坪的事件之後,大疆創新的無人機出廠時就預裝了軟體,阻止它們在某些不斷更新的限制區域起飛或飛入。

根據DJI無人機用戶手冊,限飛區是指地理圍欄系統動態設定的各類飛行功能受到限制的區域,劃分為禁飛區、授權區、警示區、加強警示區、限高區等,包含但不限於機場、大型活動現場、突發事件(如森林火災等)、核電站、監獄、政府大樓及軍事設施等。系統預設開啟飛行限制功能,並在可能引起安全問題的區域內限制無人機起飛或飛行。

禁飛區/授權區的緩衝區:為了避免飛行器誤入禁飛區和授權區(未解禁時),地理圍欄系統在禁飛區、授權區外設置了約 20米寬的緩衝區。當飛行器位於緩衝區內部時,飛行器只能原地起降或向外飛出,無法在未解禁的情況下向禁飛區/授權區方向飛行。飛出緩衝區後將無法再次進入緩衝區。

加強警示區是飛行器在此區域飛行時,會收到警告提醒,用戶需完成飛行行為確認。用戶完成飛行行為提示確認後,飛行器可正常飛行。

大疆創新地理圍欄系統的最新固件更新將禁飛區重新歸類為加強警示區。這一變化意味著無人機操作者而不是全球定位系統(GPS)自動衍生的地理圍欄負責監控無人機,以確保它們不會侵入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指定的飛行限制區域。

 

為什麼要取消禁飛區?

雖然在大多數地方放飛無人機通常是合法的,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表示,休閒飛行者不能進入機場、指定的國家安全敏感設施、某些軍事基地、基礎設施和國家地標以及臨時飛行限制涵蓋的地方周圍的空域。在DJI的博客上,該公司表示,當其地理圍欄系統於2013年推出時,消費級無人機仍然是一項新技術,沒有太多的飛行規則和規定。雖然地理圍欄系統最初是作為自願的內置功能創建的,以幫助“促進負責任的飛行實踐”,但DJI表示,“全球法規和用戶意識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DJI全球政策負責人亞當·威爾士(Adam Welsh)在最近與科技新聞網站Verge的一次採訪中說,監管機構沒有強制要求使用地理圍欄。

他說:“他們要求消費者進行基於社區的組織安全培訓。他們已強制使用LAANC訪問機場周圍受控空域的許可權,並且已強制使用遠端ID。他們堅持的基本原則,即操作者應始終控制無人機、飛機或任何其他類型的航空物體。我們所做的是切換到一個系統使操作者擁有更準確的資訊,同時也始終保持對無人機的控制。”

LAANC(Low-Altitude Authorization and Notification Capability)是低空授權和通知功能的英文縮寫。它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和業界之間的合作,旨在促進雙方之間共用空域資料。

但威爾士不認為這是因為監管機構覺得,既然最大的製造商已經採取行動,他們就沒必要進行監管。

他在採訪中說:“我猜想,當監管機構審視這個問題時,他們已經意識到它有多麼複雜。舉個例子,我們已經盡一切努力讓 [操作者請求進入禁飛區] 的過程順利進行,但它仍然需要人工查看每一個申請。你可以想像我們每週和每年都會處理大量絕對合法的解鎖應用程式。任何監管機構要經歷這個過程,都會有巨大的負擔。”

 

大疆無人機面臨美國的禁令,大疆:改變並非出於政治動機

這次的固件更新是在一架DJI無人機與一架參與洛杉磯消防救援的消防飛機“超級舀水機(Super Scooper)相撞幾天後進行的。對這次撞擊事件的調查正在進行中。無人機的操作者面臨被起訴的風險,可能導致巨額罰款、監禁或兩者兼而有之。

Dronexl網站在談到洛杉磯撞機事件時寫道:“該事件凸顯了當前無人機監管框架的一個關鍵弱點——在緊急行動期間強制遵守飛行限制的挑戰。雖然像DJI這樣的製造商實施了地理圍欄等技術解決方案,但這些措施的有效性最終取決於運營商的合規性。無人機行業必須繼續創新,開發萬無一失的安全系統,同時監管機構努力提高執法能力和對違規行為的處罰。”

美國國防部2022將DJI添加到其被認定為在美國運營的中國軍事公司的實體名單中。美國眾議院去年通過了兩黨合作的《打擊中共無人機法案》,將把DJI列入聯邦通信委員會的黑名單,這將有效地禁止在美國銷售任何新的DJI無人機。該法案尚未簽署正式成為法律。資料顯示,DJI目前控制著美國約90%的無人機市場。

美國商務部正在考慮制定限制或禁止包括DJI在內的中國無人機進入美國的新規則,並在3月4日之前對可能實行的規則徵求公眾意見。該規則旨在確保無人駕駛飛機系統或無人機的資訊和通信技術與服務供應鏈的安全和保障。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1月2日的聲明說,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可能使我們的對手能夠遠端存取和操縱這些設備,從而暴露敏感的美國資料”。

不僅如此,如果DJI無法說服“適當的國家安全機構”公開宣佈其產品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會根據《安全和可信通信網路法案》將DJI的設備添加到其“涵蓋清單”中。該清單不僅會阻止DJI的設備在美國網路上運行,還會阻止聯邦通信委員會授權DJI內部無線電在美國使用,從而有效地阻止所有DJI產品的進口。

然而,在一篇博文中,DJI表示移除禁飛區的做法並非出於政治動機。

該公司說:“認為此更新與美國當前的政治環境有關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危險的。將安全政治化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我們鼓勵討論和評論繼續關注技術事實和證據。”

但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航空航太安全項目副主任兼國防和安全部高級研究員克萊頓·斯沃普(Clayton Swope)認為,取消地理圍欄禁飛區必須在更廣泛的美中關係背景下看待。

他告訴美國之音:“這是北京可以用來給我們帶來麻煩的杠杆。”

他說,雖然地理圍欄從來都不是法律要求的功能,但它是一種人造的安全保障,掩蓋了廣泛使用的小型無人機帶來的公共安全問題。

根據中國《情報法》的規定,中國政府會強制海外企業將境外資料交給中國政府。

 

中國有能力遠端控制其無人機?

斯沃普認為,中國有可能有能力遠端控制DJI的無人機。

“任何人都不應該對北京單方面控制將休閒無人機阻擋在機場等禁飛區之外的安全功能的開關感到舒服,”他說。

他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激勵美國無人機買家尋找非中國製造的選擇。

這位專家表示:“還需要一個協調一致的聯邦、州、地方治理框架,為州和地方官員提供對抗無人機的權力。他們應當在無人機被用於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如機場)時,以及可能在發電廠、監獄、水處理設施等基礎設施以及某些大型集會(如大型音樂會或體育賽事)上使用時,能夠應對公共安全威脅。現在,州和地方沒有這些權力。”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