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1月 28 日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ASPI)星期二(11月26日)發佈報告,直指北京當局利用民企開發的數項人工智慧(AI)科技,來對內強化洗腦、監控和箝制自由措施。報告稱,中國未來若將這類科技大量運用到海外,恐衝擊他國國安。對此,AI專家和海外中國異議人士告訴美國之音,中共早已跨國操作網攻和洗腦認知戰,各國若再不加強監管,未來真人的網路聲量和思維恐遭中國以AI科技生成的親中內容和觀點所淹沒。
除了人臉辨識系統,中國再添AI利器,來管控社會、監測輿論和改變認知思維。
根據ASPI的最新報告,部分地方政府、公安機構和中共分支已與蜜度、燧世(天津)智慧和矽基智慧等多家公司簽約,利用他們發展出的“說服性技術”(persuasive technologies),如生成式AI和腦機對接介面等,來擴大網路影響力或進行跨國心理戰、鎮壓和網攻等行動。
中國腦計畫
例如,AI語言科技公司蜜度所開發的多項產品,如“新浪輿情通”等,已被中共用來監控境內的輿論,或恐用來幹預外國決策。
而神經網路技術先驅燧世所開發的一種線上情緒檢測和評估系統,可即時解讀和回應人類情感,或可間接影響人的行為和認知。
另外,矽基智慧的虛擬數位人技術,包括鎖定已故親人的永生AI產品等,可“創建具影響力和吸引力、便於散佈的意識形態內容”,如該公司為南京地區中共黨員設計出的意識型態培訓課程,除可強化“忠黨廉政”的政治宣傳外,或也可鎖定外國受眾散播虛假資訊。
報告稱,中共早於2017年就通過“中國腦計畫”,打算於2021-2031年的10年間、斥資120億人民幣(16.6億美金),來發展這類新興腦機對接科技。
該報告撰寫人之一的ASPI中國調查與分析項目主管貝書穎(Bethany Alle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尚未有證據顯示,中國大量運用這些新興科技來打擊民主國家,但這些科技中企與北京當局的合作關係令人擔憂,若中共大量對他國濫用這些AI科技,來遂行極權目的,又或這些科技產品在國外的市占率大增,都可能嚴重衝擊當地國家的國安,因為中國依法有權要求這些中企提供資料等,秘密配合其情報偵蒐工作。
“我們還希望防止出現中國技術主導全球產業的情況。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風險,因為如果其他國家、其他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甚至其他國家的政府,都依賴於一項與中國公司、與中國相關的技術,那麼中國政府就會擁有巨大的權力和影響力,” 貝書穎說。
她說,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應提早思考對策,建立監管機制、標準和法律架構來規範這些新興科技的可能風險,也為AI科技的落地劃出紅線,據以約束所有科技巨頭對AI科技的可能濫用。
美國之音以電郵致函蜜度和矽基智能、要求置評,但截至截稿前,未收到任何回應,而蜜度位於福建、輿情編輯等職位的招聘人員陳女士也以“不知情”為由,拒絕接受美國之音的電話採訪。
中國AI認知戰早已出海
對於“說服性技術”,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解釋,這是個原本被用來做精准行銷的商用技術,旨在對焦消費者的喜好、刺激其購買欲望,但後來被大量用來分析選民、操弄選舉,也就是所謂的認知作戰。
但他說,中國早就利用這些科技,包括最新的生成式AI,影響互聯網上的全球輿論或臺灣與歐美國家等地的選舉。
杜奕瑾指出,生成式AI興起前,中國以機器人帳號取代五毛和網紅來在全球網路快速且大量地發文帶風向、洗腦,但近年則是利用AI快速生成圖文和短影音,來散播親中論述,尤其影響歐盟、美國和臺灣等地的大選選情和政府決策。
他透露,中國有上萬億人民幣的維穩經費來支援這項跨國認知作戰,而這筆錢,不僅中國科技公司在賺,外國科技公司也搶著協力,分一杯羹。
“這(AI)科技不是只有中國公司在做,外國公司也在賺中國公司的錢,因為中國的維穩經費太高了...... 這些經費會外溢,它(中共)除了收買國內的媒體、國內的技術平臺、公關公司操作,它也是會收買國際的媒體、公關公司以及這種科技公司,都是有的,”這位元人工智慧專家說。
“抖音腦”的同溫層陷阱
杜奕瑾同意ASPI對反制中國AI科技操弄的建議,包括建立跨國監測資料庫,以增加對這些科技進展和中國認知作戰的透明度。另外也應出臺監管制度,如允許協力廠商獨立機構去評估社媒平臺的對應,協助平臺鎖定認知操作、進行內容調節,以秘密封鎖(shadow ban)等手段平衡候選人或各方論述間不對稱的資訊傳遞力道。
杜奕瑾尤其擔憂“抖音腦”現象,也就是,年輕世代被大量短影音侵襲,不僅注意力變短 ,也不斷被餵食平臺演算法所推薦的同類短影音,等於陷入一個知識封閉的同溫層內,相當容易被洗腦。
他警告,這些短影音多是透過中國的工具和AI生成,讓大規模影響某族群認知的行動變得相當簡單。如果各界再不採取對策因應,各國人士在網路的真實聲量和認知將很快被這種AI生成的內容和觀點所清洗。
杜奕瑾還說,中國業界開發了許多輸入法跟語音辨識等軟體供公眾免費使用,但其AI語言基礎模型帶有很深的政治偏見、也符合中國的政治正確論述,未來若經大量採用後,使用者的觀點就很容易被帶往符合中國論述的方向。
異議人士:中共的科技鎮壓無所不在
針對中國的認知洗腦操作,中國海內外異議人士雖多已免疫,但他們卻是最常受中國網路封鎖、監控和鎮壓的一群受害者。位於武漢的一位異議人士兩年前曾告訴美國之音,他走在路上,常被攝像頭的人臉辨識系統鎖定,成為公安盤查的物件;另一位山東商界人士近期則告訴美國之音,只要在微信打字就可能啟動後臺審查,尤其微信通聯內容若觸及敏感字眼,嚴重者可能被封號,讓他只能言不由衷,也不敢多言。
現流亡荷蘭逾3年的中國人權問責資料庫創辦人林生亮也有和中國審查機制博奕的豐富經驗。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實施網路實名制以來,多數公民的電子足跡都無所遁形,尤其中國可以依法要求電信公司、華為等任何中企提供使用者的最新個資,包括銀行金流等。
因此,他自己在微博多次建立的友人群,或因有敏感人士加入、或因敏感內容等不明原因啟動後臺審查機制,至少九度被封號。
林生亮認為,中共在海外社交X平臺、華人間輿論管控和帶節奏的手段可能最激烈,以他自己開設的中國人權問責資料庫帳號為例,就“常遭貌似機器人帳號、色情帳號狂轟濫炸和投訴”,且“一撥接著一撥來,天天拉黑拉不完”。他認為,這些都是中國在背後發動的,以幹擾他對中國人權問責的進展。
他說,他的經驗顯示,中國的高科技鎮壓手段早已延伸至境外。“在中國境內, 它(中共)可以使用的手段,它一樣可以外延到境外使用,它肯定是更多用在海外的異見人士,它不會輕易用在其他人身上,相對不會,不能說100%。它肯定是內政外延,”林生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