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組織:2023年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圖說:網路截取

2024年10月28日

世界氣象組織週一發布的最新版《溫室氣體公報》指出,202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度飆升,創下歷史新高,進一步加劇了氣候暖化趨勢。其中,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累積速度之快,已經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在短短20年間增加了11.4%。

《氣象組織溫室氣體公報》是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旗艦出版物之一,旨在為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提供信息,重點報告溫室氣體濃度,而非排放水平。 《溫室氣體公報》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排放差距報告》的補充。這兩份報告都已在第二十九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召開前發布。

關鍵數據與趨勢

公報指出,2023年期間,大規模植被火災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碳吸收減少,加上化石燃料持續排放,是造成溫室氣體濃度上升的主要驅動因素。此外,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也加劇了這一趨勢,導致陸地碳彙的效率進一步降低。

公報顯示,2023年全球平均地表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了420ppm(百萬分之一),甲烷濃度為1934ppb(十億分之一),氧化亞氮濃度為336.9ppb。分別為工業化前(1750年前)水準的151%、265%及125%。許多溫室氣體都是長壽命氣體,即便未來迅速減排至淨零,其對氣候的加熱效應仍將延續數十年。

氣象組織秘書長紹羅警告:「我們離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越來越遠。溫室氣體濃度的每次上升都是氣候風險的進一步加劇,溫度每升高0.1攝氏度,都會對人類和地球產生深遠影響。

氣候回饋與生態危機

報告指出,氣候系統的自然變化加劇了溫室氣體水平的波動。例如,厄爾尼諾現象會導致植被乾燥和野火,進而降低森林等碳彙的吸收效率,導致更多二氧化碳滯留在大氣中。

氣象組織副秘書長巴雷特強調,自然氣候變異在碳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氣候變遷本身正在導致生態系統成為更大的溫室氣體來源,這種情況可能形成“惡性循環”,野火會向大氣釋放更多的碳排放量,而海洋升溫可能會減少二氧化碳吸收,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公報引述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數據指出,1990年至2023年間,長壽命溫室氣體引發的輻射強迫(即氣候加熱效應)上升了51.5%,其中二氧化碳約佔這一增幅的81%。持續排放使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積累,導致全球溫度不斷攀升。

二氧化碳作為長壽命溫室氣體,即便未來將排放量降至淨零,其對全球氣溫的升溫效果仍可能持續數十年。

國際社會須共同努力

隨著氣候變遷日益加劇,氣象組織呼籲全球加強碳-氣候回饋機制的研究,並提醒各國不要低估森林和海洋等碳彙的關鍵作用。這項挑戰將決定未來氣候穩定與全球永續發展的前景。

氣象組織強調,全球大氣監視網將繼續對溫室氣體和其他大氣成分進行系統性觀測和分析,為國際社會提供準確、及時的數據支援。同時,各國政府也應加強政策制定與執行力度,確保全球氣候治理得以實現。

關於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最重要的單一溫室氣體,約佔氣候暖化效應的64%,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產所造成。

甲烷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在大氣中可存留十年左右。在長壽命溫室氣體的升溫效應中,甲烷約佔16%。排放到大氣中的甲烷約40%來自自然源(如濕地和白蟻),約60%來自人為源(如反芻動物、水稻種植、化石燃料開採、垃圾掩埋和生物質燃燒)。

氧化亞氮既是強效溫室氣體,也是消耗臭氧層的化學物質。它約佔長壽命溫室氣體輻射強迫的6%。排放到大氣中的氧化亞氮既有自然源(約60%)也有人為源(約40%),包括海洋、土壤、生物質燃燒、化學肥料使用和各種工業過程。 

source: 
聯合國新聞
Insert into ip_checker (ip, create_date) VALUES ( '18.219.201.94', 1737519094 )