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都轉向地方?美中緊張之際,兩國姐妹市交流為何升級

202429

 

“這是一次很棒的經歷。我們(在中國)遇到的每個人都對我們很好,”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市市長金·諾頓(Kim Norton)對去年10月訪問中國的經歷記憶猶新,他告訴美國之音:“我真的很喜歡與中國人民見面,體驗中國城市,瞭解當地文化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

諾頓參加的這次訪問由美國腹地中國協會組織(US Heartland China Association),該民間機構致力於在美國腹地地區(位於美國五大湖和海灣之間的20個州)和中國之間建立更牢固的聯繫。這也是新冠疫情以來美國市長們首次組成代表團訪問中國。

雖然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係緊張,但是近幾個月來,美中兩國地方政府間的聯繫逐漸增多,兩國姐妹城市間因疫情中斷的聯繫逐漸恢復。諾頓在給美國之音的電郵回復中表示,在訪問期間舉行的會議上,許多姐妹城市的關係被“重新點燃”。

參加這次訪問的除了諾頓,還包括印第安那州卡梅爾市市長吉姆·佈雷納德(Jim Brainard)(已退休);密蘇裡州哥倫比亞市市長芭芭拉·布法羅(Barbara Buffaloe);田納西州謝爾比縣市長李·哈裡斯(Lee Harris);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市長喬奎·盧蒙巴(Chokwe Lumumba);和密西西比州牛津市市長羅賓·坦尼希爾 (Robyn Tannehill)。

訪問期間,印第安那州卡梅爾市和湖北省襄陽市簽下了姐妹城市的合約。

市長團訪問了香港、武漢、南京、蘇州和上海五個城市,試駕了中國嵐圖公司生產的電動汽車,和武漢大學學生互動,觀看了蘇州交響樂團表演,還參加了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美國之音向美國腹地中國協會發出置評請求,尚未收到回復。

 

美中姐妹城市互訪升溫

據國際姐妹城市組織於2023年8月發佈的的統計,美中兩國有200個結交姐妹關係的城市。 最早與中國城市締結姐妹市的美國城市是中西部密蘇裡州的聖路易士市,它於1979年與江蘇省南京市成為兩國之間的第一對姐妹市。去年5月,江蘇省代表團訪問聖路易士市開展友好交流活動。

去年10月,河北省副省長金暉率領代表團訪問了其美國姐妹州愛荷華州,訪問期間,中國厚福糧油集團在愛荷華州得梅因市與美國兩家公司簽署了大豆進口協議,計畫在未來三年內購買價值三十億美元的美國大豆。

去年10月底,包括俄勒岡州參議員邁克爾·登布羅(Michael Dembrow)、俄勒岡州中國理事會成員,以及當地企業代表在內的一行人訪問友好城市天津。

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市和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為姐妹城市,與四川省綿陽市互為友好城市。該市市長維多利亞·伍達茲(Victoria Woodards)在接受美國之音郵件採訪時,提到了該市多年來和中國的合作交流非常豐富。位於該市海濱的中華協和公園內有一座福州居民于2010年至2011年為塔科馬建造的亭子。伍達茲市長計畫今年和市議會成員籍締結姐妹城市三十周年之際訪問福州。

 

經濟誘因推動交流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S. China Relations)高級專案官員白潔沙 (Jessica Bissett)認為,美中兩國之間地方政府進行交流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當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緊張時,州級與省級政府,特別是市級政府,有更多的餘地來決定什麼樣的交流與合作對當地經濟發展是最好的。

她指出2024年是美國的大選年,中國話題勢必在競選過程中被常常提起,許多政客的立場都是對中國強硬的。但她也指出:“州長、市長,他們最大的責任是發展經濟,確保選民有足夠的就業機會,並確保他們能夠擁有盡可能最好的生活品質。所以我認為他們可以更多地關注經濟,如果美中經濟關係有利於他們的選民、他們的城鎮、他們的州,那麼他們就會尋找潛在的機會。”

她表示,對中國地方政府來說,過去一年經濟的不景氣也推動了這種地方政府間的交流:“去年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大幅下降,我認為,經濟絕對是地方政府間交流的非常強大的驅動力。”

另外一股驅動力則來自於想要去除掉“戰狼外交”留下的不好影響,提高中國在國際外交上的軟實力和聲譽。她對記者解釋道:“中國政府知道現在手頭有很多國內的問題:經濟、人口挑戰、失業。所以我認為他們可能想嘗試讓他們的一些外交關係更加積極、更加溫和。”

截至記者發稿前,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尚未對美國之音的置評請求做出回應。

白潔沙認為,美國國務院也樂見這種地方政府間的積極交流:“我知道國務院現在有一個特別小組專注於這些地方政府間的關係。我想他們會鼓勵現在正在發生的這些(交流)。”

 

期望增加美國學生訪華

另一個許多美中姐妹城市爭取的目標,是增加兩國學生交流的數量。諾頓告訴美國之音:“這種交流曾經相當普遍,但鑒於近年來的疫情和國際關係緊張,現在已經少了很多。”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Yanzhong Huang)在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表示,現在在中國的美國學生人數大減值得關注。根據美國國務院於2023年發佈的資料,在中國留學的美國人僅約350人。與此同時,在美國各級院校的中國留學生人數約達30萬,黃嚴忠表示這麼顯著的差距是“不可接受的”。

他認為美中作為世界上的兩個大國,應該有更廣泛的學術交流,這也是符合全世界的利益的,但現在美國學生缺乏去中國留學的動力:“有些人會有顧慮,(留學中國)可能反而會有負面影響,特別是你未來考慮可能要進美國政府機構工作,那這就是麻煩。”他表示中國政府當然應該採取更有效的策略來促進學術交流,現在的美國政府也應該像奧巴馬時期一樣,鼓勵更多的美國學生前往中國。奧巴馬總統曾在2009年宣佈,計畫到2014年時,鼓勵10萬名美國人到中國留學。

塔科馬市的林肯中學將於今年3月派10名學生赴中國交流。市長伍達茲向美國之音介紹說類似交流已經進行多年:“2015年,習主席訪問我的母校塔科馬林肯高中,並邀請100名學生訪問中國,這是我們與福州關係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改變了許多塔科馬學生的生活。”

林肯高中的助理董事凱薩琳·麥卡錫(Kathryn McCarthy)告訴記者,去年11月在三藩市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22名林肯高中學生為來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演唱了中文歌曲。當時習近平表示,未來五年將邀請五萬名美國青少年前往中國交流學習。

麥卡錫說:“林肯高中被選為首批參與派遣學生赴華的學校之一。我們希望學生瞭解中國文化,並從他們的經歷中獲得更多的想法。”此次訪問的具體行程仍未最後確定。

 

美國國安威脅隱患

在美中關係緊張的當下,這些地方政府層面的交流與合作也帶來了國家安全方面的隱患。

山東省一家與當地政府有合作關係的投資機構主管李晶(化名)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自己在中美貿易戰前,經常安排邀請美國地方政府官員、企業家、大學學者、知名青年創業者等訪問山東省,幫助中國資本投資美國公司,也幫助美國公司在中國落地,參與項目開發。這樣的代表團曾經一年能辦好幾次。

隨著美中貿易戰和疫情爆發,這樣的代表團停滯了幾年,去年他想重啟這類活動,但遇到了不少困難,也未正式敲定行程。

“有些公司擔心拿了中國資本後,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市場發展會受到阻礙,甚至會被美國等政府制裁,”李晶有些無奈地說,“有些美國大學教授也擔心和中國有合作後會影響他們在美國的工作。”他告訴記者,雖然他聯繫的大多數美方人士仍然對中國市場有興趣,但因為擔心與中國政府合作或者接受中國資本會有美國國家安全方面的隱患,行事都謹慎了很多。

去年9月,在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舉辦的一場討論美國如何對抗中國影響力滲透問題的聽證會上,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傑出研究員及中國現代史學者譚安(Glenn Tiffert)說,與中國城市締結姐妹關係將構成許多風險。

“首先,這削弱美國外交政策,”他說,“中國想在許多這樣的姐妹城市協議裡主張和申明美國對臺灣的政策是什麼或不是什麼,也許還有其它地方也是,但這(外交政策)是聯邦政府的特權。”

譚安進一步指出,更重要的是,美國各社區都有來自臺灣、西藏和新疆和其它許多地方的移民,在地方政府的合作檔中植入支持中國的領土和民族政策的言辭對這些移民來說是一種侮辱。“這也讓他們感到不安全,因為他們的社區突然與一個他們曾經歷壓迫的政府結盟,”譚安說。

因《中國即將崩潰》一書聞名的華裔作家章家敦(Gordon Chang)也認為應該立刻停止這些交流活動。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共產黨意志堅定,堅持不懈。它利用與美國的每一個接觸點來摧毀我們的國家。這意味著每一個接觸點,無論看起來多麼無辜,對我們來說都是危險的。”

當被問到如何在和中國合作與保護美國國家安全之間找到平衡,羅徹斯特市長諾頓表示,國際政治並非其訪問中國的重點,但訪問團與美國國務院和美國駐華大使館合作,瞭解在國際關係方面需要關注的事項,確保兩國地方政府間的關係不會引發國家利益層面的衝突。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高級專案官員白潔沙表示,在高科技和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合作當然應該非常小心,但是,美國和中國現在用國家安全這個由頭來審查所有事情,是不可取的。

她說:“當人們選擇與中國接觸並進行訪問時,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信任,並且相信他們自己能夠做出分辨。”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