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向城市遷移140萬人可能導致“災難”

 

 2018年10月30日 

 

 氣候變化 

 

據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稱,每週約有140萬人遷移到世界各地的城市“會使地方能力受到壓力,導致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的風險增加”。 

古特雷斯先生在10月31日每年慶祝的世界城市日致辭中強調,“危害不需要成為災難”。 

 “答案是建立抵禦能力 - 暴風雨,洪水,地震,火災,流行病和經濟危機,”他說。 

古特雷斯先生解釋說,世界各地的城市正在這樣做,開闢了增加複原力和可持續性的新方法。 

泰國首都曼谷建造了大量的地下蓄水設施,以應對增加的洪水風險,並為乾旱期節約用水。 

在南美洲厄瓜多爾首都基多,當地政府已經開墾或保護了20多萬公頃的土地,以加強防洪,減少侵蝕,保護城市的淡水供應和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負責人還表示,南非的約翰內斯堡市“讓居民參與改善公共空間,以便安全地用於娛樂,體育,社區活動和免費醫療等服務。” 

風險 

 

世界城市日是聯合國建立的,旨在促進國際社會對全球城市化的興趣,推動各國在應對機遇和應對城市化挑戰方面的合作,並為全世界的可持續城市發展做出貢獻。 

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 聯合國人居署 )執行主任Maimunah Mohd Sharif強調了投資抵禦能力或面臨日益增長的“經濟,社會,政治和人類”風險的重要性。 

 “據估計,如果不對氣候變化採取任何行動 - 這只佔彈性的一個方面 - 約有7700萬城市居民面臨陷入貧困的風險,”她警告說,人為製造的環境威脅包括乾旱,洪水和火災。經濟衝擊,疾病爆發,戰爭和移民。 

聯合國人居署負責人表示,“投資抵禦能力是一項明智的投資”。 

今年紀念活動的主題是建設可持續和有彈性的城市 ,重點是保護人類生命,限制破壞和破壞,同時在危機後繼續提供基礎設施和服務。 

一系列聯合國支持的國際協議,包括“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 巴黎氣候變化協定” ,“ 仙台減少災害風險框架”和“ 新城市議程”,為“一個更具可持續性和復原力的世界提供了路線圖”

 

 

 

 

Photo:肯尼亞內羅畢等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繼續快速增長。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