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為到海康威視,美中科技冷戰打響,科技將分屬不同陣營

2019年5月23日

 

繼川普政府對中國華為公司下禁令後,有最新報導說 ,美國或將中國視頻監控巨頭杭州海康威視(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列入出口黑名單,禁止其購買美國技術。觀察人士說,美中科技冷戰已經打響,全球科技有分裂為分別由中國和美國主導的兩個陣營的風險。

 

川普政府計畫擴大對中國科技公司的制裁

自白宮上星期發佈命令,限制華為獲取美國技術後,谷歌星期一(5月20日)開始限制向電信巨頭華為提供軟體服務。媒體以紛紛以“美中科技冷戰開打”、“美中科技冷戰已經打響”、“美國拉下科技冷戰的數位鐵幕”、“貿易戰已經演變為科技冷戰”為題作出報導。

《紐約時報》星期三(5月22日)報導,川普政府正在考慮限制中國生產視頻監控系統的海康威視購買美國技術。如果限制令公布,商務部可能會要求美國企業在向海康威視提供零組件前要獲得政府批准,這將限制該公司獲取其技術運轉所需的設備。報導還說,美國政府可能在今後數週內做出決定。

與把華為稱為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不同,《紐約時報》說,川普政府計畫把海康威視列入黑名單,是因為海康威視參與監控和拘押大多為穆斯林的維吾爾人的活動。

 

彭博社的報導說,除海康威視外,川普政府還考慮把曠視科技 (Megvii)、浙江大華( Zhejiang Dahua)、美亞柏科(Meiya Pico)和科大訊飛(Iflytek Co. Ltd) 等其他四家視頻監控公司列入黑名單。

中國其他科技公司也進入美國政府的視野。路透社星期一(5月20日)的報導說,美國國土安全部(DHS)警告美國企業,中國製造的無人機可能令企業資料面臨風險。有分析推測說,世界最大的消費級無人機製造商—中國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有可能會是下一個打擊對象。

除了科技公司,川普政府對中國科技發展的擔憂也波及到在美國的中國籍科技人員。《華爾街日報》星期二(5月21日)引述產業消息人士的說法,川普政府延緩核准中國公民在半導體企業高級工程師的應聘申請。借此保護美國企業的技術知識。這將衝擊英特爾、高通等公司數以百計的職位。

 

英國、日本公司跟進

在白宮禁令之後,谷歌率先暫時切斷與華為的業務合作。之後,據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高通、賽靈思(Xilinx)、博通有限(Broadcom)等晶片製造商也已經告知員工暫停對華為的合作,直到更進一步的通知發佈為止。

最新的報導說,亞洲和歐洲的移動通信運營商也在暫停與華為的業務。星期三,日本與英國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宣佈將暫停華為新款手機的發售,這其中包括英國的沃達豐、EE和日本的軟銀、KDDI和NTT(DOCOMO)。

另外,英國主要晶片設計公司ARM也表示,正在中止與中國華為的業務往來,以遵守美國規定。

 

世界的確有裂變為兩個科技陣營的風險

美國智庫資訊技術和創新基金會(ITIF)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世界確實有裂變成兩個科技陣營的風險,除非中國停止他所說的“創新重商主義”的做法。

他說:“我覺得,我們再也回不到那個時候,在川普政府之前。當時,我們有一種普遍的感覺,認為中國會遵守全球標準,不會進行系統性的欺騙。那樣,我們就會有全球供應鏈的融合,一個全球化的技術產業。我覺得我們回不去了,除非中國政府停止這些不公平的、不道德的、非法的手段來獲得技術上的優勢。至於分手或是分離會涉及多廣的範圍,只有時間知道。反正,我覺得我們會像那個方向發展,除非中國決定這不是他們希望的。”

在阿特金森看來,正是中國的創新重商主義才導致美中走向分離。阿特金森解釋說,中國透過限制美國企業的投資活動、強迫技術轉讓、政府支持購買美國技術公司,以及政府支援網路盜竊等手段,以獲得美國的技術的做法,都屬於”創新重商主義”。

 

不過,中國認為,美國是在“濫用國家力量”,“遏制”中國的科技發展。在5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對美國考慮對海康威視等中國一些監控設備製造商進行制裁回應說:美國在“濫用”國家力量,在“肆意抹黑和打壓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其他國家企業。”

全球投資管理公司 - 安聯投資( Allianz)今年二月份說,中國與美國長遠而言可能出現科技冷戰,兩國有機會發展獨立的科技生態系統,從而禁止對方使用自身的供應鏈,迫使其他國家在兩者中作出選擇。

路透社援引安聯投資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強的話說,市場應該預期最終會出現兩套科技生態系統,一方主要為西方國家,另一方是中國及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情況猶如2G時代的GSM與CDMA。

 

美中似乎都在鼓勵自己的盟友和夥伴進行選擇

阿里.韋恩(Ali Wyne) 是美國國際研究機構蘭德公司的政策分析師,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美中兩國似乎都在鼓勵自己的盟友或夥伴作出選擇。

他說:“美國發出越來越多的信號,要求自己的朋友和夥伴作出選擇。而中國也向自己的經濟夥伴,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發出越來越多的資訊,告訴他們將來有一天他們最終是要作出選擇的。”

美國政府曾多次說服歐洲盟國將中國公司華為的5G技術排除在其核心設備以外,而中國將打造“數位絲綢之路”當作“一帶一路”的重點專案。

 

韋恩說,雖然美中都有這樣的勢頭,但是,夾在美中之間的中間國家並不希望在美中之間進行選擇。他們希望在美中的競爭中獲益。他甚至認為,如果這些中間國家堅持全球化的供應,也許會迫使美中作出調整。

不過,韋恩認為,美中即便是出現科技冷戰,現在還是很早前的階段。他解釋說,美中40年來發展的互相依存的關係並不是短期間可以分開的。

有報導說,美國在對華為宣佈禁令後不久,又允許華為在未來90天內繼續與美國供應商開展業務,以防使用該公司設備的移動網路中斷,就很好地詮釋美中高科技的相互依存。

 

不過,韋恩說,中國確實有意圖減少對美國和西方高科技的依賴,在高科技方面做到自給自足,而美國則擔心中國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

他說:“我確實看到雙方都有想分開的意圖。美國把中國的技術創新,主要體現於‘2025中國製造’,看作是對國家安全的挑戰。從中國方面來講,中國覺得如果太依賴美國的高科技輸入,如果不把對美國經濟的依賴程度從現在的水準降下來,那麼,美國就擁有對中國未來雄心的制衡力。”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去年制裁中興,這次制裁華為,戳中中國的“軟肋”。而這進一步激發中國走科技“自給自足、自力更生”的道路。

 

中國人早就生活在在不同的科技生態系統裡

不過,在川普政府制裁中國科技公司之前,中國人已經生活在不同的科技生態系統中。中國早就將美國的科技公司封堵在中國之外。

《紐約時報》星期一以“華為禁令拉下中美科技冷戰的數位鐵幕”為題,報導這場美中科技戰。報導說,“中國花了近20年的時間,在自己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築起一道數位牆,這是一道單向壁壘,旨在遮罩Facebook和谷歌這類外國企業,同時讓它們在中國的對手走出國門,擴張到全世界。現在川普總統正在從另一邊封堵這道牆。”

報導說,中國的審查制度和對公民數位生活的嚴格控制,已經有效隔離世界五分之一的線民,導致出現不知“谷歌一下”或訂閱YouTube頻道是何含義的一代人。

 

報導還說,美國咄咄逼人的新姿態只會加快這一過程,開啟這樣一個可能,即是有一天,中國人只能使用本土生產的晶片和軟體驅動的手機和設備。所有這一切正在以令許多中國人震驚的速度發生。

《華盛頓郵報》不久前的報導“電子冷戰”中展示另外一種可能。報導設想,在未來某一天,在世界的一端,一半人使用百度公司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用著華為的5G網路,並在淘寶上購物,在微信中貼自拍照。而在另一半的世界,這些活動主要有亞馬遜、谷歌、臉書、特斯拉和愛立信主導。一端是嚴格控制的,另一端是自由的。

 

source: 
美國之音
Insert into ip_checker (ip, create_date) VALUES ( '3.129.195.200', 1737962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