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發佈行政命令,加強對社交媒體內容問責

2020529

 

美國社交媒體平臺推特(Twitter)正式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今年三月發佈的指控新型冠狀病毒來自美軍的不實資訊推文加註警告標籤。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發佈行政命令,要求加強對社交媒體平臺內容的不實言論問責。

 

推特指趙立堅三月推文事實待核實

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星期三(5月27日)報導說,在該報的反復詢問下,推特決定給趙立堅今年3月12日的兩則推文加註藍色感嘆號警示標記。警示標籤附有一個標注為“獲取2019新冠病毒事實資訊”的連結。連結指向的解釋頁面說,世界衛生組織今年4月表示,新冠病毒來自動物,不是實驗室製造出來的。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援引推特一名發言人的話說,趙立堅的“有關推文包含了針對新冠病毒潛在的誤導內容,加以標註是為了向公眾提供更多的背景資訊。”

推特時隔兩個多月後才為趙立堅這兩則早已引發許多爭議的推文“貼標籤”,而在此之前,推特為美國總統川普兩則有關郵寄投票可能引發選舉舞弊的推文加註類似的警示標記,這一“事實核查”的舉動引起川普的強烈不滿。

 

川普簽署行政命令 加強對社交媒體內容問責

川普星期四(5月28日)發佈行政命令,要求對1996年國會透過的《通訊正當行為法》(Communication Decency Act)第230條啟動規範澄清程式。“第230條”為社交媒體平臺免責,保護它們不會因使用者發佈的內容被起訴。

白宮在一項聲明中說,當社交媒體公司在自己的平臺上進行內容編輯、或基於政治原因刪除合法的言論時,它們就不應該受到免責保護。

聲明特別提到,網路社媒平臺“從外國政府散佈的虛假資訊中獲利。”

 

聲明說:“谷歌、臉書和推特都得益於中國共產黨壓制本國人民和在全世界傳播不實資訊的努力。”

法律專家普遍認為,由於缺少國會一致的支持,行政命令並不能在近期為社交媒體平臺的法律責任帶來實質的變化。

 

分析:社交媒體需要公平、一致

智庫新美國基金會下屬的數位權利排行(Digital Rights Ranking)專案高級政策分析員娜塔莉·瑪雷夏爾(Nathalie Maréchal)說,社交媒體審查和調整平臺上的內容,是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特別是在涉及名人的情況下。

瑪雷夏爾對美國之音說:“在某些人眼中可能是虛假資訊,但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是合法的政治言論。”

 

她說:“還有執行問題。而推特真正讓自己陷入困境的地方在於,幾年前它決定不會將施加于普通使用者的那些規則用於知名政客。最近推特好像在這方面作出了一些變化,不僅是對川普,也對其他政治人物。”

她強調:“對社交媒體公司來說,保持一致、公平,同時也要被公眾視為一致、公平,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它們只在某些時候執行某些規則,會使得人們很容易指責他們在執行這些規則時帶有偏見或有黨派色彩。”

 

博取目光的商業模式可能被假資訊傳播者利用

在網路假新聞愈加難以封堵的大背景,和美國各界應對中國咄咄逼人的輿論攻勢下,社交媒體平臺推特和臉書(Facebook)以及谷歌(Google)旗下的YouTube網站,應對假新聞和敏感、有爭議資訊的作法成為眾矢之的;美國政壇中的意識形態對立更是讓這些社媒平臺受到左右夾擊。

社交媒體公司發現,封堵有爭議資訊常常吃力不討好。有報導和研究顯示,在“信者恒信”原則的指引下,臉書認為,與其大幅刪減那些極端資訊,不如將它們推送給符合某些特定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用戶,以博目光和訪問停留時間,增加網站的廣告收益。

 

《華爾街日報》星期二(5月26日)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導說,臉書2016年前後的內部調查發現,臉書的演算法工具為了提高使用者的關注、增加存取時間,利用人類大腦對分歧的興趣,向用戶推送那些煽動社會分裂的內容。但包括CEO馬克·紮克伯格在內的高管沒有採納這一調查的改革建議。

報導說,研究人員發現,以德國為例,三分之一的政治團體中極端資訊氾濫,充斥種族主義、散播陰謀論和親俄羅斯的內容,而加入這些團體的臉書用戶中,64%是經由臉書的推薦工具介紹(例如“你應該加入的團體”和“發現”工具)。

臉書的內部報告說:“我們的推薦系統加劇了這個問題。”

 

報告:資訊戰如同治理污染,需要從上游抓起

新美國基金會星期三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印證這一發現。報告說,臉書、推特和谷歌平臺有針對性的廣告投放(targeted advertising)這一商業模式、伴隨不透明的演算法系統,是這些社交媒體平臺一直未能遏制假資訊氾濫的根本原因。

新美國基金會數位權利排行專案總監麥康瑞(Rebecca MacKinnon)將假資訊傳播與環境污染類比,指出要解決這一問題要從“污染”的源頭入手,改革社交媒體平臺處理有害資訊的系統。

 

報告作者之一瑪雷夏爾說,社交媒體利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演算法”系統,選擇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廣告投放,擴大了假資訊的傳播。

她對美國之音說:“這些系統經過優化,可以讓人們盡可能多地在網上觀看這些內容,從而吸引大量的參與和情感反應,為廣告商在盡可能多地平臺上獲取目光。有針對的廣告投放促使這些公司將這些用戶參與最大化是問題的真正核心。”

瑪雷夏爾說:“有很多國家行為者為了各自的目的,利用這些(有針對的廣告投放),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包括俄羅斯、中國和伊朗在內。”

 

不過,臉書CEO紮克伯格星期三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頻道採訪時重申,臉書不應該扮演事實核查員的角色。

他說:“臉書不應該成為人們在網上一切言論的‘真相仲裁者’。一般來說,私營公司不應該這樣做,尤其是這些社交媒體平臺公司不應該這樣做。我們的政策已經非常明確,我們認為,我們不應該對政客進行事實調查。公眾應該能夠聽到政客都說了什麼,而且對政客言論的檢視已經很多了,這是很多媒體在做的。”

 

下一波資訊戰可能圍繞新冠疫苗展開

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代理主席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星期二對美聯社表示,圍繞新冠疫情的資訊戰的下一階段可能會在疫苗領域展開。

魯比奧說,美國的外國對手將透過放大有關新冠病毒的陰謀論的方式,干預美國2020年總統選舉。他說,新冠病毒的疫苗一旦問世,假資訊傳播者可能會試圖散佈新疫苗作用弊大於利的誤導資訊。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戰略研究專家湯瑪斯•里德(Thomas Rid)說,傳染病大流行是“假資訊宣傳和資訊戰積極措施(active measures)始作俑者所能希望獲取的最好的原材料。”

里德在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本星期舉行的一次網路討論會上說:“因為人們的恐懼很真實,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而且,圍繞如何應對流行病的政治分歧也會出現。”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