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報告:中國是全球限制資料流動最多的國家

2021720

 

華盛頓一個智庫的分析指出,中國是全球對資料跨境流動限制最多的國家,這類限制將有助於中國政府的資訊控制和政治壓迫。

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週一公佈的報告,中國有29項資料當地語系化政策,是對跨境資料流程動限制最多的國家,其次是印尼、俄羅斯和南非。

報告指出,將資料限制在境內正成為全球各國的一種趨勢。ITIF發現,目前有62個國家實施了144項資料當地語系化措施,幾乎是2017年的兩倍。

 

各國政府常以保護本國公民隱私安全為由實施這些措施,而這將帶來嚴重的負面經濟影響。

報告估計,一個國家的資料限制程度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使其貿易總產出減少7%,生產力下降2.9%,並在五年內使依賴資料的行業的下游價格提高1.5%。

報告指出,一些國家還出於民族主義或專制主義實施資料限制,例如中國和俄羅斯。

 

報告寫道:“以中國和俄羅斯為首的數字專制政府認為,對資料中心的實際訪問是監視和政治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資料當地語系化通過將資訊置於政府控制之下,使政府能夠識別和威脅個人,從而影響隱私、資料保護和言論自由,從而實現政治壓迫。”

中國正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強資料控制。早在2015年7月實施的《國安法》中就指出要實現重要資訊系統和資料的安全可控,而中國首部《資料安全法》將於今年9月1日生效,讓政府有權要求公司與政府分享風險資料。此前,從蘋果到特斯拉等美國公司已被要求在中國存儲其中國消費者的資料。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監管巨頭還對中國互聯網巨頭滴滴發起網路安全審查,有報導稱部分原因是擔心美國可能利在美上市公司提交的資料來掌握中國使用者的資料。幾乎同時,中國出臺政策,要求擁有100萬使用者資料以上的中國公司在海外上市前必須接受當局審查。

 

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全球技術政策專家特廖洛(Paul Triolo)表示,在美中加強政治經濟競爭的背景下,資料已經被視為一種新的戰略資源。

他告訴美國之音:“這是中國國內資料治理體系演變的結果,也是資料主權浪潮上升的結果,不僅僅是在中國,也在其他地方。”

報告認為,政策制定者應該修訂法律,解決與資料有關的合法問題,但應該確保個人、企業和政府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料和數位技術的巨大社會和經濟效益。

 

報告建議美國與其民主國家盟友-加拿大、英國和日本等,簽訂 “日內瓦資料公約”,作為資料共用的共同框架,並將中國、俄羅斯等限制資料流程動的國家排除在外。

報告還建議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之間的電子商務談判中加入有關保護資料流程動和禁止資料當地語系化的條款。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