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大城市

2018年10月9日

 

上週,臉書資料庫被攻破,並且據估有5千萬使用者的資訊被洩露。這凸顯當今人們向全世界傳播資料時的問題。城市規劃者也有著同樣的擔憂,但他們也在尋求透過“大資料”來促進城市發展。

這是倫敦的金絲雀碼頭。

從閉路監控攝像機到手機,城市中飄蕩著巨量的資訊;而城市規劃者們很樂意獲取這些資訊。

麻省理工學院的法比奧·杜爾特明白這其中的原因,但他也認識到對隱私的憂慮。

 

麻省理工學院法比奧·杜爾特說:“所以,是誰在搜集這些資料?這些資料會被用來做什麼?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從我們的大學,我們可以弄明白這些資料,瞭解從資料中可以獲得哪些價值,並且把這些成果帶回城市。”

但杜爾特認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大資料不止來自個人的時代。城市規劃者可以從谷歌街景或是麻省理工用於記錄綠化的樹百科,來獲取各種獨特的資訊。

杜爾特說:“在樹百科上,我們搜集谷歌街景提供給我們的資訊。谷歌街景的拍攝車從世界上超過400個城市中搜集圖像。我們想到:‘除了能看到我住在哪之外,我們還能從這些資料中獲得什麼資訊?’”

 

杜爾特說,這些都是匿名資料,但也是極為有價值的。

杜爾特說:“現在我們可以透過谷歌街景提供給樹百科的圖像,運用電腦視覺技術來對比世界各地的數十座城市。我們不僅可以對比這些城市,還能告知城市規劃者哪個區域需要更多樹,或是哪個區域缺少樹蔭。”

現在,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互聯。杜爾特認為,“匿名來源”的資料會極大幅增長,這可以減輕對隱私權的憂慮。

 

杜爾特說:“很快我們就不用再追蹤人與人的對話,而是物與物的對話;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物聯網。比如說,路燈對汽車的對話,對交通信號燈的對話,對人行道的對話等。而這些資訊都是匿名的,並且也是真正能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好的資訊。”

這些資訊能夠顯示地鐵站“人流擁堵”之類問題的解決,並迎來城市規劃的黃金時代。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