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突破西方圍堵,中俄尋求科技互補,補得上嗎

2023年3月24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將兩國宣揚的“戰略合作深化”擴展到科技合作領域。分析認為,儘管莫斯科對北京的依賴日益加深,雙方合作仍難以克服美國和西方嚴厲的科技制裁影響。

 

中俄試圖突破西方科技秩序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本周會晤後,雙方強調兩國科技行業的“互補”能力,誓言加強科技合作,並將對抗矛頭直指西方。在中俄公佈的聯合聲明中,兩國一方面強調反對“脫鉤斷鏈”、反對單邊制裁,同時強調“科技創新領域互利合作”。

這份聲明還挑戰西方宣導的“基於規則的秩序”,外界認為,中俄宣言彰顯了它們對顛覆二戰以來世界秩序格局的欲望。

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自由社會未來中心副總監邁克·沃森(Mike Watson)說,中俄兩國都認為自己應該“在國際事務上自然而然地擔當領導角色”,認為美國及其盟友正在對此進行遏止。

 

“他們都想打破目前存在的這種國際秩序。”沃森對美國之音說:“他們也認為美國及其盟友在威脅其政權在國內的統治。”

在克林姆林宮21日公佈的普京講話稿中,普京強調所謂的“技術主權”,號召中俄兩國在某些特定領域加強合作。

普京3月21日說:“技術主權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們建議進一步改善特定行業的戰略夥伴關係。通過結合我們豐富的研究能力和工業能力,俄羅斯和中國可以成為資訊技術、網路安全和人工智慧領域的世界領導者。”

 

西方技術難取代

中國官方媒體和分析人士也在吹捧中俄兩國的技術領域互補性。習近平赴俄當日,中國官方的英文媒體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3月20日發文說,中俄科技各具強項。文章引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李自國的話說,中國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相對薄弱,但在應用技術方面較強,市場廣闊,而俄羅斯在基礎研究方面具有實力,但其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市場規模小。

中俄元首會面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1日在推特上用英文發文說,中俄雙方“需要加強總體設計和頂層規劃,促進能源、資源和機電產品貿易,增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韌性,鞏固人員交流的基石。”

習近平早在2019年訪問俄羅斯時就與普京將2020年和2021年定為“中俄科技創新年”。中國政府表示,兩國這兩年在疫情防控、航空航太、核能、數字經濟等領域取得成果。不過,隨著美國近年來對中俄兩國的科技產業制裁升級,莫斯科與北京的技術合作愈發暴露其局限性。

 

哈德遜研究所的沃森說,中俄在一些領域有互補能力,但西方關鍵技術無法取代。

沃森對美國之音說:“當你考慮5G、資訊技術這一類科技時,中國可以貢獻出一些俄羅斯不太擅長的東西。另一方面,俄羅斯在生產噴氣發動機和其他國防相關設備方面可能比中國強得多。所以他們可以在技術領域為對方提供某些自己無法獨自獲取的東西。”

“如果你看看幾乎任何涉及電腦晶片的領域,獲得尖端電腦晶片的唯一方法就是與少數西方公司簽訂供應合同,它們大多數位於荷蘭、美國和日本。”沃森說:“他們可以在一小方面相互幫助,但在與西方科技公司建立良好合作關係上是沒有替代方案的。”

 

俄羅斯已成中國小弟

根據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統計,自俄烏戰爭爆發後,超過一千家西方公司撤出了俄羅斯或大幅削減在俄業務,以規避西方制裁的影響。與此同時,為獲取科技產品,俄羅斯對中國依賴加強,中國借機將俄羅斯視為資源來源地。

加拿大創新未來中心(Center for Innovating the Future)聯合創辦人、地緣政治未來學者阿比舒爾·普拉卡什(Abishur Prakash)對美國之音說:“對俄羅斯來說,中國願意向俄羅斯經濟投入大量資金……這使俄羅斯能夠躲過西方制裁,或者至少抵消制裁的影響……”

“中國將俄羅斯視為智慧手機、無人機等商品的消費市場,以抵消在西方(市場)的損失。”

 

分析認為,自從俄羅斯經濟幾乎被西方全面孤立後,莫斯科十分依賴於北京。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一名瞭解克裡姆林宮事務的人士的話說,莫斯科認為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對其贏得戰爭的前景至關重要。這位知情人士說,俄羅斯將成為“中國的資源殖民地”。

他說:“我們的伺服器將來自華為。我們將是中國所有產品的主要供應來源。他們將從西伯利亞(管道)獲得天然氣。到2023年底,人民幣將成為我們的主要貿易貨幣。”

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的國際制裁和能源事務專家瑪麗亞·沙吉娜(Maria Shagina)對《金融時報》說,美歐對俄羅斯的制裁加劇了中俄之間本已不對稱的關係。她說:“難以掩蓋的事實是,俄羅斯現在是一個“小弟”(junior partner)。”

 

隨著晶片、5G設備和重工業機械的進口現在受到美國的出口管制,俄羅斯轉向了中國製造商。《金融時報》報導說,中國可能借土耳其、阿聯酋等國暗度陳倉,向俄羅斯出口晶片產品。報導說,中國對土耳其的晶片出口在2022年增長了一倍,與此同時,科技出口力量薄弱的土耳其向俄羅斯出口了大量晶片。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對俄羅斯的科技產品出口多數來源於二三流企業,大型企業不願承擔違反美國制裁的風險。

哈德遜研究所的沃森說:“我認為,許多中國公司為了讓生意做下去,都會作出合乎邏輯的決定,也就是選擇更大的市場。”

 

合作無法彌補制裁損失

在中俄雙雙被美國制裁的背景下,有研究認為,兩國科技合作無法彌補制裁帶來的損失。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一篇研究報告說,中國的援助無法填補西方科技公司捨棄俄羅斯後留下的空白。

報告說,與俄烏戰爭爆發前水準相比,中國對俄羅斯電動機械和零部件(其中包括半導體)以及電信設備出口分別下降了19%和30%。

 

即便是被視為俄羅斯經濟命脈的能源產業,也難逃西方制裁的影響。油田服務公司哈裡伯頓(Halliburton)、貝克休斯(Baker Hughes)、西門子等棄俄而去後,中國公司力圖填補空白,但中國的服務和產品品質並不盡如人意。

CEPA的報告說,在油氣田流體動力學建模方面,俄羅斯也沒能找到可以替代西方軟體的有效方案。國際能源署預測,從長遠來看,俄羅斯石油產量可能每天下降200萬桶,天然氣出口可能每天下降400多萬桶。

 

無人機助俄 分析:中國只希望俄羅斯不會輸

儘管中國否認直接對俄進行軍事援助,美國對中國向俄羅斯出口可能用於軍事用途的民用技術表示關切。

有報導說,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重要的無人機來源地。《紐約時報》21日報導,中國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已經向俄羅斯出口了價值1200萬美元的無人機和無人機零件,其中包括大疆無人機和道通智慧(Autel)等規模較小的中國企業的產品,而且多數由中間商通過哈薩克、巴基斯坦和白俄羅斯等中間國轉口。

報導說,如果無人機產品使用了美國技術,將涉嫌違反美國的出口管控制裁。大疆公司2020年就被美國商務部列入了制裁黑名單。

 

設在布魯塞爾的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ECIPE)總監霍素克·李—牧山浩石(Hosuk Lee-Makiyama)說,中國無人機受俄青睞也反應了中國軍事科技的局限性。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和俄羅斯的裝甲車和飛機互通性低,這是中國的武器銷售以無人機為主的重要原因。

“歸根結底,中國的利益在於降低在貿易和與西方共用體制方面的依賴所帶來的風險。因此,中國沒有必要確保俄羅斯贏得烏克蘭戰爭,但中國迫切希望確保俄羅斯不會輸。”

 

source: 
美國之音
Insert into ip_checker (ip, create_date) VALUES ( '3.145.165.239', 1737911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