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
美國參議院共和黨人發佈的一份新冠疫情起源調查報告認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中國科研人員在研發疫苗的過程中安全隔離措施失靈而意外洩露。在此之前,中國據報導退出了聯合國一個為防範大流行病對幾個亞洲國家“濕貨市場”(wet markets)進行調查的項目。專家認為,生物安全措施不完善和野生動物交易的普遍存在讓下一場全球大流行病始于中國成為可能。
美參院報告凸顯中國生物安全問題
參議院共和黨人週一(4月17日)發佈的這份長達301頁的《渾水:COVID-19溯源報告》(Muddy Waters: The Origins of COVID-19 Repoprt)認為,新冠疫情大流行更有可能是緣起於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生物安全問題所引發的實驗室事故。報告稱,隸屬於中國解放軍的科研人員在2019年11月開始在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發至少兩款新冠疫苗,意味新冠病毒的出現要早於中國政府公佈的時間線。而大約在同一時間,武漢病毒研究所不同尋常地強調提高生物安全操作規程,採取的措施包括一位來自北京的高級別生物安全官員到訪,為工作人員提供補救性的生物安全培訓課程,以及採取緊急措施採購新的安全設備。
報告也對疫情來自於動物感染人類的自然方式進行了評估,但認為其來自於實驗室事故的可能性更高。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大量的資訊證實了與研究有關的事件的合理性,該事件很可能是由於在與疫苗有關的研究過程中生物安全隔離措施的失敗而非意外造成的。”
這份報告再次將武漢病毒研究所置於聚光燈下,該機構被西方專家認為在生物安全條件缺乏的情況下進行了大量冠狀病毒試驗。報告說,中國在生物安全方面的進展比它對高致病性微生物的關注和研究要慢。
星期二,美國國會眾議院就新冠病毒溯源問題再次舉行聽證會。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裡夫(John Ratcliffe)告表示,美國情報界獲得的證據足以支撐實驗室洩露的疑慮。“如果這是一場審判,我們情報部門提供的大量間接證據將迫使陪審團裁定,武漢實驗室的冠狀病毒研究導致大流行的指控成立。”他說。
《華盛頓郵報》:中國砸錢建實驗室,安全卻沒有跟上
《華盛頓郵報》4月12日發表長篇調查報導,稱中國為了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科技超級大國,在實驗室建設和基因工程方面砸下數十億美元,但在生物安全方面卻沒有跟上,導致中國過去發生的致命病原體逃逸事故有可能再次發生,並引發另一場疫情大流行。
報導披露了2019年夏季在甘肅蘭州發生過的一次鮮為人知的病原體洩露事故。在那次事故中,蘭州生物藥廠在生產獸用布魯氏菌疫苗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導致廢氣滅菌不徹底,攜帶含菌發酵液的廢氣形成氣溶膠後擴散至居民區,將近一個月後,問題才被發現和解決,四個月後,公眾才被告知,造成至少有一萬人接觸了病菌,三千多人出現症狀。
報導說,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以及國會議員的多項調查發現,中國持續存在實驗設備和安全培訓不足的問題,在某些情況下,實驗過的動物被非法出售,還有被污染的實驗室廢物被沖入下水道。而這些問題在一個隱秘的、自上而下的官僚體制下變得更加嚴重,這個體制設定了苛刻的目標,但同時反射性地掩蓋事故,並且阻撓任何公開地承認不足。
生物安全專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流行病和人口健康中心名譽教授柯林·巴特勒(Colin D. Butler)在一封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儘管目前新冠病毒來自於實驗室洩露或者是通過華南海鮮市場這樣的“濕貨市場”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這兩種可能性都是合理的,但病毒來自於實驗室的可能性要遠高於來自自然界,而且幾乎肯定會再次發生。
“這樣的事情會再次出現嗎?肯定會的,”他說,“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安全標準(也許還有中國其他地方的實驗室)是不充分的,再加上不嚴謹安全標準和道德文化,以及甚至像高福這樣的人都不能自由發言的事實,再次發生災難就是肯定的。”
中國繼續幹擾溯源調查
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上週五(4月14日)在倫敦出席一個如何準備下一場大流行病的峰會上發言表示,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導致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病毒是來自哪種動物。他說:“即使是現在,人們也認為某些動物是宿主或者是中間宿主,但長話短說,沒有證據表明哪些動物是病毒的來源。”
高福和他的團隊4月5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提取的貉等野生動物的拭子雖然帶有新冠病毒,表明該動物有可能是病毒的中間宿主,病毒溢出後傳染給了人類,但這尚不足以證明貉感染了病毒,因此不能排除通過感染的人或冷鏈產品將病毒帶入市場的可能性。
這一結論從側面支持了中國政府的立場,即病毒起源於海外,通過人或冷鏈傳到中國並在武漢大爆發。中國一直否認病毒是來自於中國國內實驗室洩露的說法,同時阻撓和幹擾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對病毒溯源的一切調查。
美國布羅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分子生物學家、《病毒:新冠病毒溯源》(Viral: The Search for the Origin of Covid-19)一書的共同作者曾昱嘉(Alina Chan)對美國之音表示,高福團隊的論文對新冠病毒溯源沒有現實意義。她在一封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他們提供的資料無法辨識病毒是來自自然界還是實驗室。”
高福團隊論文中所涉及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基因資料最先於今年1月被中國疾控中心的科研人員上傳到了世界最大的公共病毒資料庫。它包括2020年1月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採集的1000多份環境和動物樣本中發現的基因序列。一名法國生物學家偶然發現了這些資訊,並與一個由病毒專家組成的國家團隊分享。但當他們提出與中國同行合作進行分析後,這些資料隨被刪除。
這些病毒專家認為,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動物基因資料顯示,從一個已知參與野生動物貿易的攤位收集的一些COVID陽性樣本也含有貉的基因,這表明這些動物可能感染了該病毒。他們的分析首先被《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報導。他們的猜測尚未來得及在有同行評審的學術刊物上發表。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就此批評中國沒有更早地分享遺傳基因資訊,稱“這些資料本可以而且是應該在三年前就分享的。”
中國退出聯合國調查專案
傑瑞米·卡米爾(Jeremy Kamil)是支援新冠病毒起源於自然界、通過海鮮市場上販賣的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病毒學家。他對美國之音說:“這個病毒看上去沒有任何不尋常的地方。它是一個進化意外(自然產生的)。但是那些進化卻是發生在濕貨市場。那是一個完美的地方,因為人們在那麼小的地方將動物和人混雜一起,就產生了(新病毒)。”
但他也承認,即便是這樣的理論,中國政府亦不願意承認責任。“這是一個政治問題,而不是科學問題,”他說,“有很大可能性,下一次的(病毒)溢出也會出現在中國或是東南亞某個地方,且與野生動物市場有關。”卡米爾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微生物與免疫學副教授。
在美國參議院的新冠疫情起源報告出爐前,路透社獨家報導說,中國退出了聯合國旗下一個為防範大流行病而對幾個亞洲國家“濕貨市場”(wet markets)和其他設施進行調查的項目。
中國、泰國、越南和老撾這四個亞洲國家最初被該專案科學諮詢委員會選中進行調查,該專案名為“亞洲全球環境安全”(Safety across Asia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SAFE)。這些國家被選中是因為它們境內的多種設施存在動物向人類傳播疾病的風險。全球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呼籲北京分享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資訊,以防止未來因人畜共患或動物到人的疾病傳播而出現下一個全球大流行病。
生物安全專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教授巴特勒說,對於中國政府來說,病毒無論是起源於自然界通過華南海鮮市場販賣的野生動物傳播開來,還是來自於實驗室洩露都是不可接受的。
“無論哪種解釋都讓中國政府感到尷尬,而且每一種解釋都有可能使中共失去信譽,甚至破壞其合法性。因此,儘管全球有數百萬人死於疫情,中國政府仍然認為通過掩蓋關於起源的事實來維護其威信是最好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