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絡欺凌說不:兒基會在國際互聯網安全日呼籲在網絡中以善意對待兒童與年輕人

 

 2019年2月5日 

 

 文化與教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今天警告稱,全球70%以上的15至24歲年輕網民正面臨著網絡暴力,欺凌和騷擾的威脅,並呼籲採取協調行動,解決和預防網絡上針對兒童與年輕人的暴力行為。 

這項呼籲是在1月5日國際互聯網安全日當天發出的。在近期兒基會面向年輕人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年輕人對他們自身以及父母,教師和決策者可以做些什麼來保證其安全發表了見解。接受調查的年輕人表示,善意是預防現實生活中以及網絡中欺凌行為的最有力手段之一。該調查在五週內收到了超過160個國家的100多萬份回复,並從一系列由學生主導的#終結暴力#青年討論中蒐集到了許多建議。 

 “我們已經聽到了世界各地兒童和年輕人的心聲,他們傳遞的信息很清楚:在互聯網中,善意已經難尋。”兒基會執行主任亨麗埃塔·福爾(Henrietta Fore)說,“正因如此,兒基會在今年的國際互聯網安全日邀請所有人,無論年輕還是年長,在網絡中以善意相待彼此,同時呼籲採取更有力的行動,使網絡空間成為對每個人而言都更安全的場所“。 

互聯網已經成為各個收入水平的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據國際電信聯盟統計,發達國家94%的15至24歲年輕人在使用網絡,而發展中國家則有超過65%的年輕人在上網。這樣的比例遠遠超過了互聯網在普通大眾中的普及率。從全球角度來看,不考慮年齡因素,總人口的一半都在使用互聯網。 

伴隨著上網人數的不斷增長,風險也在增加。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高收入國家網絡欺凌現象流行率的統計數據,受網絡欺凌影響的兒童和青少年比例從5%到21%不等,女孩比男孩更容易遭受網絡欺凌。 

網絡欺凌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害,因為它可以迅速地大範圍傳播,往往也會永久留存在網上,為受害者帶來伴隨終生的傷害。網絡欺凌和傳統欺凌經常並存和相互轉化,可能會導致一系列有害的行為。網絡欺凌的受害者比其他學生更有可能使用酒精和毒品,並且逃學。他們的學習表現也可能更差,並面臨自卑和健康問題。在極端情況下,網絡欺凌還可能導致自殺。 

 

在國際互聯網安全日,兒基會提醒人們,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表現出善意都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在“兒童權利公約”通過30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兒基會呼籲更加重視兒童網絡安全的緊迫性,並開展合作將促進兒童權利置於各項數字化議程的優先位置。為此,兒基會正在實施相關項目,深入挖掘互聯網在推動數字互聯與教育發展領域能夠為兒童帶來的益處。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 公益互聯 ”項目旨在通過免費提供能夠挽救生命與改善生活的移動端信息,並使這些信息在低端手機上也能使用,來彌合數字鴻溝並在社會中傳播知識。 

福爾說:“”兒童權利公約“通過以及萬維網發明已經30年了,現在是時候督促各國政府,各個家庭,學術界以及私營部門將兒童和年輕人置於數字政策的中心位置了通過將兒童遭受網絡傷害的風險降到最低,並將他們從中獲得的機遇擴展到最大,我們每個人都能推動互聯網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Photo: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一名學生正在家中學習。馬來西亞的活躍互聯網用戶數量已超過2010萬,其中1680萬活躍在社交媒體上。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