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組織最新報告: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2018年11月21日 

 

 氣候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今天發布最新報告擴展表示,2017年年,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再次創下新高,這一推動長期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極端天氣的趨勢絲毫沒有逆轉的跡象。 

氣象組織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7年,全球首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為405.5ppm(百萬分比濃度),在2016年403.3ppm和2015年400.1ppm的基礎上再度升高,為前工業化時期(1750年前)水平的146%。 

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的濃度也在2017年創下新高,達1859ppm,是前工業化時期的257%。大氣中的甲烷大約有40%來自濕地或白蟻等自然排放源,其餘的大約60%則來自於畜養牲畜,稻米種植,化學燃料開採,垃圾填埋和有機物燃燒等人類活動。 

此外,由於東亞國家的生產和排放,三氯氟甲烷(CFC-11)氣體的濃度也出現反彈,該氣體嚴重加劇溫室效應且能夠破壞臭氧層,受到“蒙特利爾公約”的管制。 

 “公報”援引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指出,自1990年至今,上述這些生命週期較長的溫室氣體對氣候的增溫效應已達41%。過去十年間,有82%的全球變暖系由二氧化碳所導致。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科學的結論毋庸定疑。假如不能迅速減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氣候變化就將對地球上的生物帶來越發嚴重和不可逆轉的破壞性影響。能夠讓我們採取行動的機遇之門幾乎就要關閉了。“ 

氣象組織副秘書長瑪娜恩科娃(Elena Manaenkova)則表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能夠存在數百年之久,在海洋中存在的時間更長。目前並沒有什麼神奇的手段能夠將多餘的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全部去除,因而每一PPM的溫室氣體增長和每一點點的全球變暖都事關重大“。 

今天發布的這份“溫室氣體公報”,與將聯合國環境署即將於11月27日發布的“排放差距報告”,以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今年10月發布的“全球變暖1.5攝氏度特別報告 “一起,共同在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4屆締約方大會( COP24 )上為與會者提供決策的科學基礎。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4屆締約方大會將於今年12月2日至14日期間在波蘭卡托維茲召開,會議旨在通過一份“巴黎協定”的實施指南,將全球升溫幅度盡可能控制在1.5攝氏度左右。 

 

 

 

Photo:位於冰島的傑古沙龍冰河湖。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